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2(1 / 2)

柿子湾 旷野牧歌 2392 字 2023-10-12

勤快,见了人总先打招呼。可这满腔热情,一片忠心,能否换来个立脚之处,暂且不得而知。

日子过得也快。到这时候,根儿已经在村里的高小念了一年书,认了不少字儿了。可有儿走了之后,家里缺劳少力的,地里的活儿又多,光靠珍儿一个人,也实在是有些忙乎不过来。这天晚上,吃过晚饭,珍儿对儿子说:“根儿,你甭念书了吧你看地里活这么多,额独个招架不过来。”“哦。那你说额甭念了”“啊,认上个字就行了。”就这样,娘儿俩说了几句,根儿便串门子去了。

根儿虽然有些不舍,可他是家里的长子,也该替爹妈分忧,就像从前跟爹转村子卖菜一样,都是做儿女的本分,于是就答应了。第二天,根儿给高小的先生说了一下,便辍学回家,和妈妈一起下地干活去了。吴家这根儿,人挺聪明,也勤勤,能吃苦,只是待人接物憨厚些。根儿虽然念了一年高小,可人家后来在村里学唱戏什么的,自己识了不少字,凑合着能写信了,甚至在村里的业余剧团当了导演,还改编起了剧本。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村子里的土墙上贴出了庆祝共和国成立的标语。社稷履新,江山易主。新天,新地,新气象。村里不许赌博,提倡妇女参加劳动,古老村庄多了一道五颜六色的风景。

村子里又搞起了互助组,几家几户的自愿组合在一起,帮工、换工的,也就干了起来。可日子一长,也渐渐出现了一些矛盾,什么出勤不出力啦、这家多那家少啦之类的闲话就不赘述了。

话分两头说。却说生儿一家几口人住在牛院里。房子小,孩子多,拥挤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开销也渐渐大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从苦到甜容易,可从富裕到拮据那就不好受了,不光孩子们有个适应的过程,就连生儿夫妻俩也经过一番心里挣扎才在无奈中面对现实的。生是为了活,活是为了生,这就是人生。

这天,生儿回到家里,吃过晚饭,就和老婆说起了他的想法。“娃他妈,额想教立娃出去的。”“可立娃才十二呀,太小的。”“唉,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男孩不吃十年闲饭嘛。屋里这个情况,也是没法的事。”“啊,人常说,半大的小子,吃死老子。一个一个都大了,光景紧张的。”“想来想去,想送立娃出去学上个啥。一来,学个手艺,将来不愁;二来,还能挣两个钱儿回来,接济接济屋里。”“可这点点着,人家哪儿要他呢,他能干了啥呢”

“额从前认识那降县炉院的掌柜的,人不歪,额给人家说了一下,就让立娃当学徒去。”“炉院”“嗯。”“哎呀,那炉院可苦着哩,娃能顶下来”“心痛的”“你敢不心痛”“小子家苦一点没啥。你不听人说那,年轻的时候苦不算苦。”“说是那个说法,可真落到自己头上,总不忍心。”“那也没法。再说了,学徒的也不止他一个。”“可恐怕他最小吧。”“啊,掌柜嫌小些,额硬给人家说哩,才答应了。”生儿老婆禁不住掉下了眼泪,没有再说什么。

这炉院是做铸造的,铸铜、铸铁什么的。可想而知,熔炼、翻砂、打光什么的,样样活儿都不会轻松,光那翻砂就累得娃儿们够呛。虽说掌柜的是事先答应了的,可等生儿带着立娃去了的时候,掌柜的看立娃又瘦又小,人家还是不太愿意收。生儿又一番好说歹说,还送点礼。最后,掌柜对生儿说,娃是你的,你不心疼,额还说啥呢。就这样,炉院勉强收下了立娃。在炉院干活儿,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的确很吃力。但立娃实诚,从不偷奸取巧的。对这一点,掌柜的也还算合了心意。

炉院是私人工场,用人做事,都是再三考量、精打细算的。据说,这家炉院曾失过一次火,虽然火不大,可巧把账房的账本给烧了,多亏账房先生脑子好使,来往账目在人家心里记得一清二楚,才避免了损失,也博得了更好的信誉。当然,这个账房先生也赢得了记性好的美名。

孩子总归是孩子,苦归苦,回到家里,立娃还讲讲炉院的事儿给弟弟妹妹听。说是有次炉院伙房吃包子,炉院里人多,得做好几锅包子才够吃。伙房蒸熟一锅,大家伙就你一个他两个地吃一锅,伙房一连蒸了好几锅包子,大家伙都觉得没吃饱,闲言碎语的,弄得伙房大师傅没法子。这事让掌柜的知道了,掌柜的算了一下,让伙房按每人几只包子准备,每蒸熟一锅先不发、捂起来,直到所有包子都蒸好了才一并发给大家伙吃,结果大家伙都吃饱了,还比以前少蒸了两锅包子呢。也由此,立娃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吃饭的时候,他非等人到齐了、饭菜都上了才开吃。这都是闲话,不提也罢。

当然,和外出谋生不同的是,新旧更替也给那些有点门路的人带来了新的机会,也由此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开始新的生活,不是吗那个柳湾的将儿就在他弟弟勇儿的安排下,到了平阳一家兵工厂去工作,不用说,这村里的人可羡慕了。

渐渐的,随着大陆的解放和土改的完成,柿子湾一带乡村又开始了合作社,各家各户的地和牲口都归了社,由生产队统一安排农活,庄户人集体劳作,延续了数千年的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成为过去。也是在这个档口,这一带城里头也开始了对私改造,东家、掌柜、伙计这些名词也走进历史。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必将伴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和一些人命运的改变。

第三十一回童心无忌

这有儿在县城当了大师傅后,老婆和大儿子在农业社里干活,家里有了稳定的进项,这光景眼见着好转起来。没几年,吴家女儿也就是叶子也上了高小。叶子虽小,可也懂事,她心里明白,是哥哥辍学才给了她安心念书的机会,孩子很珍惜,虽说成绩不是多好,但念书还是挺认真的。也许正是由于小时候就留在心里的这份感情,使得叶子和根儿这兄妹俩在往后的几十年里,不论情况如何变化,都相处得一直很好。当然,这是后话了。

人之初,性本善。在高小里,叶子见同学老欺负英子,动不动骂英子“地主婆”;有人丢了东西,总是先怀疑英子;明明不挨英子值日,也喊英子打扫卫生,说是劳动改造:弄得英子常偷偷哭,可又不敢告诉老师。

gu903();英子是谁呢英子就是刘云生家的小女儿,大名刘凤英,小名英子,和叶子是高小同班同学。英子瓜子脸,双眼皮,说起话来音儿不大,挺内秀的那种,个儿也不高,常喜欢梳两个短辫子。英子在学校里不爱说话,更谈不上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