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8(2 / 2)

夫君是只老狐狸 挽凝 2292 字 2023-10-13

gu903();一名士兵正在感概:“岳哥真叫做好心有好报,给那些个贼人收尸,居然挖到一处铁矿啊树林里竟然会有铁矿,天命之人果然是不一样的跟着岳哥走,啥啥都不愁”

说到一半,他似乎想笑,却生生憋了回去。旁边几个一脸严肃,认真地点头表示他说得太对了。

说话间,又有人扛来新的“铁矿”,从窑眼塞了进去。

其实就是把昨夜收缴的装备用泥糊了,搬过来回炉重造。

张岳正被一群人堵在屋子里头,认真研究他们每一个人递上来的“关于制造武器的最优方案”、“论盾牌的一百零八种作用”、“长矛与长枪运用在实战中的优劣细则”

最终拍板定案时,张岳的脑袋已经涨成南瓜一样大小,他喜滋滋捧着整套图纸,自豪感油然而生看,这是我和弟兄们智慧的结晶哪

而时项脊背已经有些发凉了。张岳分明是一个根本不懂半点军事的普通人,刚才竟然提出了几个有模有样的建议,细细思量之下,的确是对沿用了数代的武器装备有很大改良这是很可怕的。

且不说这张岳惊人的成长速度,只说歧地用了数十年的军备居然有那么多缺陷,竟然无人发觉若是张岳是站在敌对的立场上,针对这些缺陷制定战术,歧地必定要吃大亏

时项一颗心七上八下,只想着速速将这个可怕的消息报给世子。不想张岳此时说上了瘾,拉着众人说个没停。

大伙这些日子恭维张岳已经成了习惯,就跟呼吸一样自然。此时见他言之有物,马屁更是下下拍在点子上,一个说,一群捧,张岳更是意气风发妙语迭出,从武器装备到对敌策略再到大局分析,洋洋洒洒作了数万字口头文章。

旁人可能没有感觉到,而时项作为林少歌的直接联络人,是最清楚当下状况的。他知道张岳这块泥胚,在高温锻造之下,已经开始脱胎换骨了

重点是,世子是什么时候发现张岳不是一块普通泥胚的

林少歌在傍晚时分得到了消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不过许多人直到老死也没有发现罢了。”他如是说。

在张岳的指导下,第一批正式的军备出炉了。

模样自然是惨不忍睹,黑不溜秋怪模怪样完全找不出两面相似的盾牌,每一面盾牌仿佛都是冲着“挑战人类史上没有出现过的形状”这个伟大的目标而诞生。那些铠甲,有士兵这样形容,“只要冲着没有覆盖住的地方来一下子,保证都可以直达要害”。而长矛、枪和弓箭算了,只要能打得死人,管他弓箭是不是可以拿来作砍刀使

有士兵声称宁愿赤膊上阵,也不用这么丢人的玩意儿。

负责推广的时项也不争辩,只默默装备上一套丢人的玩意,轻松打翻了五十个赤膊上阵的家伙,然后所有人都老实了。

张岳看着这幕热火朝天的景象,不禁感概:“要是再发现更多的铁矿,把马匹也装备起来,那是多可怕的一支铁甲军哪”

众人纷纷赞叹岳哥的深谋远虑,只有时项,在欢呼声达到顶峰时,悄悄从后面退出了人群,将张岳的疯狂想法报给了林少歌。

少歌略沉吟:“让他解决一下负重问题,若能成功,立刻将模板送回歧地。”

挽月叹道:“你还真捡了个宝贝”

少歌只笑吟吟看着她,点头不语。

挽月两颊飞红,顾左右而言他:“只是这里干得热火朝天,为什么十里寨的人一点反应都没有”

“是该处理一下了。”林少歌淡声道。

挽月有些担忧:“你不会杀他们吧”

“不会。”

十里寨的人并非没有反应。

只是作为当家的陆川总不能顶着熊猫眼去找张岳谈正事吧

在他们看来,张岳的身份已从一个受庇护者,转变成了守护神。

他们可是亲眼见着了那夜张岳的军队是怎样吞噬了偷袭者虽然可能是他们看花了眼,偷袭者的确只有不到三百人,可是瞬间击杀三百人,竟然没有伤亡哦,听说有人踩伤了脚。这样的战斗力也是极可怕的。

等到城门一完工,只要不是官家正式来剿,这十里寨可谓固若金汤了。

官家本来是最不爱理会匪事的,这一点只看活跃了十年有余的银虎就知道,但是安朝云那个仇家,可是能动用官家势力的人呢若是他知道安朝云藏在十里寨

应该不会知道吧每次把人吓疯之前,都会刻意引导,让他们不敢说出一个“安”字,说来也奇怪,这些不敢提“安”字的人,自然而然个个口中念的都是“老爷子”,以致外人称呼十里寨人为“老爷子”土匪团。

那个人应该不会想到“老爷子”盗匪团和失踪的安朝云有关吧

那么,现在摆在十里寨人面前的问题就是他们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张岳联盟

一山不容二虎。

陆川是一派掌门,虽然这已经成为了不可说的秘密,但叫他率着众人加入张岳的军队,实在是令人无法接受。

而招揽张岳至麾下想得倒是美,可能么

矛盾似乎一触即发。

第222章甩锅上

就在张岳和陆川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一触即发之时,泰和殿上,气氛也是剑拔弩张。

江东刺史董尹正在声泪俱下地控诉当初兵部侍郎明崇山把歧王世子名下的三千剿匪军发往江东,往他那里一扔,就不管不问了。如今,那支军队兵变了

兵部两巨头淡定地看他表演,时不时抬起眼皮,关注一下圣上的态度。

当初董尹不愿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却不得不收。因为一来,明崇山持圣上手谕,二来,明崇山意味深长地威胁他,“董大人究竟需不需要人手帮忙赈灾,你知我知,圣上可知”

江东水患究竟如何,董尹的确是瞒着上面的。圣上听不得天灾,就连最心腹的郎中令苏擎也绝对不会触他这片逆鳞。

董尹不怕明崇山弹劾他瞒报灾情,因为明崇山不敢。但众所周知,要掩盖一个谎言,就必定得撒更多的谎,最终深陷在各种谎言织就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

他怕其他的事情

总不能对皇帝说:“我做那些事,只是为了掩盖灾情,为了不让您忧心”

于是只能憋着气,找地方安置了三千歧人,三天两头“回京述职”,找兵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