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一把拽住了“凶手”的衣服,同时用双手抓住凶手的右胳膊。
“照理,卞一鸣,你还有一个呼救的动作,刘长松,这时候,不管对方呼救不呼救,本能告诉你你必须同时做两件事情。”
刘长松心领神会,他用左手扼住了卞一鸣的脖子,用右手捂住了卞一鸣的嘴巴。
大家都看出问题来了,刘长松的右手上拿着郑峰刚给他的钢笔,手上拿着钢笔,是无法完成捂嘴动作的。
我们都知道,在正常大情况下,刀是应该放在右手上的除非他是一个左撇子。
刘长松将右手和左手的任务互换了一下:变成了右手扼住卞一鸣的脖子,左手捂住卞一鸣的嘴巴。
就这样,一个要纠缠对方,不让对方走,同时还想看清对方的脸,一个要极力摆脱对方的纠缠,同时不能让对方出声。两个人从屋子里面走到院子里面。
“刘长松,地上的拖痕是双脚留下的拖痕,还是身体倒在地上留下的拖痕呢”
“李局长,是身体倒地以后留下的拖痕。您看看照片。”
李云帆从档案袋里面拿出一沓照片,挑着一张,就是反映拖痕的那张照片。
第十九章时间凶器
照片印证了刘长松的说法。
“照这么说,周凤英后背被刺应该是在倒地之前发生的事情。周凤英受伤之后,体力不支,倒在地上,但她仍然没有放弃对凶手的纠缠,她可能抱住了凶手的一条腿或者一只脚。凶手为了摆脱周凤英的双手,将周凤英在地上拖了一段距离。”
“李局长,在这种情况下,凶手还能捂住周凤英的嘴巴吗”刘长松道。
“这时候,由于周凤英身中两刀,失血过多,可能已经喊不出来了。我们想知道的是,你在用右手扼住周凤英的脖子的时候,如何完成从周凤英的背部举刀的动作呢”
卞一鸣和刘长松互相配合了三次,刘长松都没有完成刺杀的动作,无论刘长松怎么变化体位,在右手捂住卞一鸣的嘴巴的前提下,他都无法按照刀口的走向将刀刺到刀口所在的地方。
“如果凶手是两个人的话,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解平道,“长松,我终于明白了,凶手至少是两个人。”
接下来,大家讨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刘长松等人没有想到,那就是谢家财和周凤英的死亡时间,其中还包括招娣被掐窒息的时间,弄清楚这个问题,对判断“6。30凶杀案”的性质非常重要,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到目前为止,我们都不清楚凶手杀人的动机是什么案子的定性,对案子的侦破非常重要,因为这将影响到刑侦的方向和思路,还包括刑侦的范围和对象。
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谢家财的遇害时间应该在周风英之前,从凶手运动的轨迹来看,周凤英在和凶手纠缠的时候,凶手已经杀害了谢家财,现在的问题是,谢家财和周凤英遇害的时间差是多少,以谢家财的性格,他不大可能与人积怨结仇,凶手为什么要下此狠手呢谢家财身上一共五刀,刀口在胸前,心脏部位有三刀,腹部有两刀,刀刀毙命,凶手必欲置谢家财于死地而后快。还有,招娣被掐昏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周凤英遇害之前,还是之后呢招娣被惊醒的时候,周凤英在什么地方凶手在谢家财家呆了多长时间呢
遗憾的是,刘长松等人忽略了这个问题,郑峰并没有埋怨三人的意思,以当时的条件和刑侦队伍的水平与素养,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合适的。刘长松等人毕竟做了大量的工作。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着眼于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经郑峰和李云帆的点拨,刘长松还想起了一个重大失误,那就是杀害谢家财和周凤英的凶器,虽然无法找到凶器,但应该根据七个刀口的深度和宽度分析出凶器的长度和宽度,然后画出一个大致的形状来。好在刘长松等人留下了两份非常详细的尸检报告。
在李云帆的笔记本上,画着一把匕首的形状,这张图就是李云帆根据时间报告画出来的,这是一把剔骨尖刀。结论是,杀害谢家财和周凤英的是同一把刀。
第二十章前往周家
这种剔骨尖刀不是一般的刀,一般家庭的厨房里面是不用这种刀的,这种刀只有一种人有,那就是杀猪卖肉的屠夫。
郑峰和李云帆在接手此案的时候,就已经想好:“6。30凶杀案”就从这把剔骨尖刀开始。
九点半钟左右,郑峰一行在张鹏的陪同下驱车去了周凤英的娘家周家营,前面,笔者交代过,周家营在谢家集的西边,距离谢家庄有十里地。案发之时,招娣九岁,时间过去了五年多,招娣应该长成了一个大姑娘。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心智已经长成,或许能想起一些事情来,案发当时,招娣才九岁,又受到极度的惊吓,她所反映的信息应该有一些遗漏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在“6。30凶杀案”中,招娣是唯一一个目击证人,虽然案子是在黑暗之中发生的,但招娣的眼睛和脑子里面应该储存了一些有效的信息。
郑峰和李云帆希望能激活这些有效的信息。
汽车驶出新华大队,上了一条石子路。
一分钟以后,汽车驶进谢家集。
不宽的石板路横穿谢家集,这是谢家集唯一一条路唯一一条街道,街道两边分布着一些店铺。
两分钟左右的样子,刘长松指着路北边一个招牌道:“郑局长,这就是谢家集供销社。”
刘长松的话引出了一个人和一段对话。
“张所长,周凤英的弟弟周银锁还在这里工作吗”挑起话头的是解平。
郑峰、李云帆、刘长松、解平和张鹏坐在一辆汽车上。
“周银锁还在这里工作。”
“他和董美艳的关系怎么样了”刘长松仍然没有忘记周银锁,要不然,他不会对供销社的招牌这么感兴趣。
“周银锁和董美艳结婚了。”
“结婚了周银锁的父母家人接受董美艳了”解平道。
“周银锁和家里人闹翻了,结婚以后,他住到董美艳家里去了。”
“这对董美艳的丈夫太不公平了,自己在边疆保家卫国,老婆在家引狗入篱。”刘长松道。
“是董美艳的丈夫提出离婚的。”
“这是为什么”
“董美艳的丈夫听到了一些闲话,这些闲话是董美艳的婆婆告诉儿子的。董美艳的丈夫姓李,也是谢家集人。”
“他没有告周银锁破坏军婚罪吗”
“李家人丢不起这个人,让儿子写了一纸休书,一拍两散。”
“这一对男女的缘分倒是不浅啦”
“两个人结婚以后,父母没有给他盖房子,周银锁就住到董美艳家去了。”
“周银锁现在还当会计吗”
“不当会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