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6(2 / 2)

扫明 崛起的石头 2105 字 2023-10-12

不过也没高兴多久,朱以海对王争起了警觉之心,这个忠烈伯,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手段和秘密

崇祯十五年三月初的一天,一大早,李岩便是早早来到位于历城的军议司衙门。

坐到自己的位子上之后,他却并没有急着处理政务,却是用手拄着下巴静静的思虑起来。

忠烈伯、左都督、山东总兵王大帅已经回来几个月了,起初可能是由于长久未曾回家的缘故,大家心照不宣,并没有谁直接去打扰他与一家老小团聚。

到了上个月,军议司各个分处分署的主事官员才接到通知,陆陆续续的赶来历城,汇报王争离开后山东六府发生的一些大事小情。

此时坐在军议司首席位子上的李岩,再也不是当初在杞县的那个毛头小生,看上去让人颇为信服。

尽管已经被人称作“李布政”,可李岩每日还是非常谦逊,待人温和,从不讲究什么排场和面子工程。

其实不只是李岩这些年变化很大,跟了王争更久的管清天也一样。

身为军议司的二把手,他和李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多年以来一样是井井有条,从没出过什么纰漏。

管清天虽然已经年近四十,可依旧是神采奕奕,自己多了不少度量,遇事沉稳有见解,好像是山东军的大管家。

不过近些年来,管清天对朝廷的看法明显在不断变化,从前一提到当今的崇祯皇帝,他就是面色庄严。

可到了现在,管清天对王争毕恭毕敬,提到朝廷的时候却并没有和往常那么大的反应。

无论李岩还是管清天,亦或是顾君恩这些后起之秀,对忠烈伯的知遇之恩都是念念不忘。

他们从前都不受朝廷待见,却因为王争轻飘飘的一句话改变了原本的命运,现在都成了一方名士,可是朝廷在干什么

说起来,现在的地位除了自己近些年的打拼之外,王争的提携相助更是不可或缺。

将堆积起来的政务全部处理后,李岩并没有就此搁置,紧跟着又从头至尾过目了一遍,这才是重重的“呼”出一口气,走到外面背着手轻声问道:

“小梅,什么时辰了”

“回李布政,差三刻就到午时了。”

听到李岩问话,边上侍立的丫鬟根本不敢怠慢,行了个礼便是低头说道。

“嗯。”

点点头,李岩走下几步来到院子里,来回的环视一眼,自顾自的说道:

“午时了,日头过的可真快啊。”

这院落是军议司内专门拨出来的,毕竟李岩是左军议这等大员,说出去也算是山东军文臣之首,处理政务的地方怎么能寒酸。

话说回来,不仅仅是李岩,右军议管清天、参谋处主事顾君恩,还有黄阳、董有银、邓黑子和高亮这些地位很高的武将,山东军内都有分配院落。

除此之外,山东军对每一级文武将吏的待遇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平时的月粮、俸禄和战时战后的赏银、赏田都是极为丰厚。

就算是普通聚耕农庄中的农户,还有盐厂、盐田的工人,月银和田亩待遇相比大明其它地方,一样是不低。

由于前几年王争在山东全省内推行的军校政策,现在六府内的各个城镇,几乎都盖起了不同程度的私塾、学堂和书院。

起初不少百姓不太相信,毕竟读书识字,在这个年代早就被东林党人和士绅大户垄断。

至于那些私塾、学堂,甚至是更高一级的书院,根本不是一般穷苦人家能上得起的。

不过没多久他们就是发现,山东军所建立的一系列教育机构,全部都是免费,而且甚至有机会咸鱼翻身,直接成为山东军的一员。

在忠烈伯王争的大力推行下,山东及其附近百姓的教育程度十分明显的在逐年提高。

就是今日,第一批从私塾、学堂和书院中毕业的青年将来到历城,成为历城军校的第一期学员。

第四百一十六章:将军像

到了假山花园,潺潺小溪经年不断的在内中流淌,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李岩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这个时候管清天刚好走到门前,看到李岩出门,顿时拱手微笑着说道:

“原来是李布政,可是前去参加军校开幕大典的”

闻言,李岩一样是微微拱手作答,寒暄着说道:

“见过大管家,今天乃是军校一期学员来历城的日子,李某怎么能不来呢。”

“那正好,你我同行”

两人散了一小段时间的步,却见到几名威武的将官穿着铁甲大步迎面而来,看方向,应该都是从东门进城的。

这四个人,从左到右,依次是邓黑子、董有银、黄阳和高亮,是当今山东军之内除了忠烈伯以外,职权最高的四员战兵大将。

当然了,他们四人都是王争的死忠,忠心到根本不知朝廷为何物的那种。

“哟,李布政,大管家”

“巧的很,你们也是参加那什么大典的”

黄阳四个人显得十分惊讶,以前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成天见面倒还看不出什么,可到了眼下,山东军家大业大的,他们自然都是水涨船高。

这种地位的提升下,原本天天见面的人就都是分守一方,尤其是黄阳他们这种大将,地方上若出了什么事情都需要他们替王争去震慑和处理。

像董有银,现在看上去比从前更加威武,可能是成家做了父亲的缘故,原来那出口成脏的毛病到现在委实改了不少,不过嗓门还是最大的那个。

还有黄阳,原本就是几个人中最可能独当一面的那个,到了现在,已经可以独自指挥一场战斗,也算是能文能武,也许是跟忠烈伯久了,行走中时常透露着一种自信。

邓黑子和高亮两人各有千秋,也是位列四大战兵主将之一,随忠烈伯走南闯北,立下赫赫战功,打下了如今山东的局面。

对于现在的生活,几个人别提有多满意了。

眼下山东军中,像是他们四个这种屡立战功,名震一方的大将之才,还有如同李岩、管清天、顾君恩这种头脑活络的能臣干吏,原本要么是贩私盐的土鳖,要么就是籍籍无名的落魄秀才。

说白了,基本没有几个人的底子禁翻,尤其是黄阳和董有银这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