分节阅读 202(2 / 2)

“该死的杜宝宝”林伟成狠狠的往自己嘴里灌了一大口酒,心底里恨恨的骂了一声。“若不是杜宝宝那小子给皇帝出的那些个主意,若不是瑞王和华家对杜宝宝的支持,杜宝宝怎么可能如此嚣张若不是杜宝宝的出现,皇帝小儿如今还不是由着自己拿捏着,怎么可能有今日这番神气。”林伟成越想越懊恼,后悔当初没有早点下手除掉杜宝宝这个祸害。以至于任其做大,祸及自身。

当今圣上当年能够荣登太子宝座,林伟成和当今的林太后可是为此做了不少的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帝宾天,太子继位。林伟成受先帝遗命与太师华酝罡共同辅佐。

然华太师虽历事三朝,门生众多,在朝中有相当的影响力。但其年岁大了,不愿多理朝中诸事,等闲难得上一次朝。因此朝中大事多由丞相林伟成做主。去年五月,华太师以自己年老体迈,精力不足为由,向朝廷递交了辞呈,要求告老还乡。皇帝陛下二话没说便准了华太师的奏章,如今华太师已经正式退出朝堂,回家养老。

丞相林伟成为人奸恶毒辣,多年苦心经营,在朝中权势极大。投入他门下的爪牙无数,是这些年来朝廷事务的真正把持者。林伟成依仗着自己是当今太后的嫡亲兄长、又是当朝丞相的身份,横行朝野、飞扬跋扈,一味的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长期以来在朝堂中目中无人、眼高于顶,不可一世。除了对华太师和手握军权的瑞王略为忌惮之外,他甚至有时连皇帝陛下都敢不放在眼里,对皇帝陛下的旨意常常是当面一套背地一套,阳奉阴违。

朝廷大员之中,御史大夫崔君然、礼部尚书洪云亭、刑部尚书严其笙、户部尚书林墨廉、工部尚书丁朝远、兵部侍郎吴应兆都是林伟成的心腹,与林伟成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前些年朝廷各部的官吏任免、军事调度、司法刑狱等一干大权,几乎全部掌握于丞相林伟成的手掌之中,实可见其权势之大。

吏部侍郎曲聿仁文采出众,是个极有担当有抱负的大好男儿,可惜却因他说话不慎得罪了林伟成的大公子林贤德,因此受到朝中林伟成一伙恶势力的诸多制肘,多年升迁被压制。无法放手而行,才干不得施展。户部郎中程明亮为人正直,却因其不与林伟成一伙同流合污,而不为林伟成所喜,几次三番的欲找茬罢免其官职。幸得程明亮平素里为人谨慎,从不贪小沾人便宜,故而一直没让林伟成等人抓到把柄。

朝堂之中尚且如此,下面的各州府衙就更不用说了,天庆官场之中不学无术之人腾升,阿谀逢迎之辈遍布。这些人依托丞相林伟成,在其周围形成一个不小的关系网,频频得以升迁。而那些正直有才之人,忠君爱国之人却在林伟成一伙的刻意排挤弹压之下,升迁屡屡被压制。只能在朝廷的最底层,担任些闲散无权的职位。

也许正是因为丞相林伟成前些年自恃功高权重,与一些士族门阀、贵族豪门抱成团,一手遮天把持朝政,屡屡阻止圣上提出的改革新政之策,对圣上的支持者多有压制,咄咄逼人。而皇帝因其羽翼未丰,不得不对林伟成及其身后的士族门阀诸多隐忍。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

天德四年,京州城里来了一位才华横溢,聪慧机敏,年仅十二岁的少年公子杜宝宝,他一出手便扳倒了朝廷重臣安国侯李力禹丞相林伟成的大舅子,亦即林伟成大夫人李氏的哥哥。林伟成后来得知,三年前,原吏部尚书刘聆林伟成的连襟,亦即林伟成的大夫人李氏的妹夫的前程也是被这位少年所毁。林伟成自此与杜宝宝结下了仇怨。

在华太师一派和瑞王的强力支持下,天德皇帝冷天玄敕封杜宝宝为护国侯,主理“国事处”。从此,天庆朝堂上升起了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随着这位年岁不大的护国侯入朝为官,天庆朝堂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杜宝宝运用其独到的见解和思虑,为天德皇帝出谋划策,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政改革策略。赢得了天庆的民心和军心。

首先,天德皇帝宣布成立直接为皇帝辖制的机要部门“国事处”,由护国侯、文华阁大学士杜宝宝任国事处主办,为皇帝顾问,参预机务。“国事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国事处”虽然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但它在权力上却是天德皇帝执政期间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德皇帝的各种旨意,以及对各部门负责官员发布重要指示,全部都是通过“国事处”来执行的。这么一来,丞相林伟成等朝中权臣手中执掌的大权便逐渐被架空。“国事处”的成立标志着天庆君主权力的高度集中。

其次,在军队中实施新法改革。如“奖励军功”按军队将领在战场上获得的军功,以及在军队服役的年限,作为升迁的主要条件。此举使得那些真正纵横沙场英勇杀敌,为天庆建立了辉煌的功勋的一大批寒族将士们得到提拔和奖赏。有效地刺激天庆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扩张,赢得更多的经济和政治权益。“实行兵役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兵役机制,不仅对那些在战场中牺牲的将士给予奖励,还对其家人给予抚恤安抚。此举为天德皇帝赢得了军队90以上将士的忠心拥护,为其掌握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第三,发布“恤商”法令,在保证农业生产充足的情况下,鼓励种植农业以外的农产品和工、商业的发展。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此举极大的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天庆的生产力进一步得到发展。短短的四年间,天庆的国力迅速发展壮大,国库收入丰裕,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不少改善。

第四,针对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官员任用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造成“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天德皇帝冷天玄在杜宝宝的提议下,推行实施“科举制度”通过分级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此举不但大大拓宽了朝廷选拔人材的范围,给了那些出身寒族,身份低微却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晋升的机会,也大大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通过科举制度,天德皇帝将朝廷的官员任免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政令也得以贯彻畅通。

第五,成立皇家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为朝廷培养急需的各种人才,充实到朝廷各个部门。如今天庆的年轻人,无论是出身贵族豪门之家,还是出身士族门阀之家,抑或是出身商贾、庶民之家,都以能够进入皇家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就读为荣。因为一旦进入那两所学院,便是名正言顺的天子门生,日后便能步入朝堂,平步青云。

才华横溢的杜宝宝步入朝堂四年,性情骄纵不羁,做事近乎肆无忌惮,手段狠辣,短短的四年时间,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