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5(2 / 2)

gu903();九公主已经指婚给韩非,公主府和韩府互动极为频繁,九公主知道这些也不出韩非意料。他摇头道:“公主,你身份毕竟不同,现在去了反而不好,再说,你还是多陪陪太上皇吧,咱们大婚后琐事多了,就没那么多时间陪伴在太上皇身边了”

“嗯,那大哥代本宫向祖母问安吧”

韩非赶回韩府,见家里女人们穿得隆重得不得了,笑道:“你们这是干什么,不就去吃个饭嘛,弄得要进宫拜见娘娘似的”

薛宝琴迎上来,娇声道:“姐妹们毕竟第一次进贾府向老祖宗拜年,不能失了礼仪嘛”

韩非明白女人们的心情,也就不再说什么,左右扫了一眼,问道:“杜师妹和妙玉怎么不在”

王若兰接口道:“伯爷,杜姑娘和妙玉姑娘说不便去贾府”

“有什么便不便的住在韩府里,就是韩家人,喊她们一起去吧,大过年的,留下她们两个在家太冷清了”

荣国府对韩非一家要来拜年吃团饭的事,也非常重视,贾母亲自指示做好接待准备,这一次团聚算是韩非非正式认祖归宗了。

贾家在外人眼里,是权势金字塔顶尖的家族,明眼人却知道贾家已经呈现了没落的迹象,贾家旁支韩家的崛起,又给这个苍老的家族新的希望。如今权力圈子里面的人,都知道贾韩两家是一体的,贾韩两家也维持了一团和气的景象。

然而,贾韩两家内部人却知道,两家此消彼长,实力对比的天平已经倾向韩家了。贾家空有一门两国公的虚名,在朝中已经多少实质上的影响力,而韩家虽只是一个伯爵,但所有人都知道,韩家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伯爷的车驾已经进了街口了”

负责守望的家丁,一边飞奔回贾府,一边高声叫喊。派在门前接应的贾琏和贾宝玉立即吩咐下人准备鸣炮迎接,负责接应女眷的王熙凤和李执,也在丫环的簇拥下,赶到府门前。看得出,贾琏贾宝玉王熙凤李执的着装都很正式,可见贾府接待之仪非常隆重。

鞭炮声刚刚停歇,烟雾还未消散,由五辆马车组成的车队,在丫环家丁的护卫下,缓缓抵达贾府门前,贾琏贾宝玉王熙凤李执依次迎下台阶。

“有劳琏二哥三弟迎接了”

“非二弟,快进府吧,老祖宗一早就在等候了”

韩非随着贾琏贾宝玉先行进府,接着韩府女眷相继下车,在王熙凤和李执迎接下走进府门。韩府女眷一个赛一个的美艳,服饰之华美,立即吸引了贾府围观的下人眼球,特别是,他们看到出身贾府丫环,如今一跃成了韩府主子的晴雯,更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韩家人进入贾府,首先要做的自然是正式向长辈拜年,贾府主要人物也全部集中在贾母的屋子里,等候这一刻。

韩非作为家主,自然第一个进门,向贾母、伯父贾赦、父亲贾政以及各位夫人拜年,随后就是各位女眷。那么多女眷不可能一窝蜂涌进厅内,进门的次序也就是女眷们在韩府身份排位。

薛宝琴尽管还未正式嫁入韩府,但名分已定,当仁不让的第一个进门。跟随其后的是王若兰和柳如是,柳如是作为韩府掌握实权的人物,排在第二位,不出大家意外,王若兰能和她并列,知晓内情的人,都知道这是韩非不忘本。再接下来,何翠琴顾横波李香君并排,最后就是翠兰吟心晴雯。

杜兰和妙玉却以客人的身份,进门拜见贾府各位主事人。妙玉的出现,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特别是她换回世俗女子装束,更是大出很多人的意外。

拜年仪式结束,女眷们继续留在贾母处闲聊,男人们则到外厅叙话。

这时韩非走到贾政身边,说道:“父亲,我有要事与你商谈”

贾政愣了一下,见韩非表情郑重,当即道:“去为父书房说话”

进了贾政书房,屏退下人,韩非开门见山地说道:“父亲,刚在宫中,我向皇上举荐你为按察司佥事,不过这是明面上的,你无须参与按察司事务,你另一个隐秘身份则是研制新式火器的提调官。不过这个任务因为保密的需要,选址在津门山区,要当好这个提调官,必然会吃些苦头,皇上担心你的身体是否吃得消,让我征询你的意见”

“为父身体还硬朗,也不怕吃苦”贾政沉吟片刻,问道:“非儿,这研制新式火器的项目,是你提出来的”

韩非点头道:“不错,这种火器一旦研制成功,将会是国之重器,皇上必会极为重视,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举荐了父亲。父亲目前担任这个无足轻重的员外郎,要想再进一步,非常困难,这个项目对父亲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我有完备的方案,保证父亲完成任务。父亲忍耐一两年,立下大功,皇上一定会加以封赏的。”

“为父明白你的心意,接下这个任务了”

“好,明天咱们一起进宫面圣,把事情落实了到时,我陪同父亲去津门选址,制定研制方案。不过此事要严加保密,家里人也不能说”

本章完

第三百十四章津门选址

正月初八,在京城一个不起眼的院落,大华商业局正式挂牌成立。在这方兴未艾的节日气氛里,商业局的成立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这个新生的商业局干嘛用的。

随后,有心人发现,市面上火爆的“报国彩票”,以及传奇的“水泥监”,纳入了商业局管理,商业局这个名称才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又发现,商业局的掌舵人正是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忠义伯韩非,于是,京城舆论越来越多谈论商业局话题。

也在同一天,民申报北版发布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韩府将在京城闹市区,用水泥建造一栋七层高的大楼,再次引爆了水泥话题。水泥目前仅仅在皇陵中得到了应用,普通人虽然听说过,但并未亲眼见证它的传奇,韩府此举,无疑将会是水泥走向实用化的一个转折点。

商业局的成立,韩府建造大楼的消息,看似并无什么关联,人们津津乐道的,也是韩非此举能带来什么样的传奇。当然,人们决不会想到,这两件事将会引发大华商业界革命性的巨变。

正月初十,就在京城舆论依然热议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