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不惊,讶呢大雍朝是以农业为主的,这样高的产量所代表的意义,实非一句话可以囊括。
试想如果每年国库多收一倍的粮税,将是什么样的景象农户每年每亩多收一倍的粮食,又是什么样的概念细思极恐
徐允礼一路上一直都在沉思,并未与林羽之有所交流。林羽之的想法自己大概能够猜到,这事太大了,一旦爆发出来,他固然会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无限高大,而这样的形象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学子而言,福兮祸兮却无法预料。
全天下的农户太多了这样的名声流传出去,这声望和影响甚至可以高于天子。受名声所累,他的仕途恐怕就要被束之高阁了,空予一个虚名,高高捧起,便是他最终的归宿。
这样的结局如果对于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而言是一个好事,但若是有些仕途报负的人,便是大大的不利,利民而不利己。
这小子还算聪明,知道这件事情不能由自己捅开,担下这个名声,倒是有几分得成算,不是无可救药之人。
仔细说来,那纸制工坊还是这林家大老爷的产业,与自己也是有所瓜葛,他能找到自己,未免没有这重考虑,是个可造之才,倒是可以提点培养,以为所用。
徐允礼与林羽之都各自有各自的考量,一路上倒是无话,二人先到的是离京城最近的小关村,这个林羽之昨天已经来过一次,轻车熟路的带着徐允礼到玉米田里面参观。
徐允礼的震惊来源于他猛然见到了这样高产的作物,这与林羽之已事先知道情况,和牛壮等种田的之人,天长日久得见,习以为常,自然不觉得怎样。
徐允礼是实实在在的震惊。事实确如林羽之所言,产量600斤绝对有余。
徐允礼恍恍惚惚,仍要去再看另外50亩玉米地,势必要全部亲见了才能放心。
林羽之对他强硬的态度也是无可奈何,只得让牛壮带着又去了洪家庄查看。
两处都查看完毕,再回到徐府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徐允礼留林羽之在府里用了晚饭,又是一番密谈,很晚才放林羽之离开。
两厢都是聪明人,对方想要得到什么,心中大概都有数,磋商起来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内务府算是与林府有生意往来的,自然两家合种高产粮食也不是没有可能。
由徐允礼进献此粮种,最后的运作说措还是可以回归到:圣上的吩咐,徐允礼的操办,林府具体种植。至于今年收的粮种以后具体怎样种植,自有圣上圣心决策,统筹部署。
此事中,徐允礼达到的目的就是忧国忧民、关心民生、为君分忧,在皇上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势必会更高。而且这样的事情他主动去做,也在情理之中,乃是实心为民。
而相反,如果此事林羽之主导而做,势必给人留下投机钻营、投其所好、向上爬的不良印象,这其中包含的就是“在其位,谋其政”的理念。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往往会被世人误解为居心不良、居心叵测之人。虽然这样说显得很现实,但这样的可能真实存在。
徐允礼的一点私心也不是没有,粘上这样的功劳,于自己在百官中的形象会提升很大一截。自己不是清流出身。而这样的功绩,便是清流的嘴再刁也能被堵死。
这一夜徐允礼歇在外院,没有回后院去。半夜里忽然想起应该安排人照看粮种的,看看半夜三更的时候,只好作罢,天亮了再安排吧又想着以林小子这么精明的头脑,这事不可能不安排。又想着怎么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脑中纷乱不断,久久不能入眠。
林羽之回到制井市街时已是亥时二刻晚9:30分左右。今天和徐允礼的议事日程符合自己的预期,达到了目的。
这件事只要直达天听,皇上只需稍做了解就能知道自己在主导此事,而功劳、利益自己却并不在意,这是自己未入仕前的一次重要的刷好感度的机会,十分难得。
而此事最重要的一环,是推广粮种,粮种的推广运作,非皇上出马不能立竿见效。其他人运作终究差了一层。
第二百二十八章民为重
至于产量提高,为百姓增收,朝廷更要合理加税,百姓和朝廷利益如何寻求平衡,各方协调,所牵扯到的就不是一个方面了。
林羽之所能做的就是推动此事,加快农业增产增收,令大部分的人能吃饱饭,朝廷有粮食储备,可以防止大的自然灾害,天灾人祸。这是自己的出发点。
林羽之亦是一夜浅眠,思绪纷杂,柳绿略燃了一点安神香才睡踏实了。
九月初八这日,例行的早朝,文武百官各有奏对,天朝不可能无事可奏,上至京城诸部事务,下至各州府一应治理等事,诸事繁杂,请求圣裁。荣景帝勤政,无事奏报怎肯罢休必要训诫诸官松懈,不尽心朝事了。
而今晨早朝最大的事情要数许中琪许将军八百里加急奏报,
许中琪率精兵分三路悄然离开西宁城,向西北叛军老巢额穆纳布隆吉尔进发。中路抵达哈喇乌苏,出奇不易接近敌营时,叛军还在帐篷毡包里蒙头睡大觉。大雍军拍马冲向毡包,砍毁营帐,驱散马匹,围歼叛兵,我军大获全胜,侥幸活下来的叛军四散逃命。
此战大捷,群臣激动,扬天朝之国威,壮三军将士军威,荣景帝龙心大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好好,许将军神威天授,英勇不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理当嘉奖,待大军回师,搬师回朝,朕必犒赏三军,各有封赏”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伏拜唱和。
众人都知道,此战于青海战局至关重要,扬了军威,拿下关键性的胜利,对战局将极为有利,运筹好的话,年底就有望全歼叛军,大军搬师回朝。这可比初识的预算时间要缩短了很多。
十万左右的大军调度,车马粮饷,后勤保障,一月花费近百万两白银。是以前人就曾言,大军调度打仗,打的就是军需耗费。缩短大军征战的时日,减少伤亡,其中所能节省的军费所需,何止数百万。
青海平叛取胜,此是荣景帝的政绩功勋,皇上此时的喜悦是不需要掩饰的。
徐允礼都不得不感叹林羽之的好运气,今日传来前方征战获胜的消息,龙心大悦,这本就是很好的心情,再有优质粮种进献,可想而知。
今早未上朝前,徐允礼已又差了徐来,亲自安排心腹家丁,通知林羽之后,前往田里接手管理。以保万全。
早朝就在这种歌功颂德,大力褒奖三军英勇善战中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