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各位老师好。”
几个老头面面相觑,“可是徽州那个钟岳”
刘同一愣,“你们也知道”
几人说道:“你自己问他。”
“刘贵明、张宗蔡几位先生,不知道是否在安昌当初兰亭一别,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
“贵明、宗蔡他们和我们说过你,就在兰亭遇到个有趣的年轻人,而且还笔法超绝,没想到这么巧,又遇见了。”
刘同说道:“有了解,那就更好说了。野芳、君里,你看我之前的提议如何”
两人看向钟岳,沉思片刻,点头说道:“倒是不错的人选,不过还得商榷一番。”
钟岳看着这几个老头子神神叨叨地,便问道:“刘教授,几位,这在说什么呢我怎么听不懂啊”
“稍安勿躁。”刘同朝钟岳看了眼,继续和几人交涉着意向。
“光我们青藤这里一派,独木难支啊。”
刘同朝钟岳看了眼,说道:“二位也都知道,钟岳和西岭的钱筠尧联名出过书,我想,如果让他去西岭游说,西岭那边应该不会不给面子,加上我们沪上的几个书法家,如果徽州那里再加入几个,初步的规模就差不多了。”
“等等。”钟岳越听越觉得不对,“什么规模差不多了,刘教授,你可不能自说自话地把我卖了啊。”
几个人一愣,互视一眼,纷纷笑起来。
“你这么大个人,我们把你卖到哪里去”
“那你们刚刚在说的什么规模,游说什么的,指的是什么”钟岳可不想被拿着当枪使。
刘同说道:“之前我和你讲了这么多,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讲归讲,做又是另一码事。”
几个青藤的老头子笑道:“之前听宗蔡和贵明说,关于书法目前处境的为难,你们相谈甚欢,他们对你这样的后起之秀,也是倍加赏识。之前我听老刘提的倡议,还觉得有些操之过急,不过既然他推荐的是你,那我们青藤一派,必当尽肱骨之力。”
“别。几位真的是把我绕糊涂了,还是快人快语一些,有话不妨直说。”
刘同说道:“之前说了,书法是夕阳专业,主要问题就是严重的断层问题,我们这些老一辈尚在,如果再不发挥发挥余热,恐怕再过十几二十年,书法的处境更加为难了,而且华东这块,尤为如此,所以我一直有想法,要组织一个青年书法东盟。”
“青年书法东盟”
刘同点了点头。
“不是有青年书法家协会吗”
刘同摇了摇头,“青年书法家协会,你看看里边的人,五六十岁的人都有,而且跨度太大,办事处又在京北和江城,你也明白,就像青藤书派的人为何不愿意和当地书协打交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不够灵性,而且办事效率低不说,个别成员思想陈旧,长此以往,没有任何建树。”
“那您说的这个青年书法东盟,主要做什么”
刘同说道:“自然是促进华东地区,引领青年书法爱好者书法的促进和发展,而且我的想法里,这个社团联盟,当中的成员,必须得是三十岁以下的,到了年龄的成员,不管是谁,都自动退团。一来保持整个联盟的年轻性,而来,也保证这个联盟不会被某些人利用,成为攫取利益的机构。”
听完刘同的想法,钟岳觉得这个倒是有实用性。确实,相比较西北和华北,在这里的年轻人,对于书法普遍认识度太低,这个造成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结合,如果有一个社团组织,可以掀起青年人当中的书法热度,那将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刘教授,您现在说这个与我听,难道就是让我来组织这样太困难了。”
刘同点头道:“有困难是肯定的,但是钟岳,你要明白,只要你有实力,一呼百应,莫要说建一个东部联盟,就算是将来社团联盟不断扩大,取代青年书协,那都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那我要做什么呢”
“国赛,问鼎”
“这个不是很难。”钟岳很淡定地说道。
刘同笑道:“我不是说在华东赛区,而是整个大的赛区。”
钟岳抬头回答道:“我说的也不是华东赛区。”
第二八四章书法自然第三更
国赛藏龙卧虎,问鼎绝非易事,但是钟岳有这个信心,不仅仅是因为对于自己笔法的信任,更是这份担当,他必须要扛起来。
柳梢娥、席琪昌、钱筠尧、青藤书派、云徽、华美刘同,这些老一辈的书法大家,都在为他铺路搭桥,若还是看着自己书斋前的一方小格局,钟岳大可回到小荷山下,不必再奔波了。书匠和书家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此了。
下午的时间还长,钟岳抽身在古镇中闲逛着。古镇长河,江南水乡,一衣带水,世世代代,靠河而局,如今古镇的风貌,又给这里的人带来了商机和财富,时代在发展,新与旧,在此交融与发展。
书法的变革,并不是浮于表面,去文字、去笔法,这些就是革新吗并不是。将精髓都给抽去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钟岳漫步在小镇中,河中几只鸭子浮在桥边,沿岸的不少人家,都支起一个小煤炉,用一个不锈钢脸盆,煮着茶叶蛋。这是最普通,也是最大众的小吃了。
传闻祖上钟繇,掘韦诞墓得笔法九势,看什么都像是在看书法,钟岳如今,也慢慢地朝这条道路上摸索。论笔法,神人九势、永字八法,要比蔡邕九势神秘得多,但是钟岳缺就缺在经历上。相较祖上太尉钟繇,钟岳接触书法,可能满打满算,也不到一年。这种速度,如果让其他人知道,别说妖孽了,就连信都没人信。
他走在古镇的街上,感悟着古镇风土人情。
旅人匆匆,对岸的居民则是闲适地看着对岸的风景。
千里迢迢来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对岸看你。钟岳坐在岸上的扶栏上,侧目看向一侧挂着的对联。
毛竹对半开,将竹节刮平了,就成了简单的载体。书法,追溯到夏商周,都是铭刻在青铜礼器上的篆文,再往前追溯,石壁、竹简,都是载体。这样的毛竹,更显古韵,刷上清漆,更能久经风雨。
上刻的楹联字体工整,却有些呆板,不过填上绿漆,看上去倒是显得养眼,泡水失色的淡黄色毛竹,配上绿字,更显小镇的清丽,钟岳沾了沾手中水瓶中的水,在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