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农作物用以生产,其他地方不说,就微臣所在的江南就已经很多地方改稻为桑,这就严重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微臣建议朝廷控制这些桑田的种植,在满足百姓生活需要的情况下多余的全部改为稻田,重新种植粮食,其他地方不外如是另外说到此问中的一点,买粮食赈灾都需要银子,微臣建议陛下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征税,例如灾区可以减税甚至免税,对于富裕的地方则是增税用以弥补这一部分的空缺。”
崇祯看到这发现没有下文了,不由地有些疑惑,增税增什么税你倒是写进去啊崇祯心里无语地道。
第二百四十二章科举舞弊案一
虽然崇祯很想问,不过考虑到这是大殿之上,这么多的考生在认真的答题,自己要是发声似乎有些突兀,又会打断别人的思路,就没好问,于是看向这个考生的最后一个策问答案,只见上面的答案意思是这样的:“漕粮事关国家大计,然而如今的情况却是让人堪忧,微臣建议陛下把如今大部分的漕运从河运转为海运,过去我大明海疆倭寇泛滥,战事吃紧以及种种原因不得不使漕运以河运为主,但如今倭寇已经荡尽,已经没有了倭寇袭击的危险,另外我大明水师逐步发展,漕粮通过海运不仅可以为朝廷节省一大笔开支,同时派水师护航护送还可以培养我大明水师的能力,一举多得至于战马,朝廷如今把马政并入驿站的做法微臣觉得很好,但是微臣以为还可以有其他的措施,第一,跟如今一些地区的军改一样,设立专门的养马区,按地区可分为西南产马区,西南产马区,以及东南产马区,首先说西南产马区,根据微臣所知西南包括乌斯藏地区养马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巴蜀商贾已在这里进行马匹和其他畜产贸易。东汉曾在四川、云南设置马苑。到宋代,西南马匹资源更受到重视。宋至我朝如今的茶马贸易,蜀马和以大理马为代表的滇、黔马是主要对象。西南马适于山区生态环境,不乏名贵良马,但作军用多不及北方马。据桂海虞衡志兽志记载,南方所产“果下马”,高不逾三尺,以广东德庆所产最佳。虽然军用不及北方马,但可以及时补充作为驿站马匹使用,而从驿站的优质马匹中抽选优质马匹作为战马接着说中原产马区,中原自古车骑驰逐,养马颇盛。春秋、战国时期养马成风,后曾一度衰落。之后蛮夷南迁,又使中原畜牧复盛。但因引入大量蒙古马种,使原有马种逐渐消失。山西雁门关为塞北马种入口地,唐代在河东设有牧监,马产甚蕃。宋牧监主要分布中原地区,全盛时多达14处。但有些牧监已和种植业发生矛盾,经营又欠善,以致有衰落趋势;但从辽、金、元各代在侵入这一地区后长期征掠马匹数量之多看来,民间养马仍很可观。宋时王安石的保马法,以及我朝之前的官马民牧,主要都在这里推行。因此这里也是一个不二的选择,最后是这东南产马区,自古以来便有“南船北马”之说,东南地区养马业不发达,但也并非绝对不宜养马。如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因战车需要,马匹一度发展很快。自唐至宋代,都曾在南方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建立养马场。太祖时期也在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兴办牧监达14处,这在南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因此微臣以为这也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当然除了我朝自己产马之外就是从外引进战马最好的选择自然是蒙古也就是林丹汗其次就是尝试派且使者前往西域国家购买良马”
崇祯看到这,心里大致有了眉目,好虽好,不过前提就是要银子,心里叹了口气,崇祯便慢慢走回了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开始沉思了起来,而其他的人自然也是大气也不敢出,二个多时辰后,殿试结束,崇祯皇帝在一片恭送陛下的声音中离开保和殿,之后相关官员和考生纷纷离开,殿试结束。
考试时崇祯的身影定格在许仕林身边已经让很多学子开始提前和许仕林套起来了近乎,这个情形被很多官员都看在了眼里,“钱大人我怎么感觉此事似乎有点不秒”一个官员悄悄道。
“哼还能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他状元及第又能怎么样”钱龙锡冷笑。
“钱大人这前段时间那吴彪天因为顺天府一案被关进了天牢,这家伙不会。。。。。。”刚刚说话的官员提醒道。
“你这一说似乎有道理,这么着,你听着”随后钱龙锡朝着他招了招收。
不久后,那名官员瞪大眼睛道:“那里有中兴卫的人协助看守,恐怕不容易的手”那名官员有些担忧地道。
“放心没事”钱龙锡笑道。
“大人内阁那边。。。。。。”那名官员没有把话说完。
“哼如今的内阁完全就是顺着皇帝陛下的不过这大半的考生都是我们的人,至于排名也就无所谓了”钱龙锡笑了笑。
那名官员点点头,随后两人各分东西回府去了。
“看来那些东西得清理清理了”钱龙锡想着道,可是他刚刚到自己的府衙门口,便看到了几个他最讨厌看到的身影,其中为首的一个身影还对着他淡淡地笑着。
“呦这不是王公公吗今天是什么风把您给吹到蔽舍了”钱龙锡笑着打招呼道。
“哈哈钱大人是不欢迎我来吧”王承恩笑着道。
“王公公说的哪里的话我可是欢迎至极啊来王公公请进,刚好这次江南回来我可是带了好茶回来,正想请王公公一起来品尝品尝”钱龙锡大笑着招呼着,似乎跟王晨恩很熟悉一样。
“钱大人这茶下次再喝吧今日你就跟我去中兴卫喝茶吧”王承恩笑着道。
“改日吧今日我还有事”钱龙锡直接拒绝。
“钱大人有御史和学子弹劾和举报你此次负责南京考察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打压学子所以请你跟我回中兴卫接受调查吧”王承恩笑着道。
“什么这怎么可能我一向秉公职守,这一定是污蔑到底是谁”钱龙锡大怒道。
“到底是不是污蔑我们自然会为你主持公道的,不过现在还请钱大人跟洒家走一趟吧”王承恩笑着道,随后挥了挥手道:“把人带走查封钱府另外搜查一切与本案有关的证据”
“是”手下齐声领命。
还不带钱龙锡反应过来,他就被人直接抬起带走了,京师以及此时的江南,只要跟科举舞弊案扯上关系的人纷纷被中兴卫的请去喝茶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科举舞弊案二
殿试完之后便进入了阅卷和分等,阅卷和分等是殿试最实质性的工作。殿试由内阁主持,皇帝亲策,朝廷重臣任考官。考官有读卷官、授卷官、收卷官等名色。读卷官审阅和品评对策卷,责任至重,一般是由内阁大学士担任。收卷官、受卷官等相当于现代的考务人员,例由翰林院、科道、中书舍人等充任。徐学聚国朝典汇中言殿试阅卷之大概,说:“读卷官国初用祭酒、修撰等官。洪武初年,国子祭酒魏观、太常博士孙吴与给事中李颜、修撰王巽四人充读卷。正统中犹与其事。其后非执政大臣不得与,而去取之柄则在内阁。国初于殿试之明日即传胪揭榜,今制,约在三日内阅卷礼部,地专而人众,庶得尽心鉴别云。凡殿试读卷官,内阁于大学士、学士等官内具名,送该部奏请,至日,与各衙门该读卷官详定试卷,次日同赴文华殿,内阁官将第一甲三卷以次进读,俟御笔批定,出将二甲、三甲姓名填写黄榜。又次日早,同至华盖殿,内阁官进至御座前,以次拆卷,将姓名、籍贯面奏,司礼监官授制敕房官填榜毕,开写传胪帖子,内阁官一员捧榜出至奉天殿,授礼部尚书,制敕房官将帖子授鸿胪寺官传胪。其受卷、弥封、掌卷官从内阁于翰林院及春坊等官并制敕坊官内推选与各衙门官相兼执事。翰林院、坊局始不过五人,后增至七人,遂为例。
殿试阅卷一般为二日。读卷官先从对策卷中选出第一甲的人选,由内阁首辅亲自点评,余者由其他读卷大臣评阅,上者为一等,次者为二等,然后首辅据读卷官所分等次,将上一等判为二甲,次二等判为三甲。一甲人选的对策要进呈文华殿读给皇帝听,由皇帝最后决定名次。可见除了为选一甲三名提供的对策卷外,其他卷子的评阅是比较粗的,如叶盛所言“,若曰须一一品量高下次第,固有所不能也。
录取前三名是殿试的焦点。前三名虽由皇帝亲点,但前提是内阁首辅选中进读。如果对策卷得不到进读皇上的机会,再好的答卷也没有进入前三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