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 / 2)

莲山 子之清扬 2220 字 2023-10-11

gu903();人们又议论了几句后,便纷纷回家了。

不过有一个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却留了下来,还在打量着周围的情况,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这时又过来一个人,开口道:“我说史先生啊,你可是个大能人,这里是不是真有妖魔鬼怪啊,要有的话,你赶紧画个符把妖给收了吧。”

那人口中的史先生,在莲山城的某处有个门店,门店名为周易研究室,听上去挺高大上的,但说白了就是个算命的地方,不过这人在当地还是小有名气的,不少人对他也挺信服的。

“我这不是正在找吗,要是真有的话,我一定把它抓起来,也好让大家参观参观。”

那史先生做出了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不过在别人看来,显得更像神棍了。

“那好啊,您慢慢找吧,我得回家了,不过您可要小心点,万一要是个狐狸精,别让它把你的魂给勾去了就行。”那人有些轻蔑的说道。

“你也别太小看人,要是真有什么妖魔鬼怪,我一准把它抓住,到时也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手段。”史先生好气又好笑的说道。

说完之后,他又眉头紧锁、面色沉重,好像有什么事让他感到非常忧虑,他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也离开了那里。

史先生刚走,旁边的胡同里走出来两个人,是一男一女,男的看上去和史先生差不多年纪,穿着一身休闲西装,腰杆笔挺,显得很有精神。

女的有二十岁左右,上身是一件普通的t恤,下身是一条修身牛仔裤,一头披肩长发,面容白皙,神情恬淡。

别看穿着普通,但举手投足间显示出的气质,走在大街上依然非常惹眼。

“陈叔,看来莲山县这个地方也不太平啊,那晕倒的小伙儿,显然是生命元气损耗严重所致,我看很可能是受到了灵物或是妖物的攻击,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帮他们,把那灵物除掉”那女子开口道。

“我也看出来了,不过,知月,我们是来避难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看还是别管了。”那个被称作陈叔的人回答道。

“再说了,你看那个史先生,虽然像个神棍,但我看他还是有些修为的,他未必就制服不了那灵物。”

原来这个女子叫知月,她听到这里忽然问道:“刚才我也感觉到有一丝神气的波动,原来是他发出的,看来他也是个修行人啊。”

“没错,所以说我们现在也没必要插手,那位史先生应该有办法解决。不过,你说的也没错,这莲山县并不太平,要不我们还是去找刘玥师妹问问情况吧。”陈叔道。

“陈叔,我们不是说好了不去打扰她的吗,我妈是说过让我们来莲山县投奔刘玥阿姨,可人家已经早已隐退,已不问修行界的事了,我们怎么好意思再去打扰她呢。”知月道。

“行行行,听你的,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去找她,其实莲山县这么大,我们也没有联系方式,就算想找也不一定能找得到。”

“对了,我们租住的那所民房,的确有点简陋,有点太委屈你了,这些天还住得惯吗”陈叔又问道。

“这里跟我们姑苏派的园林道场的确没法比,不过能有这么个清净的地方已经很好了,虽然地处工业园区,但平时住在那里的人并不多,其实我们苦不苦的都无所谓了,就是不知道父亲还有叔叔伯伯他们怎么样了。”

“西冲派夺了我们的道场,又抓住了那么多人,不知道会对他们怎么样。”说道这里,知月的神情中露出了忧虑之色。

“我们在这瞎担心也没用,还是回去吧。”陈叔道。

“那民房附近住了那么多在附近打工的青年,有几个青年看见你眼睛都发直,看他们那样子我就感觉好笑。哈哈哈”陈叔转移话题道,说着话又不禁笑了起来。

“陈叔啊,你就别老拿这事开玩笑了。”知月也跟着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怎么是开玩笑呢,我家知月仙子天生丽质,我说的可都是实话啊,还记得咱们隔壁住的那个张守中吗我看那个小伙子就不错,看他的眼神,青涩中却带着一股坚毅,别看他现在是个打工的,将来如果好好培养,将来肯定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陈叔道。

第二章静坐修道

更新时间201512216:08:32字数:2232

第二章静坐修道

陈叔和知月两人说着话也离开了此地。

他们谈到的那个张守中,如果能听见他们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因为他们所说的那个准备去投奔却又没去找的那个刘玥,正是张守中的母亲。

张守中完全不会想到自己的母亲也是个修行人,但她早已退出了修行界,正跟自己的家人过着平凡的生活。

当然了如果刘玥女士知道自己的儿子张守中最近在干什么,也会大跌眼镜的。

那么,这位张守中到底在干什么呢

其实他做的是一件很普通的事静坐。

在当代社会,如果看见有人盘腿打坐,多数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感觉此人不太正常,本能的就不想跟那人有什么交集,因为在这个以科学为主体的社会中,静坐显得有些另类。

原因就暂且不说了,其实在科学的发源地欧洲,人们对科学的信赖程度是要远低于中国人的。

比如说经典力学中的牛顿三大定律,在中国是放在高中物理课本里,直接被奉为圭臬的,而在西方却一直有着质疑的声音,至少爱因斯坦就证明了牛顿力学在量子物理学中是不适用的。

其实如果是在古代,尤其是宋元明清时期,静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那些时代,一个读书人如果不静坐,那就不能算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比如说创造程朱理学的二程,老夫子每次看见有读书人在静坐,就会夸赞说这才是好学之人。

再比如清末名臣曾国藩,在读书期间给自己定了一个课程十二条,就是每天都必须要做的十二件事,其中第二条是这么说的: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大体意思是说,每天都要静坐一个小时大家都知道,古代一个时辰等于现在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