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战乱遍布华夏大地,王玉桥前世历史上,关东军从东北而南下,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期间因北平守军的抵抗,倭寇无法攻克北平,遂表示谈判,9月1日、11日、22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
“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布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为日军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到9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又在9月25日、26日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但这个时代,因为之前有了小李将军的狼军的示警,随后在倭寇关东军南下时候狼军拖住了一部分关东军军力,作为多年宿敌,这一对上,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这一部分关东军根本无法很快结束战斗南下,使得原本全力进犯平津一带的倭寇实力大减。
和王玉桥前世不同的是,此时平津战役里不仅仅只是原历史上的29军守军,还多了以天下兵锋出随云闻名天下的随云子弟建军的随云军第一军四万精兵,这四万人虽然随云官兵只占不到八千人,其他都是在陕西收编的17军和陕地子弟,但这不足八千的随云官兵都是受过军事训练,又有着实战经验,都是从战场中走出的老兵,带领着新兵在战场上渐渐磨砺出强兵勇将的雏形,面对着和剿匪时候完全不同的对手,在初始的不适之后,很快就展现了随云军强悍坚韧的一面。
军事上有一些常识,比如说,战场上牺牲百分二十,军队就会动摇,百分三十,就会丧失战意,百分五十,就会崩溃。随云子弟之所以天下闻名,那是因为被称为大舅子军团的随云官兵,在战场上以勇悍闻名,经常是百分五十牺牲也还继续作战,只要指挥官不下令撤退,是绝不会有逃跑崩溃的,这是和随云军军事经验丰富祖祖辈辈都从军有关。
随云军最特殊的就是战场上的指挥权接替方式,正官战死,副将指挥,这么顺延下去,即使撤退,凡是受伤或无力撤退的都会作为断后用来阻挡敌人冲击,往往即使撤退也极为有序,往往令敌人不敢追击从而最大可能的保全实力,极少发生溃败逃跑甚至被自己人践踏而死的事情,往往在战场上,这样的伤亡是最大的,反倒是敌人直接杀死的并不多,这是平常军队最常发生的事情,但在随云军里几乎从不发生。
这是随云子弟父祖辈多少代人从军用生命换来的经验,也是随云子弟从小接受军事知识就知道的军事知识,随云武校往往从第一天开始,就会用大量的战例来说明战争中最容易被杀死的是后背对着敌人的,是逃跑被杀的,是撤退不当导致的,只要处理得当,就能极大的避免伤亡,就算对着几倍于己的敌人,只要配合得当,就能他死你活。无论古今,判断精兵强将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败而不溃。比起无数只能打大顺风仗的军队,随云强兵天下第一的名声,是用无数战役积累的。
平津战役像王玉桥前世那样打起来了,但是因为有了天下强兵的随云军的加入,因为有了凶悍狠厉的流亡狼王带领的狼军的牵扯,虽然依旧因为冀察当局谈判侥幸心理而致使倭寇大量增兵,和前世不同的是,倭寇在平津战役并没有捞到好处,步步惊心,损失惨重。在七月底,倭寇已经损失几万人,很多部队因伤亡惨重退出战场,指挥官紧急求援。
27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随云第一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
而随云军司令丁云可也派遣了随云军最精锐,以奔袭夜战闻名天下的随云纵队第三第四中队绕道伏击,全歼倭寇援军先头部队五千人,并顺利脱身转移,给倭寇以当头打击,消息传来,中国军队士气大涨,随云军和29军趁机收复一些失去的阵地,战事更加胶着起来。
但随着倭寇的20万军队到来,战事朝着不利方向倾斜,随着阵地不断的失去,10月底,胶着一个月的战事随着中国军队阵地的不断失守而更加恶劣,
10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随云军第一军发起全面攻击。中国将士在各自驻地死战。
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随云军第一军第二师4000人,29军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掘壕进行阻挠,最后,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战死,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随云军第二师师长李浩天率众继续死守,坚守五昼夜,在倭寇强势兵力和飞机大炮的疯狂攻击下,李浩天战死,随云军第二师全员战死,日军于11月4日攻下南苑,随后,北平各阵地相继失守,随云第一军军长丁云可重伤昏迷,李英风重伤,刘家骏参谋长下令撤离,5日夜里,宋哲元率残部撤离北平,刘家骏率随云军残部断后,中国军队撤离北平,6日,北平沦陷。9日,天津失陷。
历史仿佛依旧不可改变,即使是原本平津战线中29军独立抗击倭寇的情状变成了随云军第一军和29军的联手抗敌,但面对蓄谋已久的倭寇的强大兵力和疯狂攻击,北平和天津依旧陷落了,似乎一切并没有改变,除了时间有所延后,抵抗时间长久一些,同时中国军队除了29军另多了一个随云军使得比历史上的损失更加惨重一些外,似乎结果依旧是那个结果。
但是,历史到底还是不同了,平津战役中,29军损失惨重,随云军第一军四万人只剩九千多人,大多还是伤员,几乎算是全军覆没。但这次战役同样重创倭寇,据倭寇战后统计,三十多万倭寇军队死伤将近八万,为历史以来最大的伤亡,很多倭寇指挥官剖腹自尽谢罪,日本国内天皇发表悼词,下半旗致哀,日本国内哭声一片。
但倭寇侵华野心虽然遭到挫折,但并没有反省,只认为这是中国军队的负隅反抗,即使国内的民众有些疑虑,但被军国主义蛊惑的民众因这伤亡更加被煽动起来,叫嚣着复仇叫嚣着让支那猪付出代价。日本政府趁机大肆征兵,宣传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