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2 / 2)

卖鸡蛋的小姑娘成了一个迷。

迷归迷,鸡蛋还是照收不误,因为鸡蛋是真实的,收了能完成任务,还有利润获得

腊梅受不了他们的眼光和询问,只好扩大销售范围,附近村的小卖部、供销社都去。八、九天转不过一遍来,这又让小卖部、供销社的人盼的眼蓝。

腊梅还提着篮子到集市上去卖。人家的笨鸡蛋五分一个,她也卖五分。她的鸡蛋个儿大,两个能顶三个笨鸡蛋。

这时现实中还没有洋鸡蛋,人们也不知道洋鸡蛋与笨鸡蛋的营养区别,只要个儿大就好

腊梅的鸡蛋卖的非常快,每次几乎一摆出来,就被人疯抢了。

为了不被人怀疑,也为了躲避工商人员的追查,腊梅卖一篮子换一个地方,一个集日能卖好几蓝子鸡蛋。

尽管鸡蛋好,很受欢迎,但腊梅从来不在本村卖。因为本村的人都知道她的底细:一个被白头发老奶奶罩着的小傻妮儿,人看得起她,是因为她能与白头发老奶奶说的上话儿,能要来东西。没有白头发老奶奶罩着,她仍然是小傻妮儿一个。

腊梅十分珍惜这种看法:既不暴露自己,还能为家人和生产队里做事情。为了隐藏的深一些,在本村里她尽量只做非做不可的事。

卖鸡蛋就不行了,虽然能往白头发老奶奶那里推,但也太出乎常理:白头发老奶奶给你这么多鸡蛋干什么你一个小姑娘,卖了钱又干什么用既然是白头发老奶奶给的,你为什么不分给大家而占为己有

腊梅最怕的是闹不好还成为村里小偷儿们惦记的对象,因为她的情况太特殊,在别人眼里,她没有一个亲人、近人

由于腊梅隐藏的深,王店村谁也不知道她在倒腾鸡蛋。

第二百二十四章卖馒头

虽然有钱了,腊梅也不敢大手大脚,因为她的担子忒重。除了两万元的债务外,还肩负着十一队的口粮,还要在全村下毛毛雨,而且时日绵长。她必须有足够的积蓄,才不至于间断。

她仍然还与过去一样,中午以后,就到前世现代中的宾馆、饭店收拾剩饭菜,下午再到现代的集市上或者菜市场转转,捡拾人们扔掉的或者处理的青菜。

“馒头,刚出笼的热馒头”

这天,腊梅正在现代的集市上转悠,一声吆喝吸引了她。扭头一看,是一个年轻小伙子站在一辆三轮车旁吆喝。

三轮车上放着一个用白布单盖着的大簸箩。簸箩的一角儿,用筷子插着一个雪白的圆馒头。

三轮车的旁边还有一辆三轮车,上面也有一个用白布单盖着的大簸箩,旁边站着一个中年妇女,看来都是卖馒头的。

这样的情景腊梅经常见,过去她没有钱,认为是现代人的生活画面,与她毫无关系。她吃的都是从宾馆、饭店里收的人家剩下的馒头。

脱坯的时候买过,但那是给干活的人买的。她从来没考虑过给自己买。

然而今天她却想到了卖。

“你这馒头怎样卖”腊梅走过去问。

小伙子用眼角扫了她一下,不屑地说:“小孩子还会问价儿,你买不买”

腊梅不卑不亢,加重语气说:“我问你一块钱几个”

小伙子一听话头不对,从新正眼看了一下腊梅,有些讪讪地说:“老价钱,一块钱四个。”

腊梅胸膛一挺:“多少钱批发的”

小伙子有些吃惊,望向腊梅的眼光满是好奇:“怎么打听这么细,你想做这买卖儿”

腊梅头一仰:“嗯呐,只要合适的话。”心里话:小瞧人不是,姐要做起来,比你挣钱多

“干这个可是苦差事,挣不了多少钱”旁边的中年妇女插言说:“你人这么小,蹬三轮车都够不着,怎么往外运”

腊梅:“如果利儿大的话,我会想办法的。你告诉我怎样批发”

中年妇女:“一块钱五个批给,卖一块钱挣两毛五分。一百个里才赚二十五块,一天卖不了二百个儿,比干日工少挣多了。人家扫街的一天也合五十多块钱呢”

腊梅:“我听说扫街的得在街上盯十个来小时的班”

中年妇女:“干这个也就图个随便儿吧”

腊梅心里却高兴的不行:一块钱五个馒头,拿到现实中卖二分钱一个不赔本。现实中人们正在挨饿,有钱也买不到吃头。尤其是县城的人们,还不疯了似的抢着买

为了报答人家给提供信息,腊梅买了中年妇女一块钱的馒头。问清馒头房的位置,高高兴兴地拿着准备去了。

看了看三轮车市场,脚踏三轮车她还真够不着蹬;再放上一大簸箩馒头,她也骑不动。

那就买一个带后斗的电动三轮车,这个一开电门就能跑,脚还能踏在脚踏板上,正好适合她的身材。

买电动车还有一个好处:快,节省时间。从王店村到城里,也就十几分钟,比骑自行车快多了。

再一个就是不让卖馒头的小瞧自己:别看人小,运输工具先进。可以开到很远的地方去卖,正好为自己的穿越打马虎眼。

空间通道连着现实与现代,出前门就是现实,出后门就是现代,中间只隔着一个堂屋。

腊梅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大簸箩,在现代的馒头房里买了馒头,没人处闪进空间通道。

在空间通道里堂屋里把簸箩挪到木轱辘手推车上,再从前门出来,到现实中卖馒头。

木轱辘手推车是让父亲王长锁用盖房剩的木条给做的。其实很简单:两根木条当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