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更是被大量捕捞,咱们如果四处乱碰运气的话,湖区这么大,谁知道得找到什么时候啊
而询问当地渔民就不一样了,不但可以得知其栖息地,还能学到不少捕鱼经验和方法,换成是你,你觉得应该选哪种嘛”
几天过去,杨梓在爱人和同伴的开导下,已经完全走出了之前的阴影。
他有说有笑的打趣着谭子晴,顺便和对方解释了下来此的意义。
此时离他们来到乌干达,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天,拖拉了这么久,为了拿出点成绩,杨梓趁着天气好转,便和同伴开始正式踏上了此行的探钓工作。
此行来非洲的任务目标,除了众人周知的尼罗河鲈鱼,他还打算探钓一下当地有些泛滥的欧洲巨鲶。
这两个目标的钓获地,暂时都锁定在维多利亚湖和临近的尼罗河流域内。
完成这里的任务后,几人会继续西行,去附近的刚果共和国,在世界最深河流刚果河里探钓一种凶猛肉食鱼类,非洲虎鱼
等这次行程结束,杨梓估计时间也接近国内的春节了,到时候刚好在家休整一番,好好陪陪家人。
几人说话谈论间,脚下也没有停着,很快便赶到了那几处渔民居住点。
可连着拜访了数家渔民,众人却没能获得半点线索。
因为他们来的这会正好是上午,岛上寥寥十来户人家,除了老人和孩子以外,其他人基本都已撑船去了湖里。
正当杨梓犹豫着,是不是先去湖中探钓半天,等下午再过来拜访的时候,谭子晴和外面一位老人的搭话,又将窘境给反转了过来。
原来这位黑人老伯,年轻时就是这里的老渔民,哪怕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是很方便,遇到鱼情好时,他也会是不是的去岸边撒个几网。
数十年的捕鱼生涯,让其对维多利亚湖的熟悉程度,可以称得上是无人能及。
意外打听到这么一尊“大神”,就不提杨梓心里有多乐呵了,他又是敬烟又是递水的献着殷勤,同谭子晴一块向对方打听起了捕鱼经验。
第五章:想了半天,放弃取名了
维多利亚湖,恩德陪附近小岛,一栋简陋的土木小屋旁,几个树桩为椅,一位黑人老伯,正饶有兴趣的抽着烟,和杨梓他们讲述自己数十年的捕鱼生涯。
在非洲地区,居民们的捕鱼方法虽然简陋,但却种类繁多。
比较特例少见的,像旱季时捕捉非洲肺鱼,你得带着锄头去干地里挖。
而在维多利亚湖区,因为这里渔业资源丰富,捕捞的手段自然也丰富了许多。
常见的有船钓,网捕,围网,和引鱼堵湖。
其中船钓和网捕的话,与国内捕鱼方法基本相差不多,就是在设备上极其简陋,所以效率也很低下。当地渔民基本是靠自己对鱼群分布的熟悉度,在四处碰运气。
而围网和引鱼堵湖,这两种方法就比较有意思了。
围网,和国内水库湖泊,或者水塘里围鱼有点类似,也是用大型渔网在水域深处铺开,然后往岸边靠拢,将沿途鱼获给捕捞上岸。
就是这边围网所获的成果,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往往动用十多人的人力物力,花费大半天时间,最后累个半死,却只能捕到数条比较像样的鱼获。
要是运气不好,碰到什么东西挂网,还得派人潜下数十米深的湖底拆网,费时又费力,收获完全不成正比。
这其中的原因,一是湖区太大,鱼类不是很集中,再就和过度滥捕滥捞有一定关系。
至于最后一个引鱼堵湖,则是谭子晴根据字面意思给翻译出来的称呼。
维多利亚湖的湖底极为平坦,虽然面积在淡水湖中位列世界第二,但水位最深处才八十来米,比起大家上次去过的贝加尔湖,连个零头都够不着。
如此平缓的地势,使得湖岸边衍生出了许多的小水洼。
这些水洼深度不过一两米,面积和国内的鱼塘差不多,湖中食物缺乏的时候,不少鱼儿便喜欢在晚间游进来觅食。
利用这一点,当地居民便发明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捕鱼方式。
他们将诱饵放入水洼,用笼子罩住使其不易被吞食,然后再等上数天时间。
当湖中鱼儿得到讯息,晚间蜂拥而至的时候,当地人见时机成熟,便会趁机用渔网将其来路切断,然后把出入口彻底堵死。
接下来,便是收获的时间,参与放饵和拦网的居民,开始拖家带口的集体下水,用一种漏筛在水洼里捕鱼。
这种方法,其实在国内的网站上也有不少视频,只要不出意外,参与捕鱼的人往往都能满载而归,算是当地一种实用的捕捞方式。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常用方法,其他稀奇古怪的捕鱼方式也是不少,不过比起国内放药和电捕那些绝户法,方式要柔和许多罢了。
和老伯讨论了一个多小时,杨梓感觉自己收获良多。
对方不但将这边的捕鱼方法介绍了一遍,就连各种鱼类分布,猎食习性,活跃时间点等等细节,都十分大方的说了个通透。
当然,这其中主要还是杨梓那些礼物的功劳。
几条香烟和两套卖相相当不错的鱼竿,将这位黑人老伯看的是眉开眼笑,嘴巴一直就没合拢过。
香烟还是其次,当地人自己也会制作简单的烤烟,顶多是味道差点。
可那两根鱼竿,却是被对方当宝贝一般给收了起来,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这边关于渔具的物价,实在让人有点无语。
杨梓他们到达乌干达数天,趁着下雨无聊的时候,倒也去附近渔具店打探过一番。
他们抱着询问当地鱼情,顺便了解下这边特色鱼饵的目的,去拜访了好几家相关门店,结果却大失所望。
当地人对捕鱼的认知,压根就没有兴趣那一说,完完全全是为了填肚子。
这种风俗下,指望他们去购买昂贵的商品钓具进行垂钓,基本就没可能。
愿意在这边买渔具的,除了一大部分游客,其他的,便是在这边移民的外国人。
这使得当地渔具店,不但价格昂贵,品种也十分稀少,只有一些廉价的常用钓具供人选择。
gu903();一根在国内卖三四十元的地摊货,上面还印着“玛德查那”标志,对方居然就要价二十万先令,折合成rb就是三百多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