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要说山倒也不是没有,但大多都是人工堆起来的假山,好看是好看,但并不高,且人工堆起来的到底还是少了一份天然的野趣。
沈惊春道:“这才哪到哪,跟真正的名山面前,这座小山岗只怕就是绿豆比西瓜,不过看到你这副样子,我就放心了,这小山岗开发出来,还是可以赚钱的。”
建房子的活全部都有请来的泥瓦匠发号施令,沈志清也就是个监工,平时没事干就跟张大柱爬高爬低,倒是收拾出来一条上山的路来。
几人到了小山岗脚下,两名婢女就先泄了气。
“你们就在下面等着好了。”姜莹莹也懒得废话,直接一挥手就往上面走。
两婢女自然不敢真的在下面等着,这要是姜莹莹磕了碰了,她不追究,回到府里被老爷夫人知道了,也没她们好果子吃。
一行四人边往上爬,沈惊春就一边介绍,哪里要建茶园哪里要栽种果树哪里要挖池塘,姜莹莹不懂种地种树的事情,但是沈惊春描绘的这些东西,她还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京城附近倒是有几个比较出名的庄子,主家也是花了大价钱建起来的,但都有点过于精致了,反倒了少了一份天然质朴的味道,且这么多年,大家早都看厌烦了,沈惊春这个地方若是真的搞好了,必然能够风靡全城。
四人一路走一路说,很快就登上了最高处,姜莹莹望着脚下这片土地,心中生出一股豪情来:“你说吧,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如今最主要的就是缺钱,其他的事情倒也没有什么需要你做的。”
还在祁县的时候,沈惊春就通过陆昀给皇帝送了两斤茶了,再加上后面送上去的棉花,皇帝这条粗大腿她算是抱稳了,但县官不如现管,皇帝再厉害,也是常年待在皇城难得出来一次。
而户部尚书就不一样了。
这事没有姜莹莹的加入,她自己也能搞起来,但有了姜莹莹这个户部尚书的掌上明珠,无异于如虎添翼,当然最重要的是,姜莹莹可是个小富婆,有钱又有人脉。
文宣侯府的老夫人只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如今的文宣侯,他儿子倒是多,但闺女只有姜莹莹一个,姜莹莹的几个堂妹,都是老侯爷的庶子所出,平日里很不得老夫人待见,姜莹莹平日里在家里几乎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老夫人和侯夫人什么好的都往姜莹莹那里塞。
说句夸张的话就是,皇城里的公主的私房可能都没有姜莹莹多。
而且,建国时封的四公八侯到现在手里还有实权的,也没几个了,姜莹莹身为文宣侯唯一的闺女,想要跟她交好的千金不知凡几,这些千金未必会因为皇帝高看沈惊春一眼,而照顾她的声音,但如果有了姜莹莹的加入,一切就不一样了。
姜莹莹听了沈惊春直言不讳的话哈哈一笑:“本小姐别的东西不多,就是钱多,说吧,要多少钱。”
沈惊春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一万两。”
“好的,不就是一万两么……”姜莹莹下意识的接话,但很快反应了过来:“一万两?”
后面的话差点都破音了。
要知道京城一般官宦家的千金嫁人,除了陪嫁的铺子田庄这些,现银也不过几千两罢了,沈惊春张口就是一万两,实在是吓到她了,要知道一万两就是买地都能买不少了。
沈惊春无奈的道:“听着是有点多,但是少则一两年,多则五六年,肯定可以回本的,你要是不放心,咱们也可以签下契书,到时若是不能回本,我会将这个钱赔给你。”
“咱们也是从小到大的交情了,你知道的,你开口我肯定会帮你,但是一万两真的太多了,我可以拿出这个钱来,但是家里不好交代,所以我要先回家把这个事给我爹娘说一声才能给你答复。”
姜莹莹说的很诚恳。
这种反应倒是在沈惊春的预料之中。
一万两确实不是个小数目,别说现在姜莹莹还没成亲在长辈眼里还是个孩子,就算是她成亲了,一万两也不是说拿就拿出来的。
沈惊春道:“这种大事当然还是回去跟家人商量一下最好了,其他的事情也跟你一并说了,回去也好交代。”
二人站在小山岗上,大中午的微风徐徐,吹在脸上倒也不算冷。
“一万两入股,山下那些田地的产出不算在内,我说的茶庄和果林这些,四六分你四我六,你持四成股只参与年底的分红,人事调动和管理运作不用你操心,但炒茶的手法之类的,你可以派人来学,到时候出去自己建个茶园还是怎么样,这个我不管。”
反正她本人短时间内是不打算再发展其他的业务了,所有的东西不论是家具还是茶叶,她要的都是精益求精,她的异能有限,也照顾不到更多的东西。
且现在到底还是古代,做个一般的有钱人就好,若是太有钱了反倒容易被人盯上。
关于这种新茶叶的事,已经在皇帝那边挂了号了,文宣侯身为新任户部尚书天子近臣,必然是知道这个事情的,姜莹莹将一万两入股的事情回去一说,文宣侯只要脑子没问题是肯定会同意的。
二人又在小山上吹了会风,才下山回城,姜莹莹先将沈惊春送回了高桥,才回了自家。
接下来几天,姜家那边并没有什么消息传出来,沈惊春倒是先停了原来的计划,开始做起了黄花梨的茶桌,顺便又在门口张贴了告示出来,招学徒和木匠。
凭她一个人,手艺再精湛也撑不起来一个家具店,以前在平山村那边小打小闹就算了,现在既然开了店,这些事情总要重视起来才是。
第93章
没几日,沈惊春的家具店就再次以一次奇怪的方氏出在城南民众的视线中。
继家具奇贵,店主想钱想疯了之后,恋家家具店又开始招收木匠学徒,这本来没什么好奇怪的,任何手艺人都需要徒弟,但木匠找女学徒,就比较让人奇怪了。
沈惊春每天看着门口围着的一堆人就感觉很无力,她那张招聘上写的明明就是招学徒的一系列要求,然后最后一条写的是男女不限,可不知道哪个缺德的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家具店只招女学徒。
这群人都有病吧?以讹传讹是这么传的吗?拉赫
更让沈惊春觉得无语的是,就算传的整个南城这边都知道了这件事,却还是没有人登门面试。
沈惊春不胜其烦,干脆又去牙行买了一男一女俩十来岁的人回来当学徒,加上小满,家具店一下多了三个学徒,倒是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没几天姜莹莹就又亲自跑了一趟沈惊春这边,解释了一下这么多天才给答复的原因。
在朝为官,其他地方倒还好些,但是对于户部来说,越是年底这样的时候,越是忙的人不可开交。
况且上任户部尚书还留了一堆烂摊子下来,姜莹莹的父亲姜铭更是忙的脚不沾地,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上朝上值,原本正常散值的时间也被推后了,常常是回到家中之时天都黑了。
姜莹莹每次去找父亲想说沈惊春拉她一起经营茶庄的事情,看到姜铭眼下的乌青,就有点说不出了,连着几天下来等到姜铭的旬休,姜莹莹才找到机会将事情给说了。
姜铭原本还是户部侍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入内阁了,现在不仅接替了户部尚书的位置,还直接接替前户部尚书在内阁的位置。
这内阁就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团,有什么大事小事,皇帝都喜欢找这群人商议,沈惊春献上棉花的事情,现在虽然没有一点风声泄露出来,但是基本内阁成员都知道了,尤其是姜铭这个户部尚书。
因为土地税收农务这些东西全归户部管,皇帝来年打算试种棉花,到时候派谁主事,也要户部先行选出人选之后,再交由皇帝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