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0(1 / 2)

你既然已经安然归来,而且,皇上对你也消除了戒心,所以,眼前正是我们谋划大计的好时机。浩儿,皇上此次赐婚,无论真心拉拢我们端木家族,还是假意试探,你都要答应”

“为什么”端木浩不解道“如果皇上仅是借此试探,我们为何不像父亲那位故人程三思那样,婉言谢绝,何况,长平公主尚且年幼,儿子与她实在不合适”

“不合适也要答应,如今你姑母在宫里四面楚歌,腹背受敌。宫中探子已经回报,近日来,皇上对御林军程首领多有微言。御史大夫冷光德已经向皇上递了弹劾程首领,皇上看过奏章后,龙颜大怒,立即命人将程首领带入紫薇殿,严加训斥一番,虽然并未免去他的首领之职,但是言辞之间已经表露出对程首领的不满。为父猜想,皇上之所以没有免除他的首领之职,大概是尚未找到合适候选人可以代替他。日后,一旦有了合适人选,程首领非但官位不保,恐怕连你姑母与我们端木一氏也会因此受牵连,到时,皇上也许会新仇旧恨一起算,将我们端木一族连根拔起,斩尽杀绝。到那时,浩儿,牺牲的不仅仅是你一人的婚姻与幸福,而是整个端木氏家族百余口人的性命啊”端木敬德双手握住端木浩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劝道“浩儿,为父知道你心中只有那位长公主,可是如今她人已经不在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你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终生悔恨的事情啊”

一言说中端木浩的心事,父亲说的没错,端木浩始终斩不断过去,忘不了往昔。

三生石前定情,秀水河上凝噎,百世轮回断前缘,今生回眸定来世。

倾世的容颜只为君而留,万载青丝尽系空处。倾心一诺纵身入忘川,万事皆休只身堕轮回。千载的寂寞难忘前世一诺,百年清净再续前缘尽断

端木浩面色沉静如水,犹豫着,终于开口说道“父亲平日教导儿子,怨因德彰,仇因恩立,不去计较我么给认得恩惠,也不去对抗别人给我们的仇怨,这样才能达到人生的豁达和生活的和谐栩

“住口”端木敬德面色微变,他想发怒,却又忍住,目光灼灼的观察着端木浩,片刻,方开口道“你能记住德怨两忘,恩仇俱泯,这种为人处世之道,为父很是欣慰,但是凡是都有例外,就算你想德怨两忘,恩仇俱泯,也要先保住自己的性命重要,何况,现在需要你保住的tang不仅仅是自己的命,也不单单是父亲与你姑母的命,而是整个端木氏族上上下下百余口人的性命

端木敬德锐利的眼睛盯着他,似乎想看透他的心。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浩儿,为父并不想逼你就范,但是,有一点,你必须想明白,为了一个女人而枉顾整个族人的命运而不顾,不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会做的事。为父从小便教导你,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才能为他人所信赖,一个有自信的男人才能给他人希望。你作为端木家长子又是唯一的男丁,为父对你抱有厚望,希望,你能好好考虑,想清楚了再来找我”端木敬德言罢,转身欲离开,刚走几步,身形顿住,微微侧头,说道“还有一件事,我想你有必要知道。那个女人,也就是让你念念不忘的长公主,她并没有死”

听闻此言,端木浩顿时如被雷击中一般,片刻的震惊与困惑,随之而来的是潮水般汹涌而至的惊喜与不敢置信,因为情绪过于激动,他的声音微微发抖“父亲,这可是真的她她的真的尚在人世,她没有死”

端木敬德转过头,以背影对他,不用回头,他也能想象的出儿子此刻脸上的表情,虽然一直在犹豫是否应该告诉他真相,但是就在刚才那一刹那,他突然决定,与其让儿子从他口中得悉当年事情原委,不如索性让他自己去发现。

固然有些残忍与不近人情,但是这也是么有办法的办法。况且,端木浩与长公主这段旧情一日不了,娶长平公主的事便不能成,那么他与太后多年预谋的计划,岂不是功亏一篑。

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出此下策,希望端木浩在亲自揭开事情真相后,能懂得悬崖勒马,适可而止,看到端木浩伤心并非他所愿,想借此机会劝他回心转意才是初衷。

几日后,早朝时辰已过,大而空阔的紫薇殿上,皇上武元彻透过垂在面前的白玉珠十二旒,意外的发现大司马竟然破天荒的没有出席,不由眉头一蹙,问道“为何不见大司马来上早朝”

吏部尚书出列上前,双手执象牙笏板,躬身趋步上前,恭声回禀道“启禀皇上,早晨天不亮,大司马府中管家便来百官待漏院,为大司马告假,说大司马身体不适,卧病在床,无法出席早朝。”

武元彻轻轻哦了一声,垂目望向殿下,问道“可知大司马所患何病”语声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情绪。

吏部尚书低着头,眼睛忍不住向端坐于赤金九龙报璀璨的宝座上瞧去,武元彻头戴通天冠,白玉珠十二旒,垂在面前,遮住龙颜,无法看清他的神情,心中不由发了慌,垂目看向手中象牙笏板。

这象牙笏板乃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第一百三十九章开国名将萧育

吏部尚书低着头,眼睛忍不住向端坐于赤金九龙报璀璨的宝座上瞧去,武元彻头戴通天冠,白玉珠十二旒,垂在面前,遮住龙颜,无法看清他的神情,心中不由发了慌,象牙笏板兴于周废于清,用玉、象牙或竹木制成,依官阶区分,自古成为官阶地位的象征。

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而此时,吏部尚书面前的笏板上却空无一字,并非无事可奏,冷世勇由正四品的副骁骑参领直接贬谪为从七品看守城门的事,他始终未敢向皇上奏明,踌躇不定间,他感觉对面一双锐利的目光正冷冰冰的盯着他看。

他抬头望去,正撞上冷光德傲慢充满挑衅的目光,心中一阵毛骨悚然,慌乱下,额头冷汗涔涔。

快速低下头,躲开冷光德逼迫的视线,迟疑片刻,方颤声回道“回禀皇上,大司马的管家并未说明什么病,只说,大司马自昨夜便身体不适,所以今日未能早朝另外,臣有事启奏,请圣上准许”

武元彻身体微微侧着,略显疲惫之色,沉声道“准”

吏部尚书双手紧握住象牙笏板,手心直冒汗,顿了顿,硬着头皮回道“今年对各级官员任职情况,臣臣有一事要向皇上禀报。”

武元彻眉头一蹙,语气有些不耐烦“朕不是已经批准了吗怎么,还有异议”

吏部尚书慌忙拱手回道“臣不敢,是”他悄悄向殿上看了一眼,犹豫片刻,方开口继续说道“回禀皇上,是太后对冷参领任职京城步军统领一事提出异议”说完,他忙垂下头,不敢抬头看皇上,心中忐忑不安起来。

空阔的大殿刹那陷入一片死寂,今日上朝均为四品以上文武官员,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或与端木氏,要么与冷氏家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宫中皇上与太后之间的关系也都略知一二。

太后与皇上虽名义上为母子,实际上貌合神离,尤其是一些老臣对三年前太后与大司马联合辅佐皇上登基的经过都很了解,知道当年太后之所以帮助已废太子重登帝位,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