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可这位才学一直备受好评,陛下也寄予厚望的小林公子,却是一直迟迟不动。
陛下知道此时下结论为时尚早,所以倒也没有生出什么失望的情绪,只是觉着有些奇怪,“朕听说,他在春闱的时候答题是极快的。”
听了陛下的疑问,岳淞却是笑着出来请罪。
原来这事情实在史无前例,仓促之下下面给小林公子放了特别的卷子,却是忘记了还有答题纸这一茬。
“这历年来殿试也没有额外给答题纸的事情,今年匆忙之下,都忘了这一茬,此时小林公子大概是困惑着,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呢。”
陛下听了之后没有怪罪这点小事,反而是饶有兴趣地笑了起来,说如此也好,想来他不会想到是宫里出了差错,此刻想必是在苦思冥想。
也好,皇帝倒要看看,这位引得两位大儒赞不绝口的外家侄子,到底能不能用有限的字数把这两件事给朕答清楚,答满意了。
这考起来是容易,但跪在蒲团上的林甫面对这种情况可就是有些挠头了。
因为对林甫来说,并不是答上这一篇策论的问题,而是要答好,要拿一甲保底。所以这才觉得很是棘手,不知道如何下笔。
时间慢慢流逝,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给他思索这一题两题的事情了,此时不论如何也一定要开始构思整篇文章的脉络,否则时间上实在有点紧张了。
林甫迟迟不动笔,坐在他右边的袁玮再怎么心无旁骛,也不免会注意到这件事,心里不由得有些看不起他,觉得果然如此,此人才学不过耳耳。
他哪里知道,林甫想的根本不是这些题目的问题,而是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有揣摩对了陛下的意思,他才能够在这最后一刻完成临门一脚,成就连中三元的壮举。
其实林甫的才学,如果真的考量起来,只能算三百学子中的上等水平,要说连中三元的程度却是够不上的。
仔细回顾穿越人士林甫这些年来一直高中的原因,一是因为诗文加持,诗词歌赋有前世千年积累,总是能够掏出合时宜的好诗,这往往会抓住阅卷官的眼球。
二是因为过目不忘,对于大部分经史子集,他能烂熟于心,不会出差错,这就在基础题目上面不会丢分,帖经墨义不会出错,这会加强阅卷官的好感,让他觉得这个学生基础扎实,敏而好学。
真要说他八股策论的水品,其实是一般的,因为伤悲子读过许多诗词歌赋,小说野史,但却是万万没有读过什么八股和策论的。
所以林甫的八股和策论,都是今生才学的。
这八股和策论,当真是需要天赋的,就算林甫过目不忘又如此努力,但走到这天下前三百的时候,还是排不上号的,撑死了中等偏上。
在春闱中,自己基础扎实,诗文出彩,八股策论只要不有大差错,综合分名列一甲是没问题的。
可殿前这殿试,只考一策论,林甫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想入二甲很容易,想排在前十,甚至一甲,乃至状元,只凭实力是不可能的。
所以林甫需要剑走偏锋,需要揣摩圣意,只有在创意上,方向上走出了新意,走出了花样,才能保证自己能通过阅卷官那一关,进入前十送到皇帝面前。
只要送到了皇帝面前,凭借友情分,自己都可以轻松的进前五。
若是自己再说出一些挠到皇帝痒处的话,中状元只是陛下御笔一批的事情。
所以思路重之又重,只要确定了思路和大概内容,三千字只需两个时辰,说什么也可以完成了。
说是这么说,但一直盯着题目看,思来想去地研究着这里面可能蕴含的意思,对于初入京城一直没有过政治经验的林甫还是难了一些。
尤其又是在如此隆重关键的场所和事件当中,压力很大,周边的气氛也太严肃,让林甫很难静下心来。
但时不我待,眼见着太阳一点点往上升,马上就快中午了,林甫还是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心里也就越来越急。
他一路顶着第一的名次过来,心里却也是明白自己凭借的是什么,这殿前一策论,是对自己才学的一次很大考验,若是这一次失利,他至少要再花好几年的时间在入翰林上。
这倒是小事,关键是自己现在在京都中,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其实自己的才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
若自己不是春闱榜首,而是个窝囊废,兵部的人会替自己出头吗太子会在乎自己要被打了吗甚至小王爷替自己出头的时候,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心甘情愿显然不会,所以这次,自己决不能失手。
林甫转变了思路,不再去看题目,而是从历史进程上在下功夫。他在策论上的优势是可以借鉴前世类似时期的历史事实,提出的方法更加切实可行,也有许多历史事件作为警示,更容易发现自己方案的缺点。
他能够跳出时代的局限性,这是他在策论上唯一的优势。
想到日上三竿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政治新人林甫总算是想出了对策。
致歉声明
实在抱歉,我以前写得是杂文和随笔,行文习惯如此,导致小说对话少,评议多。让有的书友觉得水了。
已经尽力在改,但可能接下来的几章效果不会太明显。
个人的感觉,要从八十九章起才算是有显著的改善。
争取在上架前彻底改掉这个问题,不让大家的花费参杂任何水分。
在此致歉,希望大家有意见尽量可以加群和我讨论。拜谢。
第八十二章言官制上
如今之计,要解决的是陛下到底想要什么。
陛下下了大决心肃清科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门官员数量。寒门官员之间,毫无关联,一盘散沙,又该怎么把他们拧在一起
这个数量的寒门士子们进入朝廷,到底怎么用,如何用才能削弱士族们的势力,会激起士族们什么样的反应,全都是未知之数。但这是陛下用于削弱开国士族派系力量的重要方法,势在必行。
gu903();因为只是打压削减士族力量,只是治标不治本,唯有培养起一定数量的,忠于自己的寒门官员们分走他们的权力,才能够逐渐架空权贵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