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6(2 / 2)

小村魅影三 独眼河马 2201 字 2023-10-11

gu903();半个时辰是一个小时。

“如果在鱼篓里面放一些水草呢”

“顶多活一个时辰。”

“如果鱼篓里面有很多鱼,那会怎么样呢”

刘茂生说,九月二十七号的中午,他的鱼篓里面有二十几条鱼,二十几条鱼,这不能算少吧

“如果鱼很多,死的就更快,鱼会在篓子里面跳,你压我,我压你,顶多活半个时辰就不行了。”

“鱼在篓子里面跳来跳去,鱼鳞是不是会掉很多呢”

“可不是吗鱼鳞掉的越多,鱼死的就越快。”

综合分析,郑峰和李云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九月二十七号下午,刘婶从刘茂生家拎走的六条鲫鱼应该是养在池塘里面的鲫鱼,这也就是说,刘茂生放在刘二麻子家院子里面的鱼篓里面可能没有一条鱼,或者根本就没有一条鲜活的鲫鱼。

在郑峰和同志们看来,刘茂生还是有嫌疑的,至少是他的回答有问题。

九月二十七号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刘茂生从刘二麻子家门口经过,从刘二麻子家走到河堤需要十几分钟左右的时间,刘茂生看到浓烟,从河堤上往村子里面跑,也需要十几分钟,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刘茂生就能打到几斤鱼,这鱼是不是太好打了。

“大爷,您除了下这种丝网,平时,撒不撒网呢”

“怎么不撒网,我主要是撒网。”

“为什么”

“为什么,你们也看见了,我下了十几副丝网,到现在才收到几条鱼、。”

“撒网的效果是不是要比下丝网效果好一些呢”

“好多了,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撒网,只有在没法撒网的地方才下丝网。”

“这里无遮无挡,难道不好撒网吗”

“水下有很多芦柴桩子,渔网碰到这些芦柴桩子,那就麻烦了。”

现在正是冬天,是看不见河岸边的芦苇的。

徐大炮拾起一根枯树枝,拨开脚下的树叶和枯草,果然有一些一两公分长的芦柴桩。敢情在春天、夏天和秋天,在河堤上山没法撒网打渔的。

九月二十七日,正是芦苇生长旺盛的季节,这个基本的判断是不会有错的。但郑峰还是要进一步夯实一下这个基本的判断:“大爷,芦苇一般是什么时候收割呢”

“一般在秋末冬初收割。”

“郑局长,前面有一条路直通河堤下面的芦苇荡。”卞一鸣向前走了十几步,然后大声道。

郑峰和大家站起身朝西走去,徐大炮也站起身跟在郑峰的后面。

郑峰朝卞一鸣手指的方向看去,在河堤下面果然有一条路通向芦苇荡,笔者要也别强调,现在是没有芦苇的,所以没有什么芦苇荡,笔者所谓的芦苇荡,其实是指两大片水域和残留在两大片水域周围的芦柴桩。

第四十四章实地考察

当然也包括那些生长在深水区,没有被割掉的,横七竖八地倒伏在水面上的枯死的芦苇。

“公安同志,这条路通高刘村。”徐大炮道。

“徐大爷,从河堤到高刘村就只有这一条路吗”

“不错,就只有这一条路。”

“这河岸边全是芦苇,什么地方没有芦苇呢”

郑峰觉得,九月二十七号中午,刘茂生打渔的时间可能会更短。

“向西走两里地,在大梁河和小梁和交汇的地方,有一片开阔的地带,那里可以撒网打渔;从这里向东走三里地,那里也可以打渔。

“不过,一般人都会在大梁河与小梁河的交汇处打渔。”

“这是为什么”

“那里是两条水道的交汇处,两条河里面的鱼都会到那里去凑热闹。所以鱼比较多。”

“徐大爷,您撒网打渔,一天能打多少鱼呢”

“这不好说,春夏两季,一天能打五六斤,秋天渐少,到冬天,一天达不到两三斤鱼。”

“你经常在这条河上到打鱼吗”

“两天,我就要来一次。”

“秋天,一天能打多少斤鱼呢”

“也就三四斤吧打渔这碗饭不好吃啊,两个膀子一天要甩上百次,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

可是,九月二十七号中午,刘茂生仅用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打了几斤鱼。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生活的经验有时候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帮助。

郑峰一行告别徐大炮沿河堤向西走去。

刚走不多远,郑峰又把徐大炮叫住了。

“徐大爷,高刘村高建国家失火的事情,您知道吧”

“怎么不知道这件事情,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

“您在打渔的时候是不是经常遇到高刘村的刘茂生”

“不错,我们经常在路上遇到。”

“那么,九月二十七号,就是高建国家发生特大火灾的那天中午,您在什么地方打渔呢”

“那天,我没有打渔,我闺女说了一门亲事,我们老两口和闺女到男方家相亲去了,这件事情,我记的非常清楚,那天晚上一走进村子,就有人会跟我说这件事情了,我和高家是亲戚,我和老伴连家都没有回就到高刘村去了,那个惨啊”

该问的都问了,郑峰一行第二次和徐大炮告别。

郑峰沿着河堤向西,用六分钟左右的时间走到了大梁河与小梁河的交汇处,河堤上长满了杂树和灌木,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

长期形成的工作作风,从某种角度来讲,其实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