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许如意写了副字,她送给了许国庆,然后许国庆说感谢下我,就喝了两杯茶,聊了会儿天。”李天佑把在许国庆家的一点一滴全部说了出来,连自己的紧张都没忘了描述。
“好事儿”朱雀笑着道。
“我也知道是好事儿,但是太他妈吓人了,再说我表现的太差劲了,越想鼓起勇气越怂。”李天佑还觉得有点后怕,因为这事儿完全没个准备。
“哈哈哈”朱雀闻言大笑“没事儿,在许国庆这样的长辈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你要是表现的十分沉稳反倒让人觉得有点装腔作势,越真实越讨人喜欢。”
李天佑觉得这个安慰还算不错,点了点头,然后将两人见面的始末大致讲了一下,最后随意问了句:“姐,你不是说许省长分管经济么,但我看到他桌子上放着一份刑事报告。”
朱雀闻言有些震惊,自言自语道“不会吧,这么快”
李天佑虽然对这里边的门道不是太懂,但看到朱雀的反应和话语隐约中也有一点猜测。
朱雀看着也在思考的李天佑,觉得这个弟弟确实很厉害,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还没忘记关注细节,这个消息她敢保证,很多内部的人也未必听到风声,于是笑着给李天佑解释道:“你大爷曾经说过,他做市长就会走遍每一个县,做省长就会走遍每一个市,做了首长,也要尽最大努力走遍每一个省。一样的,一般来说副省长在去掉前缀之前都会全面接触一下业务,如果你看的没错,那只能说明很快这个分管经济的副省长就要分管政法工作了。这个脚步还真是快啊,要是这样的话,不出意外,省长的位置是板上钉钉了。”
李天佑也知道政法和经济是最重要的两项工作,而刚刚上位一年多的许国庆就要转换分管工作,那显然不是出了问题就是要加快进度了。
心情不错的朱雀就这这个消息给李天佑讲了一些关于政府人事的知识,李天佑细心品味着。
下班回到家里,发现刘大美也已经回来了,此时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但是李天佑觉得今天有些反常,因为以往不管黑天白天,只要耀阳不在,刘大美都肯定跑上来和自己亲密一下。仔细一看,发现刘大美此时泪流满面。
李天佑心里偷笑,他知道刘大美虽然表面大大咧咧,但内心脆弱。可是他还真没想到刘大美如此感性,看个综艺节目都能看哭。
李天佑走到沙发前,发现此时电视上正播放着某卫视火爆全国的选秀节目中国声音,一个刚刚深情演绎一首励志歌曲的男人获得了四位老师的转身。此刻正在讲述自己曾经的不易,为了梦想的执着。李天佑知道,这是所有综艺节目的共性,倒未必说的是假的,但都有夸张的成分,当然为的就是博得像刘大美这样的观众的同情和支持。
李天佑看着电视上男人认真的表演,说道深处竟有些哽咽。说着自己的孤独,说着亲人朋友的不支持和打击,肆意的宣泄心中的压抑之情。
这种情绪确实很感染人,连带着节目组唯一的女导师也潸然泪下,问道“你没有女朋友么”
男人无奈苦笑,仿佛是在讽刺自己,说道“以前有,但是她也不支持我,嫌弃我买不了房,买不了车,不能给她幸福,所以离开了。”闻言李天佑也深有感触,确实,这个社会从来不乏物质的女人。连带着李天佑也有些同情这哥们的遭遇。但是冷不丁的一个声音传来,吓了李天佑一跳。
“哈哈哈哈”
李天佑发现刘大美居然像疯了一样在大笑,甚至躺在沙发上捧着肚子笑,眼中的泪水如泉涌一般喷薄而出。良久之后仿佛是笑累了,刘大美缓了口气,坐起身子,看着电视,然后继续从无声到放声的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疯狂,冷漠,讽刺,惊讶,惊恐,不敢置信,痛苦,伤心,生无可恋。这是李天佑在刘大美的笑声中听到的声音,这种复杂的情绪让李天佑很是心疼。
刘大美不知道是笑的没了力气,还是痛的没了反应,整个人窝在沙发上,手捂着胸口,披头散发,只有依然滴答在地板上的眼泪告诉李天佑她没有晕过去。
李天佑没有去碰刘大美,因为他感觉此时的刘大美一碰就会碎。
李天佑再次抬头,看着电视里那个仍在演戏的男人,他记住了这个抛弃刘大美,傍上了富婆的男人,他正是此时屋里酣睡的耀阳的父亲,他叫曹宇轩。李天佑突然勾起了一个嘴角,乍一看去像是在笑,但若仔细打量则会发现这个表情很冷,冷到能把人冻僵。任何一个认识甚至熟悉李天佑的人都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个表情。
与此同时,一辆挂着京a车牌的奔驰驶入长春,车上坐着两个人,都是三十来岁。此时正在担心刘大美的李天佑完全没想到这一刻狼来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龙入大海还是虎落平阳
第一百七十八章龙入大海还是虎落平阳
今天给个力,爆个更。第三更送上,字数虽然少点,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所以各位老铁慢慢品尝
古时候的东北被称为辽东,从秦统一中国后就一直有辽东郡。大致范围指的就是今天的辽宁和吉林南部。
明朝洪武十四年,大奖徐达修建山海关。山海关是走陆路到东北的必经之地,于是东北多了两个称呼,关外和关东。东北人把山海关以内的地方也叫关里,
大家把去东北叫成出关,东北人也把出东北叫进关。虽然关内关外只是一关之隔,但曾经确实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清廷以东北为龙兴之地,担心关内汉人的大量迁入会损害旗人利益,破坏满族的习俗和秩序,康熙七年推行封禁政策,以后的措施越来越严厉,从局部封禁到全部封禁,从验关封海到驱逐流民。尽管禁令日见严厉,却不能完全禁阻关内民众进入东北。迫于日趋沉重的生活压力和连年不断的自然灾荒,越来越多的山东和河北省农民或泛海偷渡到辽东,或私越长城走辽西,涌向仍在沉睡的东北沃野。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实行封禁政策的条件下进行的,人称为“闯关东”。
所以今天的东北人多数都不是本地人,东北的民风剽悍也和闯关东不无关系。闯了关东那是要掉脑袋的事情,所以这些人是真正的违反法令的亡命之徒,迫于生存才到了东北,自然更加无所畏惧。所以到了民国时期,东北基本就是大小山寨林立,土匪横行。东北胡子和关东大响马是关内人对东北最熟悉的两个词。
东北肥沃的黑土地在清末和民国时代确实养活了一大批难民,但是当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经济的腾飞发展,在新经济环境的洗礼下,东北已经成为了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
更名沈阳的奉天城和哈尔滨也不再复民国时期的繁华,东北人开始大面积的向南方发达城市涌去。读书的毕业就留在外边,想做点买卖的也大多选择南方打拼。所以今天来东北的外地人要么是来旅游,要么就是回乡探亲。除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