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0(2 / 2)

恶少穿越记 莲映之 2406 字 2023-10-10

“王帅得小李将军救援,遂突围,奔行九日十夜不得停,遭遇无数大小战,官兵死伤殆尽,得刘帅接应于十里村。时王帅昏迷不醒,小李将军揽于身前,不语不动,指臂不开,睁目无神,赤兔悲鸣倒地,刘帅惊异,乃呼唤之,方知气息早绝,不肯相弃,乃不瞑目。殓时启弹片百余枚,五脏俱碎。。

刘帅大悲,护持王帅引军往东北而去。东北军闻小李将军死,上下惊怒,俱为悲泣,遂成兵变,张少帅疚而病倒。狼帮旧部东北官兵遂拥王帅,誓言复仇,后小石总统离京宣布独立,东北军随即相应。

生而知己,不恤以命。死而不倒,护持不弃。此情何极,此恨何绝,小李将军勇且毅矣。”

民国异闻录

后世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作品多有描述小李将军之死的故事情节,医学界虽也诸多科学解释,但这不能影响各种文学作品对这段悲剧战争军人故事的演绎,尤其以后世一张油画作品最为经典,画面以黑色红色为主色,天空如血,赤色骏马哀鸣倒地,回首望向马背上的英俊男子,男子曾经华丽军装硝烟血染,曾经华丽的披风弹痕累累,几成破碎,血已经不再流淌,眼睛睁得大大的,却再无焦距,身姿笔直,已成僵硬,臂弯中守护般护持着一个濒死的男子,仿佛时光静止。

濒死男子垂首似睡,军装血染,乱发随风而动,依旧有血不断流淌,硝烟满面,依稀眉峰如刀,垂落的手指紧紧握着一把雪亮的断刀,刀锋上依旧有血。身下的土地仿佛也成血红,远处已见旌旗。

天地,落霞,远处翻滚的风雷,近处茵茵的绿草,和绿草中浸湿的土地,倒下的骏马,无声的两人,被风吹起的乱发,被落霞映成血的断刀,睁着的眸子,闭着的双眼,滴落的血,凝固的痕,仿佛战争迎面而来,又仿佛脱离而去。

极静中带着极动,大悲中衬着安乐,落霞将不同深浅的红色和黑色渲染出一种内敛的张力,给这幅画带来一种惊心动魄的瑰丽色彩,人们就仿佛看到那场战争的无尽遗恨,又仿佛那是脱离了战争的安详美好。

这幅画名晖,仿佛说的是落日余晖,也许是暗指这场战争将要结束,也许是指辉煌于民国时代的随云军的凋谢。也许,仅仅是说小李将军的陨落,更或许,暗示宿命的结局。作者无言,观者无言。

而后世一部描述这场战争的电影中却有几个不断被人讨论的镜头,一个是,风雨交加中,枪声在响,血水在雨水中冲刷成河流,,王玉桥带着剩下的人突围,然后侍卫长欲引开追兵:“大帅当留有为之身,此乃标下效死之由”离别时,王玉桥问:“是不是,我错了”

侍卫长平静而郑重的说:“大帅,我们没有错我们在守卫国家”他说的是我们,而不是你。

王玉桥苦笑一声:“那么是谁错了是他们么”

侍卫长严肃:“为自己的生存奋斗,也没有错。”

王玉桥哈哈一笑:“你说的对,都没有错。那么,继续作战吧”侍卫长敬礼兵,领兵离开,不久后战死。

再一个镜头,当最后一个护卫也死了,已经重伤垂死的王玉桥昏迷中醒来,看到小李将军,恍惚中迟疑着追问:“龙城,我错了吗”听到清晰的回答:“没有,这是国之大道。”就放心的松了口气昏倒过去。

最后一个镜头,王玉桥一笔一划的在青砖上刻下一个一个名字,名册一页页翻过,一个个年青鲜活的笑容变成一个个名字,被一笔一划的刻在青砖上。历史无声,名册无声。缓缓停下来,望着随云城外的云朵,轻轻的问:“错了吗”白云无声,一滴滴的热泪淋下,打湿了青砖。

而另一个镜头,苏国广场上,伫立起一座巨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人站在那里带着崇敬的表情瞻仰敬礼,鲜花满路,红领巾们排队走过。

两个镜头不断交错,渐渐变成了黑白的历史剪影。

有关这部电影的讨论就在于这几个镜头王玉桥追问对错,影片最后也没有回答,也许编导在阐释自己对这场战争的解读,最后这部电影以王玉桥的一句话做字幕:“这场战争,没有英雄,只有伤痕。”结尾。

王玉桥这句话是在华国建国十周年祭奠英烈时说的,整句话是这么说的:“这场内战,没有英雄,只有伤痕,没有荣誉,只有悲哀,但我不悔,我们,都不悔”有记者问:“这个我们,指的是华国军人么”王玉桥平静:“所有人”记者问:“所有人包括苏军”王玉桥:“是”

除了为着个人野心和权力的政治家政客们,所有为着各自信仰而死去的人们,都没有后悔。就像几百年来不断探索华夏崛起之路的先贤们,走着不同的道路,为着同样的目标,背井离乡,抛家弃业,上下求索,舍生忘死,从无后悔。

王玉桥从没觉得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