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现在只要等特型蚊种繁衍壮大,登革热病毒在东广省就再无立足之地。以往用于防控登革热疫情的资金,也可以节省很多,用于其它领域。
南海、胡建等南方省份,也肯定会争相效仿,收购蚊株进行投放。用不了多久,登革热就在整个华夏灭绝了。
而魏厅长,则无疑会成为华夏消灭登革热的先驱至少在政治上是这样。
“我记得,除了北大微生物研究所之外,还有汉东省的万象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中大的生物学院,也参与到研发工作了。是这样吧”魏厅长似乎想起了什么。
年轻人点头:“北大和万象负责的是新型沃尔巴克氏菌的研发,中大负责的是蚊株培育。”
魏厅长说道:“既然控制效果良好,剩下的款项,本月就要全部付清。”
“另外,我准备在中大举行一场关于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报告会,北大、万象、中大这三方都去通知一下,还有南海、胡建省卫生厅,也邀请一些人来参与。”
年轻人刚要离开,魏厅长又说了句:“还有一件事,以东广省卫生厅的名义,发表一封公开感谢信”
几天之后,一封以东广省卫生厅名义发表的公开感谢信,开始在各大媒体流传,除主流媒体之外,网络上也有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
这封感谢信大意说了三点。首先一点,说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华夏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
然而转入正题,说东广省率先克服登革热,并且登革热疫病有望在三年内,彻底远离华夏,为全人类的卫生医疗事业,做出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最后,东广省卫生厅代表东广省人民,向北大、万象、中大三家科研机构,表示感谢,同时邀请他们参与即将在中大举行的一场疫情防控工作报告会
由于这封感谢信主要是在官媒传播,所以其影响力也比较有针对性。各官方机构,以及科研机构反响较大。
因为治理入侵物种一事,近来万象可谓是名声大噪,在科研尤其是生物技术领域,其声望仿佛做了火箭一般。
所以这个感谢信一出,很多大学、科研机构都不禁有些泛酸:怎么又是万象
林寒本来刚刚清理完江浙省的入侵物种,准备到邻近的胡建省继续。
然而看了这封感谢信以及报告会邀请之后,稍作考虑,他就改了行程,转而直接去了东广,那个号称入侵物种天堂的地方。
第203章报告会
就经济总量来说,东广省长期以来都是华夏第一经济强省,其身后的汉东省苦追数年,至今也没能超越。
坐落在东广省的企业,如滕讯、华伟、美帝、格利皆是声名显赫的产业巨头。
除东广省本身的经济优势之外,其毗邻的香港,更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直与纽约、东京等超级都市一较高下,辐射整个东南亚,与东广可谓珠联璧合。
由于地处华夏陆地的南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以东广省的降水量十分丰沛,又湿又热,物种丰富。
加之其运输发达,沟通全球,入侵物种登陆并繁衍的可能性远高于其它大部分地区,一度成为华夏入侵物种的天堂。
基本上,林寒之前见过的入侵物种,东广省都能见到,之前没见过的入侵物种,在东广省也能见到不少。
为治理入侵物种,东广省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甚巨却无法根治,困扰不已。
万象在汉东、江浙的治理效果,已经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再加上卫生厅的感谢信“做保”,东广省农业厅也没有多迟疑,很快就确定合作。
林寒来到东广之后,动作也十分迅速,坐着飞机在几个城市之间辗转一趟,反绿buff与太监buff就覆盖全省,全部的入侵植物、部分入侵动物统统灭绝。
剩下的那些比较长命的入侵动物,包括牛蛙、巴西龟这些“老朋友”在内,林寒则按照之前的思路,一一处理。
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入侵动物,往往都是作为肉用引进华夏的,所以常常能找到相应的养殖场。
林寒拿出和对付牛蛙一样的套路,此类入侵动物也很快步入灭绝的进程。
不能吃的,如果容易收集,就收集起来准备当做有机垃圾处理。
不易收集的,能灭则灭,不好灭就暂时先放着。
有了在江浙省的处理经验,林寒这次在东广省的治理任务,可以说是丝毫不拖泥带水,效率很高。
“盖亚,华夏的入侵物种,现在已经解决多少了。”林寒在意识中问道。
盖亚说:“入侵植物已经消灭33了,入侵动物只有25,还差一些。”
入侵植物已经消灭超过30,晋升条件之一算是完成。入侵动物还差5,估计等解决南海以及胡建两省之后,也就绰绰有余了。
入侵物种的治理目标达成,剩下的就是垃圾处理量需要达到五万吨。
时间还算宽裕,今年晋升中级大地使者,应该没什么问题。
东广省入侵物种治理工作差不多快完成的时候,卫生厅在东广最高学府中大举行的“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报告会”,也如期召开。
林寒接到邀请,于是就代表万象,前往中大参与了报告会。
作为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大学,中大可以说是东广乃至华夏最优秀的一批大学。
其生物学成就在全国范围内,更是声名显赫,无怪乎成为卫生厅的委托方以及此次报告会的举办地点。
来到中大之后,林寒先是在学校游逛了一圈,随即才前往报告会举行的会议厅。
让林寒有些意外的是,北大的陈哲聿教授竟然也亲自出席,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虽说万象和北大微生物研究所已经有不少接触,不光宋书清、姜瑞洋都是这位陈教授的学生,林寒和他也有过好几次沟通。
只不过,两人之间的联系基本都是在diànhuà中进行的,在此之前并没有亲眼见过。
“耳闻不如一见,陈教授果然风采不凡,不愧是华夏最年轻的长江学者。”林寒与陈哲聿握手,忍不住笑着说道。
陈教授今年不到四十岁,衣着打扮又十分简洁大方,看起来更显年轻。
能在这个年龄拿到长江学者的荣誉,肯定不是光努力就能做到的。
就气质来说,陈哲聿可谓是十分贴近人们心中的科学家形象,颇有几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睿智感
所以很多人只要第一眼看见他,心里都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智商仰视感。
陈哲聿哈哈一笑:“在林总面前,我可不敢以年轻自居。”
两人随便聊了几句,随即便进入会场,在第一排找了两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