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9(2 / 2)

最后的桃花源 楚辞 2356 字 2023-10-11

gu903();行到闹市,更是人群拥挤,军士在前面吆喝开道,行动仍然迟缓。周光辅和昆仑大师一边陪着石无能说话,一边缓辔前行。

周光辅吐属文雅,石无能暗自纳罕,心下赞叹,真不愧是一代名将之子,非一般赳赳武夫可比,在乱世英雄中很是少见。

三个人迎面行来。

看见这三人,螺雪公主如遭雷击,百感交集,泪水盈眶。

他们是路朝天,以及麻葵、格列等阳同人。

路朝天向石无能行礼,朗声道:“原来是黑侠老前辈,路某有礼”

石无能拱手还礼,笑道:“不敢,想不到能够在幽州见到路二侠,老奴幸甚。听说贤昆仲为了一个高原公主千里奔波,吃了许多辛苦,如何有机会来到幽州”

石无能这句话暗含讥诮,颇为唐突,昆仑大师和周光辅都以为路朝天会发怒。不料,路朝天扫了石无能等人一眼,又望了望扮成钱传佳的螺雪公主,淡然一笑道:“前辈见笑,晚辈兄弟之间的荒唐事,原不足前辈挂齿”

螺雪公主却明白,石无能这句话是向她发出警示,要她检点身份,不要露出行藏。

石无能询问明路朝天和阳同人的住址,表示郡主将要去拜访他们,这几句话又是为了安抚螺雪公主,使螺雪公主的情绪稳定下来。

闹市街头却不是闲话家常的地方,周围的人群推来挤去,他们只好告辞离开。正在这时,周光辅瞥见,旁边的太白酒楼上,一个俊俏的紫衣青年正凭栏观望他们,那紫衣人容貌好生熟悉,却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他望了那青年几眼,走过几十步,又回头望去,那紫衣人站起身来,显出了他硕长的身段。

周光辅猛然醒悟,心头大震,赶紧对石无能和昆仑大师拱手道:“黑侠前辈,就请昆仑大师陪同黑侠前辈前往驿馆,小将前去禀告家父,前来拜访”又吩咐为首的小校细心服侍郡主,不可怠慢,随即掉转马头去了。

周光辅心中焦急,人群中却不能纵马奔驰,好不容易来到太白酒楼前面,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前来迎候的店小二,三步并作两步抢上楼去。

酒楼上已经不见了那紫衣人。

他问前来招呼的店小二,店小二告之,紫衣客人刚刚离去,却不知去了哪里。

周光辅在紫衣人所坐座位向外望,下面街道上全是乱糟糟的人流,却不见紫衣人的踪迹。低头一看面前桌子,上面用水写有几行字,字体娟秀。那两行字有些已经干了,还可看出几句: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周光辅心头狂跳,紫衣人果然是自己苦苦思恋的旧情人。他冲出几步,又突然站住脚,一时茫然失措,不知如何去寻找紫衣人。

店小二殷勤道:“军爷,需要我们做什么,敬请吩咐。小人名叫诚信,我们店主特别赐名,要小人对客官永远诚信。夫诚信者,乃诚信也。诚信的意思就是总之,军爷有什么吩咐,小人一定好好效劳”

周光辅打断店小二的罗嗦,道:“给我追查紫衣人下落,查到了重重有赏”

店小二道:“这个,这个,恐怕有些难办,这位客人每次来到这里,一个人凭窗独坐,不和人交谈,谁也不知道他的来历。虽然小人想客人之所想,急客人之所急,诚信为本,但是,这个,那个”

周光辅打断他的话:“你说她多次来到这里”

店小二道:“他来过好多次了,大概,大概有四五天了,每天都是这个时候,坐上两个时辰,就悄然离去”

周光辅有了主意,他掏出一些铜钱,赏给那名叫诚信的店小二,便要下楼,一抬头,忽见一面墙壁上所题的诗句,便停住脚。

那是一首李白的诗,名叫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这首诗却不是李白亲自题写,不知哪个好事的骚人墨客题在墙壁,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照壁已经发黄,字迹也陈旧了,但因为书法精绝,店老板不愿意把它抹掉。

这首诗却是周光辅和那紫衣人订情的见证。

读着这首诗,种种往事浮上了周光辅的心头。

第五卷喋血孤城三卢龙重镇

周光辅徘徊在酒楼上。

紫衣人是个女子,姓韩,名叫韩清婉,是幽州名门望族韩延徽的女儿。韩延徽曾经是大燕皇帝刘守光的参军,不堪刘守光暴政,举家亡入契丹,深得契丹天皇王阿保机赏识,委以重任。韩延徽家族却从此背上了汉奸恶名,为中原人不齿。

周光辅和韩清婉的相识相知,却有一段传奇故事。

当初,刘守光父子依附河东,奉命镇守幽州,整顿边防,保卫中原,很有一番作为,也深得幽州民众拥戴。幽州民众为刘守光的军队制作寒衣,韩延徽举家参与。韩清婉才九岁,颇有文才,聪慧可人,听得父亲讲起边疆将士如何辛劳,浴血奋战,抵御外侮,保卫边防,激动之余,在一块白绢上写了一首诗,缝入了寒衣夹层,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填线,含情更着棉。月老若有意,当结此生缘。

这件藏有诗歌的棉袍,落到周光辅手中。其时,周光辅才十岁,已经是父亲手下的兵马使,得到诗绢,尚不懂其中含义,被人们当作笑料。当他明白诗歌的含义,非常感动,却不知道诗歌作者是谁。写诗人没有留下地址和姓名,无从查访。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周光辅看到韩清婉的字迹,才知道她是写诗人。

其时,韩清婉才十二岁,已经是玉骨仙容,风姿不俗;周光辅十四岁,戎马中磨练成才,英气勃勃,颇有声望,很受晋王李存勖称赞。在这奇特的线索牵引之下,两人从此相识相知,几年以后坠入爱河。本来,他们也算门当户对,不难成其好事。不料,刘守光父子背叛河东,妄自尊大,企图称霸河朔。他越益骄奢淫逸,正直人士不能容身,一批批逃走。韩延徽出使契丹,不敢回来,得到阿保机的重用,悄悄把家眷迁入契丹。这种情况之下,周光辅和韩清婉的姻缘更加没有指望,一直蹉跎下去,远隔千山万水,音信隔绝,就这样过了四五年。

有一次,韩延徽从契丹回到河东,有意前来投靠晋王,岂知河东众人却很瞧不起他,认为他投靠异邦,拜戎狄为臣,丢尽读书人脸面。河东重臣王缄对韩延徽的才能很是嫉妒,暗中诋毁。他无法容身,只好再度出奔契丹。韩延徽离去的时候,阿保机就象被抽去了脊梁骨,韩延徽再度回来,就像得到无价巨宝一样高兴。自此,韩延徽死心塌地,做了契丹大臣,指点契丹人筑城、耕地,发展生产,设置官吏,训练军队。将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入了契丹。有了韩延徽,契丹才走上强盛之路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