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2 / 2)

莲山 子之清扬 2380 字 2023-10-11

第二天天不亮就醒了,又回忆起昨天晚上的事,心里有各种说不出的滋味,修行时间已经超过两个月了,这段时间没生过一次病,体弱多病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头脑更加清醒了,身体反应更灵活了,拿到这一切就到此为止了吗张守中不甘心。

他又想到,除了孟夫子他还认识好几位高人,首先,那位郭大夫是为神医,她有可能帮自己治好,还有史先生、王胖子也都不是一般人,如果找他们也不行,还有自己的母亲、舅舅也都是高人,也可能有办法,所以没必要那么灰心。

回想起前些天的经历,他感到自己确实是有点太自大了,还有昨天晚上,董长河已经告诉他了,自己的那一拳已经把他弟子的一条手臂给废了,张守中既然已经知道自己拳头的厉害,为什么还要全力出手打向董长河呢这不仅仅太冲动也是不自量力。反省着自己的过失,张守中逐渐想明白了自己的过错。

接下来要去上班,张守中这一天,工作起来有点魂不守舍,幸亏工作量不大,要不然会出许多错误的,下午下班后,他也没吃饭,独自一人又去了那处洞天。

里面还是一片漆黑,张守中用手机照着,找了个蒲团做好,想让自己静一静,忽然一道神念从传入脑中:“阿中,你怎么了你今天的状态不对啊,是不是遇到什么意外了”

他知道是兰姐来了,叹息一声说道:“哎一言难尽啊,恐怕以后这处洞天福地对我来说也没什么用了。”

若兰:“怎么了到底出什么事了你跟我说说吧,动手的事我帮不了你,或许能给你出出主意呢。”

张守中想了想,觉得兰姐说的也对,不管她能不能帮上忙,我把事情的经过说出来心里还能好受些,就说道:“也对,现在我正想正想找人说说话呢,兰姐你要是不嫌麻烦的话,我就说给你听听吧”

事情的经过,他又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兰姐,你不是也懂修行吗要不我拜你为师,你教教我吧。”

若兰笑了笑,说道:“真是当局者迷啊,阿中,我问你是不是真正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后还会不会再这么轻易地轻易跟人动手了”

张守中回答说:“你这话说的,我当然知道错了,以后不到万不得已再也不跟人动手了,就算动手也会掌握好分寸的。不过,这与当局者迷有什么关系”

若兰:“既然这样我就提醒你一下吧,看得出来你是个修行的好苗子,不管哪个师父遇见了都会好好珍惜的,所以说孟夫子不大可能轻易放弃你的。我觉得,他这只是故意给你个教训而已。”

张守中有点不太相信的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我再去找孟夫子认个错,他会原谅我而且还能继续传我丹道”

见不大相信,若兰又说道:“这样吧,我给你讲个故事,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两个人你都听说过吧”

当年曾国藩是看在自己同年好友的份上才收了李鸿章这个弟子的,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李少荃天赋极高,读书有过目不忘之能,而且非常想做大官。但他同时也有着和其他年轻才俊一样的毛病,就是狂妄自大。

据传说,有一次李鸿章去拜见曾国藩,仆人通报之后,出来跟他说曾大人正在吃饭,让他在客厅等一会,李鸿章知道,他这个老师无论官做的多么大都坚持粗茶淡饭,应该很快就会吃完的,但他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出来,然后就去找曾家的仆人,仆人告诉他曾大人马上就要吃完了,李稍有不快,但还是整了整衣冠准备迎接,不过这一等又是很久,他又去找人问,仆人告诉他,曾国藩已经吃完饭了,目前正在洗脚呢,李鸿章听了就开始生气,但出于对老师的尊敬还是耐心的等着,这一等又是很长时间,李鸿章实在是不耐烦了,干脆不等了,开门就要回去,这时曾国藩的仆人赶紧拦住了他,告诉他,这其实是曾国藩故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磨磨他的性子,好让他能在官场中立足。李鸿章心念通透,听了之后大受感动,然后对曾国藩更是感激不已。

最后兰姐说道:“明白我的意思了吗在我看来你师父其实是故意说出那些话的,目的无非是让你能更认真的去领悟,过几天再去找他诚心诚意的认个错,我相信他不会不管你的。”

第四十七章土生金

更新时间201521211:16:24字数:2176

听完这些,张守中的心情也开朗了起来,之前的那些苦闷感觉一扫而空,这时他忽然想起另外一件事,就说道:“兰姐,我记得你上次说过,在哪个房间里有一盏青铜灯,可以点亮,现在我们去试试怎么样”

“好啊,我带你过去,就在中间最大的那间静室里。”若兰说完话飘身而走。

张守中用手机照着路,跟她来到那间静室,静室中间有一个方台,方台上面画着一个八仙桌大小的八卦,八卦正中心有个高一尺左右的青铜灯。

在张守中的想象中,青铜应该是青色的,类似于浇铸的铁件打开砂型后的那种颜色,而这盏青铜灯,颜色跟平时常见的黄铜差不多,就是稍微暗了一些。张守中仔细看了一下,这盏灯上面呈莲花状,中间处略微凹陷,应该就是放灯芯用的,下面刻着各种怪兽般的花纹,再看到后面的八卦时,不禁愣了一下,开口说道:“兰姐,这可是上古伏羲八卦啊”

张守中小时候经常去朱大爷家找二哥玩,见朱大爷正在教二哥也就是朱信瑾,学各种东西,其中就包含八卦图,他也时常凑过去跟着学习,记得当时朱大爷说,所谓的“卦”就是挂起来好好看,八卦最早是上古伏羲氏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所创造出来的,乾代表正北方向,逆时针方向依次为乾、兑、离、震四卦,顺时针方向为巽、坎、艮、坤四卦,以此来代表和推演世事的变化规律。后来周文王出于研究世间哲理和卜筮的方便,对此进行了改进,以乾代表西北方向,顺时针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代表了八个方向,然后依此为基础创造了64卦。

五百年后,世人已经很难读懂易经了,孔子便对易经做了注解,古代对经书的注解称之为传,比如左丘对春秋所做的注解就叫做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而孔子对易经的注解叫做易传,后人常将易经和易传合在一起,统称之为周易。

当然,据说当时易传曾有过多种版本,但孔子写的最好,后人就选用的这个。到了近现代,有许多人开始质疑,认为易传根本不是孔子写的,甚至还有人提出,孔子根本就没读过周易,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从汉代马王堆出土了大量的材料,有力的证明了易传的确是孔子所写。

为什么叫周易因为周代之前还有两本易经,分别是夏代的连山易和商代的归藏易,叫这个名字是为了和另两本作出区分,可惜的是,这两部易经已经失传了。

张守中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