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杏当时在做什么”
“她在晾晒衣服。”
“两个女儿在不在家呢”
“没有看见,在不在家,这我不知道。”
“你见到李银杏是在什么时间”
“是早晨上工的时候。”
“早晨上工是什么时候”
“七点钟左右。”
“李银杏和两个女儿上不上工呢”
“李银杏和大女儿上工,小女儿读书。”
“在什么地方读书”
“在胜武中学读书。”
“胜武中学在什么地方”
“就在咱们大队在大队部的旁边。”
“既然七点钟左右是上工的时间,李银杏和大女儿为什么不做上工前的准备呢”
“生产队特地放了半天假,各家不是要上坟吗这是老规矩了,每年清明节前,生产队都要安排半天时间给各家上坟,清明之后,地里面的农活就多起来了。
“姚春妞突然不到学校去上学,老师有没有到张家堡来询问呢”
第四章活动半径很小
“有啊大概是第三天的傍晚,来了一个男老师,说是春妞的班主任。”
“你们是怎么说的呢”
“我们以为姚家人回老家去了,也就这么说了,这些年,咱们这里的日子很不好过,很多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熬不下去,就走了呗。”
“姚家的日子过的很苦吗”
“这我说不好”
“你作为生产队会计,对姚家的经济情况不知道吗”
“这么说吧从表面上看,姚家的日子过的很紧巴,但姚虹桥一家个个养得白白胖胖的,不像是缺吃少喝的人家。村子里面,到青黄不接的时候,不少人家每天只烧两生两次火,可姚家的烟囱里面每天要冒三次烟,每次冒烟的时候,比一般人家都要长。村子里面上了年纪的人私下里都这么说。”
从这段话里面,我们可看出张家堡的乡亲们对姚家是非常关心的,连烧锅做饭,烟囱冒烟这种细节都非常关注。
“即使回老家去,也应该打一个招呼啊”
“姚家和堡子里面的人不怎么来往,倒不是乡亲们认生,是他们自己和村子乡亲们生分,所以,他们不打招呼就离开,也在清理之中。”
“在清明节前或者失踪之前,姚家来过什么人没有呢”
“没有。他们是外地人,到张家堡落脚生根以后恐怕就和老家人断了音信。”
“在九年的时间里面,张家一直没有来过亲戚吗”
“没有反正村子里面的人没有见过。”
“九年里,姚家人也没有出过远门吗”
“姚家人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街上,他们连县城都没有去过。”
姚家人的活动半径太小了,这是为什么呢
在九年的时间里面,既没有走过亲戚,也没有亲戚登门,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呢从曹云清和张勤的谈话中,我们能看出,曹云清想弄清楚姚家人的背景。九年前,他们突然来到张家堡,在山神庙三间破屋住下来,九年后,又莫名其妙地死在一座古墓的墓室里面。
“姚虹桥是什么地方的人”
“他说自己是河北襄樊人,可我看不像”
“为什么”
“姚虹桥说话的口音不像是湖北襄樊人,她老婆说话的腔调更不像湖北襄樊人。”
“那他们说话的口音像哪里人呢”
“说不好,听不出什么名堂来,村子里面的人私下里也嘀咕过这件事情,谁也不知道姚家是什么地方的人。总之,姚家人的嘴巴紧得很。他们也从不谈自己的过去。姚虹桥不是一个实诚人,乡亲们都这么说。你们也看见姚家人身上穿的衣服了,可在乡亲的眼中,姚家人平时穿衣服和村子里面的人差不多。”
“你是不是想说姚家人的口音很杂呢”
“不错,我就是这个意思,一看就知道姚虹桥夫妻俩是走南闯北的人。他们离开家乡可能已经很久了,所以,原来的口音已经听不出来了。特别是那两个娃,到咱张家堡没有都多久,就学会了咱这里的方言。”
第六章南唐古墓无疑
之后,曹云清和马子腾又从省城请来了考古专家,经过考古专家对墓室的结构、规模,棺椁和墓室青砖的研究,最后认定,这座古墓应该是南朝时期的,墓主人的身份非常特殊,考古专家还将墓主人的骸骨带回省城进行科学鉴定,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的结论。考古专家根据墓室里面的陶片和玉石的残片包括被一些村民拿走的随葬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