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兴建农庄的护庄队,原本和盐丁算是井水不犯河水,一个管外面的治安,一个则是维持庄内平稳如常。
自从被保安司统管之后,现在也是和睦融洽,毕竟山东军嫡系兵源就是取自这两个基层丁口。
其实以王争的想法,要是到了紧要关头,把这些盐丁和护庄队组成的队伍拉出来,对付大部分流贼和官兵还是很轻松的。
不过护庄队和盐丁都是不被朝廷承认的私人兵丁,王争暂时还不好将他们拿到台面上来。
山东军在登莱两府的在册正兵,粗略的算一算,总计要有五万余人,青州府虽说占地很大,但却十分安稳,在册正兵有一万八千余人。
东昌府虽说是山东六府中占地最小的一个,但却是控制北直隶与河南的要地,足足驻扎了两万余名正兵。
济南府和翁州府作为重地,占地面积又是太大,则一共分布了近六万的正兵。
这么一看,王争手底下光正在册的嫡系正兵就有十几万人,更别提还有那五大营实数九万,令人闻之色变的战兵。
除此之外,王争每扩充一个地方,就要养着那里改编的外系兵马,从衣甲、兵械再到军饷,几乎样样都需要自己掏钱,虽说从前积蓄很多,但是加上连年的用兵和兴建,到现在也体验到了入不敷出的感觉。
每到这个时候,王争就会去想,李自成据说足有几十万兵马,究竟是怎么养出来的,那种破城劫掠的方法虽说可以缓解当下,但传出去以后,怎么会有人真正的为他死心塌地
十几万的正兵大军,听起来让人心生畏惧,但是这些大部分都是要常年要轮换着驻扎在各地的兵马。
遇到战时,为了防止地方不生出乱子,总是要一些规模的正兵镇守,其实说到底,真正能抽调出来的并不多。
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与愁
说起来,北直隶虽说官兵没什么战斗力,但是各地驻守部队杂七杂八的加起来,人数也要在十几万上下。
朝廷在南直隶设置了八位总兵,这些人加上各地镇守军将的麾下兵马,总人数很轻松就能超过三十万。
除了南北直隶,朝廷在湖广还有左良玉部,虽说这货被李自成撵着屁股打,丢盔弃甲,但人数却没怎么变,还是号称有三十万大军。
究根结底,他用的方法和李自成属于同一种,在一个地方驻扎劫掠,抢光杀光后再去另外一个地方。
这么一看,小小的山东,就算正兵和战兵全部加起来,人数不过二十几万,怎么能和朝廷相比。
对于王争来说,每占领一个地方,就要从地方上抽调正兵和盐丁来此护卫,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为若是其它地方的正兵和盐丁少了,就需要从平民中招募,紧跟着就要收纳更多的流民来定居落户,不然屯种农户数量会被拉低。
山东军与此时的明廷一样,财政十分紧张,到处都需要钱,正是愁眉苦脸。
但是对于新顺军来说,目前却根本不怎么缺银子。
天下这么大,随便打下来一个地方去搜刮一番就能解决燃眉之急,很多顺军的将领都觉得好笑。
你说山东军没什么实力非要打肿脸充个胖子,自己的财政好像是走在刀刃上,一个不注意,就要全军忍饥挨饿,哪像咱们顺军。
其实这些人有一点想的不错,目前山东军的财政,的的确确是走在刀刃上,王争也明白。
农庄只有山东才能略有收入,其它地方基本都是大量大量的投入,想看到产出至少还要等几年,那时候黄瓜菜都凉了。
所以农庄只是起到个安定民心的效果,让那些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难民有房子可住,有地可耕,但是在清军入关之前根本不要去指望它能有什么产出。
谁都知道,现在山东和郑家有交易的往来,这其实也是让南北直隶忌讳的一方面。
不过郑家何等精明,知道山东军急需什么,自然也是漫天要价。
山东军向郑家出盐,借此牟取暴利,但郑家一样不是傻子,他们则是朝山东军出售海外的硝石、火药和火器,这些东西样样都被王争视若珍宝。
总的说起来,无论山东军还是郑氏,根本没有哪家是真真正正占了便宜。
这些买卖可都是见到真金白银才能动,郑家这种经商的行家里手,不看到银子根本不会放手。
相对于其他人对王争的忌惮,郑氏却对山东军并不怎么感冒,你步军强,但水师在我们郑氏面前就像是个小孩子,两方各有所长,根本没什么可怕。
这就是每年雷打不动的王郑往来交易,但耗费却在逐渐递增。
每次有动作,兵饷兵器的开销更是激增,就说去年的不间断用兵,每次都耗费了大量的积蓄。
直到现在,王争才算明白为什么总有人说什么“穷兵黩武”“好战必亡”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山东积攒了多少年的资产,这才一年的时间过去,全部花光不说,眼下竟然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若是再拖上个把月,自己怕是连发饷的钱都没有了,到时军心大乱,可就是前功尽弃了,这等代价委实有些可怕。
所以说,眼下王争根本就没有什么心思再去扩充地盘,就算是拿下来了,但没银子发饷怎么办
山东军已是入不敷出,后续政策跟不上,迟早还不是要丢。
“缺钱啊”
王争思虑再三,每日都是愁眉苦脸,最后终在听到范若海日常汇报时不经意说的一句话之后茅塞顿开。
这天,王争找来一张南直隶地图,锐利的眸子在上面扫视一边,最终目光定格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