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8(2 / 2)

三国圈 嬴政 2195 字 2023-10-12

就是观战的卢水胡等使节被北方军恐怖的攻击震慑,才当机立断“主动投效”的。

卢水胡与湟中义从,丹阳兵一样,一直就是雇佣军,比郡县兵果决,好指挥,且具备跨州郡的机动能力,是上好的仆从军。

得到了卢水胡补充,西征军的兵力才骤增,可战斗效率实际是骤降了的。

八百北方军一击可拿下的县城,三万卢水胡在攻坚作战中,三天未必拿的下。

北方军的编制性质,就决定了西征军是无法就地补充兵员的。

乡民发根矛,就能加入游击队,没矛拎个棍,照样成黄巾。土匪,乌合,农民军,包括郡国兵,都可以直接补充兵员。

北方军不行。

别说义军,豪族私兵,乡民,就是俘虏的大汉中央军,都无法直接补充北方军。

战法,战术,装备,补给,完全不是一回事。

北方军的兵源,只能通过成体系的新兵训练,整训而来。仆从军再多,也是外部力量。

仆从军的数量提升,实际是无法提升北方军的作战效率的,外界只是被迷惑罢了。

实际随着北方军不断深入凉州腹地,不断的分兵,占据的地盘不断扩大,兵力不断增长的同时,貌似实力骤然增长,实际兵团的支撑结构是越来越脆弱了。

西征军主要的敌人,已经从西凉叛军,朝廷占据的郡县乡,变成了北方军的“仆从军”。

时下西征军的结构,就是少量狱卒,看守大量犯人的结构。“犯人”就是裹挟来的各路附庸军,听从狱卒的话,那是源于狱卒与犯人的关系。

一旦狱卒镇不住,撕碎西征军的将恰是正俯首帖耳的“仆从军”。

李轩不是在天水城外等炮,他是在等仆从军,与裹挟的周边炮灰到位。在“缓就是疾”,在消磨时间,等自家部队运动到位的同时,表演点幻觉魔术,用人海震慑下能看到兵山兵海的眼。

至于攻城,死人那是仆从军的事。

仆从军既是西征军的助力,又是西征军最大的敌人,不断的将其一部分转化成西征军的同时,持续的消耗它剩余的部分,此消彼长,才是最终吞灭它的方式。

攻击北盟的不一定被北盟视为敌人,为北盟而战的仆从军未必不是北盟的敌人,而只有被北盟支配的人,才是自己人。

至于你爱我,我恨你的,在权势的世界中,都是多余的东西。北盟要的是西凉的统治权,不需要西凉的朋友与敌人。

张飞部正跟在苏双“赤备”第二骑兵团身后,沿勇士,渝中,金城,破羌,安夷,向金城郡湟中方向突击。

关羽部已前出陇西,正在与田豫南进支队的剩余兵力一起,关闭襄武,氐道,武都河池,故道之凉州东大门。

时下的西征军已在行进中完成了部队的梯次转化,李轩部已由西征军主力,变为了后方支撑部。

他现在统治包括三万卢水胡等各路仆从军的力量,只有一个直属炮营,一虎士营,“东方”团抽调的一个营,一个骷髅旗武装大队。

能依靠的力量,是第一“太行”山地旅一团左髭丈八部,与三团于毒部,这两个团在旅长郭大贤,与副旅长青牛角的带领下,正在两翼冒充北方军主力。

李轩时下就是黄巾渠帅了,与黄巾不同的就是有三个北方军的精锐营充任亲军,督战队。

可就靠一个直属炮营,一个虎士营,一个抽调的步兵营,满共就两千余兵马。

就这点人,要控制六万羌氐汉胡仆从军,他恐惧的睡都睡不着,晚上帅帐都是空置,只敢睡虎士营,以防不测。

正文第三一一章兵多力不足

幽州兵力是无法再抽调了,包括新兵都不会再朝凉州方向补充,只会用于本土常备军组建。

李轩只希望张世平的近卫骑兵第一团,尽快完成并州境内的诸胡征发,把空虚的后路补上。

可张世平的近卫骑兵第一团,同样是三千骑要镇五万仆从军,压力一样大。

即便是张世平部率南匈奴仆从军填充过来,一个北方军要镇二十个仆从军的脆弱结构,是没有变化的。

且仆从军仍在持续上升中,如果北方军不能在凉州本地及时编列新部队,这一结构一旦从仆从军中雄起个大豪杰,就很容易造成结构坍塌。

北方军能用于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的兵力不足,只能调动仆从军镇压仆从军,那就很容易打成焦灼,引发更大的连锁反应。

他已经把沿途各势力的机动兵力,能裹挟的全裹挟在自己身边了,连地方士族的子弟,豪强的嫡子,都裹挟进了军中。

这也造成北地郡,安定郡,汉阳郡以东的地域空了。北地郡都要靠白波协防,否则护卫补给线的兵力都没有。

可又不能留凉州当地势力在当地守护北方军补给线,能北方军一来就投降北方军,就能在另一个势力杀到时,立马截断北方军的补给线。

在兵力不足,无法分兵固守沿途各县城关的情况下,只能把沿途的不安定因素,尽量裹挟进军中,带走。

可李轩还是在不停分兵,在有限的兵力中,不断抽出士官组建教官团,用于各县新兵训练营的组建。

不断将投效而来的名士,裹挟而来的土豪劣绅家子弟,与北方军士兵混编,组成武装工作队,投送到各县乡,用于罚没区的通敌资产重新分配,土地丈量,人口清查。

武工队恢复农业生产的同时,主要是对外进行怀柔宣传,对内进行仇视煽动。

鼓励凉州各地重分了土地的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武装起来,保卫胜利果实,踊跃加入北方军,时刻准备抵抗还乡团的猖狂反扑。

此时的西征军,就是“青黄不接”时,占领区仆从军数量增大的同时,侵略军的正规军被持续摊薄,各部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