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2 / 2)

柿子湾 旷野牧歌 2377 字 2023-10-12

后来,部落首领为了表彰这位臣子,也为了鼓励更多的部民去积极垦荒事农,以壮大氏族,就册封这位臣子为“稷王”,册封柿子湾南边的那座小山为“稷王山”。

再后来,稷王过世了,人们根据稷王生前的遗愿,将稷王就埋葬在了稷王山上。后人为表达对稷王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便在稷王山上修建了一座庙宇,称之为稷王庙,逢年过节去祭拜。而且,此后就传下来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大凡在此地为官的人,每年都要上稷王山,去祭拜稷王。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在此地坐官的人嫌上山太累,也太远,于是乎,那稷王庙便一步一步从山上迁到山脚,再从山脚搬到柿子湾一个叫新庙的地儿,最后又从新庙迁到了汾河北岸的县城里,就是如今的这座汾湾县城。这座庙很大,实际上是个建筑群。稷王庙即使在抗战期间,也没有受到致命性的破坏。因为柿子湾一带乃至整个汾湾县的庄户人,都视此庙为自己心目中的根,誓死保护了她。为了她,不知道有多少儿女忍辱、捐躯,但没有留下姓名。他们的血,或渗入生他养他的这片黄土地,或洒入汾河,汇入黄河,奔向大海。

至于说稷王究竟安葬在什么地儿,没有去考证,也没人说得清楚,更没有人去做考古发掘。因为他是民族农耕文明的始祖,他在庄户人的血脉里,在华夏人的心目中。

而更为神奇的是,在稷王山上还有一座宝塔,千年不倒,即使日本人的炮火,也没能损坏她。或许因为她太高,或许由于远离鬼子据点,反正,她依然矗立在稷王山上,俯视着柿子湾乃至附近的几个县。

而更奇特是,传说稷王死后,宝塔四周竟神话般地出现了成片成片的“五谷宝石”。那美丽可爱的小石籽儿,光滑圆润,有的像谷粒,有的像黍子粒,有的像麦子粒,有的像豆子粒,有的像玉米粒,有的像高粱粒,很是奇妙。可这些五谷宝石因何而成、何时出现,又预示着什么,没有人能说清楚。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站在柿子湾的黄土地上,仰视稷王山,联想那些美丽的传说,那高山上的宝塔在太阳的余晖里显得是那样的巍峨而和谐,令人不得不佩服先人造塔布景的智慧。

第二十三回天赐子嗣

却说斌娃殁了以后,他爹妈也就是先娃和巧儿常常莫名其妙地吵架。这巧儿,大名孙启巧,是本村明娃的妹妹。不是当年明娃和他爹在院门对面的打麦场里打天井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地窑嘛,也就是这个地窑,在日本人洗劫柳湾村的时候,成了孙振邦一大家子、孙振国一大家子,甚至刘秉先一大家子的藏身之所。也就是说,这三大家子人里面,也就一个斌娃在云岭伏击日本人时中弹身亡了,其余全都好好的。

先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庄稼汉,这人会木匠,而且手艺还不歪,在柿子湾一带不能说多有名气嘛,至少许多人都知道他先娃木活不歪,还会木雕、砖雕呢。天下饿不死的,就是会手艺的人。日本人投降以后,老百姓不仅得到期盼已久的安宁,而且有很多房屋需要维修、甚至得翻盖才能住人。许多寺院和庙宇,也需要维修。固然,这些不可能一下子铺开的,也没有像后来那样的专业单位去承接,都是靠慢慢积累的熟人关系,临时找适合的木匠、泥瓦匠来做工的。反正,先娃手上的活儿,好长时间就没有断过。有钱的大修,没钱的小修,东跑西颠的,可以说忙得不可开交。

这不,先娃这阵子就在东边岭岭上一家庙里给人家维修全木质的门窗。这个庙并不小,其实是个不大的寺院,香火挺旺的。以前先娃就来给修过,这回人家又喊了他。因为是熟人嘛,相互之间也多些照应。庙里的和尚就发现,先娃这次来和以前有很大变化,常常唉声叹气的,没有什么精气神。人常说字如其人,其实,对做活儿来说也一样,就不说那出错吧,即使活计的品质甚至灵气,都随着做活人心情的变化而变化。这天,住持就想找先娃说说。刚好,先娃这会儿休息,两人便开诚布公地闲聊起来。

“施主近来常心绪低落,不知老衲能否有助于施主。”“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额这是要绝户了。”“哎,老衲看施主面相,有儿有女,何来无后之忧呢。”“哎呀,仙家有所不知,额儿子在打鬼子的时候殁了,儿子生有三个女子,就是没有小子。满指望他再给额生个孙子呢,这下可好,他殁了,也让额断了香火。你说额哪还有啥精神头儿呢。”“阿弥陀佛。东洋人贪心不足,害人害己,天诛地灭。”

“哎呀,你这说得额就听不懂了。日本人害人不假,咋能说他害己”“施主,岂不懂杀人过千自损八百这个道理,东洋人四处征战,青壮皆死,连孩童都上了战场,那不是害己吗”“哎呀,额管它那么多做啥,反正,它是祸害了咱,害得额绝后了。”

“施主身体健壮,何不再娶一房小的,生子繁衍,这本是常理。”“哎呀,额这小家呀,又不是财主,哪能再娶小的呢。仙家真是笑话额了。”“阿弥陀佛。施主也可让儿媳招人入赘,岂不有后啦”“哎呀,那是虚名,又不是额刘家血脉。”

“老衲还有一法,可让你不招婿而得孙也。”“哦,还有这好事啥方子”“哈哈。施主听说过天赐子嗣之说。”“天赐子嗣没听过,额不懂得这。”“阿弥陀佛。常有一些富贵人家不能生养,就把妻室、儿媳送至寺院,每日吃斋叩拜,终得身孕,以传香火。”“有这种事”“阿弥陀佛,信则有,不信则无,善哉善哉。”

说完,住持起身走了。先娃听得云里雾里的,就蹲在那里吃起了旱烟。此后几天,先娃就老想这个事儿。殊不知隔墙有耳,那天的对话却被一个老和尚听见了。老和尚见先娃心事重重,就把他拉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嘀咕了一阵,先娃这才恍然大悟。随后,先娃又去找住持在密室里说了说这事,便放下手中的活计,临时回去了。

到家后,先给老婆巧儿说了说,巧儿也想试试看,刘家不能没有孙子嘛。可夫妻俩找儿媳妇说的时候,并不顺利。清儿说,没有孙子,三个女儿也是斌娃要生下的,将来给大女儿招个女婿不就行了呀,人家都是这样,咱何必要什么天赐子嗣呢。可先娃还是不死心,又苦口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