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顾羽走着走着,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没翻通讯录,直接就背出了一个号码,打在了屏幕上,摁下通话键放到耳边:“有一个人,肯定知道喂喂喂小郁啊我突然想你啦,所以给你来个电话,这会儿有空不啊没没没是真的想你了啊喂”
大约半小时后,顾羽的住处。
考辛斯明确表示自己完全听不懂,也不是很感兴趣,主要是困的不行,先回去睡觉了。
顾羽,一个人回到了家。
“总算来了你个慢死鬼”
门口,一位美人儿已经在等着他了。
“怎么的,作为朕的爱妃,等一等朕都不肯啊”
顾羽是臭不要脸,张口就占便宜。
“你去死啦快开门”
小郁吐了吐舌头,催着顾羽开了门,随后抢在顾羽之前进了屋,直接在床上一靠,舒舒服服的伸了个懒腰。
“朕的床是你随便躺的啊”
顾羽翻了个白眼。
“哦,那我走了。”
小郁晃晃美腿,起身就要走。
“诶别别别开玩笑我就开个玩笑”
顾羽急忙伸手,把一碗热腾腾的外卖放在小郁面前:“诺,路上发现了一家新的华人餐厅,居然有炒河粉,顺便就给你买了一碗。”
诶哟
看到自己最爱吃的炒河粉,小郁心中暗暗有些吃惊,向来咋咋呼呼的顾羽,居然会对自己的喜好这么上心,一下子就开心了,喜滋滋的接过美食,眉眼一挑道:“辣酱”
“加了。”
顾羽别开头去,似乎对于自己做出这么贴心的事儿也有些不好意思:“一勺半,没让放葱。”
“嘿嘿”
小郁这下是真的从眼睛甜到了心里,打开外卖袋子,香味扑鼻,想起顾羽这么个大大咧咧的家伙,居然在买炒河粉的时候,还记得让店家别放自己不喜欢吃的葱花,心里就说不出的美,笑眯眯的看着顾羽道:“今天风从哪边吹的啊这是陛下居然这么贴心,是不是因为给我买吃的,所以才回来晚了啊”
“哪里”
顾羽老脸一红,起身顾自去倒水:“老子纯粹就是路过,打包的时候辣酱就在手边,顺手。店里正好没葱了,顺便”
“嘿嘿,真够顺便的哦”
小郁哪里会不知道顾羽花的心思拿出筷子舔了舔嘴唇,夹起河粉正想往樱桃小嘴里送,突然转念一想,抬眼看了看还红着脸的顾羽,筷子往前一伸道:“来,陛下张嘴,啊”
“啊。”
顾羽一张嘴,小郁把河粉送到顾羽嘴边,在顾羽准备往下嚼的时候,又一下子把筷子收走,“当”的一声,顾羽上下牙齿狠狠一撞,整个脑袋都是嗡的一声。
“哈哈哈哈叫你嘴硬”
小郁乐得不行,看着顾羽一张臭脸又无可奈何的样子,顾自大口吃着美食,嘟嘟囔囔道:“我开动啦你不能吃这么油腻的食物,忍着忍着啦”
“我”
顾羽也是无语,这女人的脑子里,到底都在想些什么啊
过了一阵子,小郁也不知道在高兴些什么,哼着小曲儿吃完了宵夜,拿过顾羽的袖子口擦了擦嘴,心满意足的笑道:“来,有什么事儿要请教本小姐的,问吧”
“那个”
顾羽都已经有些犯困了,被小郁靠近自己时候的女人香给一下子整清醒了,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印度人,勇士股东之一,知道是谁吗”
“当然知道。”
小郁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正文第五百一十八章:不得了
“维韦克拉纳迪维。”
小郁虽然年轻,但一直都很努力,体育圈子,尤其是nba圈子里的大小事,她几乎全都知道。
顾羽给出了自己从佩特里和韦斯特法尔对话中,提取出来的关键词,小郁几乎是不假思索,立马给出了准确答案。
“印度富商,天才商人,新美国人,硅谷大亨。”
几个定语一给,对于这个印度人,顾羽,也立马有了一个立体印象。
“今年应该是55岁,据说15岁的时候,在印度孟买看了一部关于麻省理工的纪录片,随后就立志要考上麻省理工。两年后,也就是他17岁的时候,他真的考上了麻省理工,并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小郁介绍道:“那会儿是上世纪70年代,印度还没有那么开放,要来美国非常非常的不方便。兑换外币都很困难,哪怕他是留学生,印度的银行也不给他兑换美金。再加上他家境不是很富裕,你知道的,在印度,家境不好的人是不可能得到任何特权的,所以当时出国,费了他不少功夫。”
“我听一个采访过他的前辈说,拉纳迪维当时在印度国家银行门口睡了好几天,各种死缠烂打,生磨硬等,还临时自学了印度的法律条文,在银行里舌战群儒,才好不容易换到了50美金。然后就怀揣着这50美金,只身到了美国。”
“50美金太少了吧”
顾羽也很吃惊,就算是拿到了全额奖学金,平日里总得稍微有点生活,用点钱的吧
从印度出发到美国,那是横跨了半个地球,来到了地心的另一边。身边只带着50美金,这可比自己来美国的时候都要穷啊
“那会儿物价也不一样,不过50美金确实很少很少。”
小郁点点头道:“拉纳迪维在麻省理工念的是机电工程专业,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大学期间就开办了一家计算机软件咨询公司,据说收入相当不错。之后他从麻省理工毕业,又到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深造。我这么说吧,这个人聪明的程度,就是他想考哪所大学,哪所大学的校门就得为他敞开。”
“嗯,有朕的风采。”
顾羽摸了摸下巴。
“咱们要点脸,成吗”
小郁冲顾羽做了个鬼脸,继续道:“1985年,拉纳迪维也不知道使了什么神通,在没有场地,没有设备,没有成品的情况下,居然成功说服一家叫做特克纳克朗的科技公司,给他投资了25万美金,资助他开发软件。”
“有了资金,拉纳迪维开始成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几年后,他主导开发的一系列企业软件一炮而红,严重冲击了路透社在财经信息系统方面的市场地位。到了1994年,路透社吃不消了,以12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特克纳克朗软件系统,也就是拉纳迪维工作室的系统作品集。”
“1994年的125亿硅谷可真是个造梦的地方。”顾羽想起了小牛老板马克库班。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