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捏着张纸,一人念诵完毕闭眼细细品了一品道:“情绪饱满,旧时山河心中淡忘,荒岸在眼长亭在心。”
“倒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只不过这些诗终究还是摆不脱传统路数,没有新意,在辞藻情绪雕琢上又和乌衣诸郎的三首诗有些距离,唯有刘重湖的一首可堪比较如果只是这般的话这次沈城终究还是要输的。”一位方正的先生叹道。
“是啊,如果只是这般我看各位也无需抱有什么期望了,沈城当地有才名的学子都列在此处,外面凉棚里也没有什么厉害的年轻人,即便是这勇气可嘉但是终究不可违。”另一人附议。
这话是实话,引得诸位先生连连摇头。
忽然,一人轻咦一声讶然道:“这一首倒是甚好”
看到其余几位纷纷看来他便将这诗作递了过去,方正先生接过低头细看,口中先是惊讶道:“是一首词。”
虽然此处比较的是诗词,但是绝大多数书生写的都是诗而非词,只因为在大启词不如诗兴盛,好词比好诗更加稀少,对一首词的评判也要比诗更加苛刻。
因而他倒是先有些惊讶,然后才念道:“惜黄花慢菊
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殢醉乡。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念完上片周围一静,几位学者凝神细品,不由得眼露欣赏之色。顿了顿,他又继续念道“潮腮笑入清霜。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最断肠。夜深怨蝶飞狂。”
“好词”一人率先赞叹道。
“的却是好词,华丽不失感触,倒是可以和乌衣三首诗比肩”
“诸位觉得此词打几分”
“这词雅致有韵味,只不过诗词毕竟是不同的题材,若是拿来比较倒是不好评判。不过若是我来说,大启诗盛而词衰,这首词虽然难称传世之作,但是也是难得的佳作,若论难度而言最少也要比乌衣诸郎三诗最末一首更好。”一位翰林笑道。
“这话也未必,不过与乌衣拼上一拼倒是足矣。”
“只是这词虽好,但是与刘重湖合在一起也只不过是二首,终究还是缺了一首这”一人摇头道。
在座诸位都是一叹,而就在这时一位低头审诗的先生忽然一拍桌案,大声道:这诗倒是与众不同”
“哦什么诗与众不同,怕是夸口吧,自古写菊已经成了定数,想要独辟蹊径写出新意来实在是艰难呦。”一位翰林似不以为意。
“不这诗可不是我夸口,诸位请听”说着那人便深吸一口气,念道:“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此句一出顿时厅中声音消失无踪影,所有品诗审查的先生都一齐抬头来看向此处。
先生们的变化让两方学子也是颇觉意外,待安静了几息,那位脸色方正的先生才率先开口赞叹道:“好开阔的胸襟”
“自古而来咏菊诗无外乎赞叹菊花之孤傲高洁或托以重阳佳节,这首诗却是另辟蹊径,有如此胸襟定非只识读书颂典的庸碌读书人可作”
“有朝一日若我能做司掌花开花谢的花之神灵,那我定让普天之下的菊花和桃花一同在春天盛开这等景愿,这等胸怀,这等豪气,这等思绪实在是令人赞叹”一位稍显年轻的先生拍手道。
这等豪气漫天的诗词,非胸中有江河者不能为,非身具热血者不能赏,此处的老年人尚还只是欣赏,而年轻人则是为其豪气而征服。
“这等好诗,今日诗会比试无出其右者若论文采或许不及一些诗词,但若论情怀当属传世名篇”
“没错只是没想到接连一词一诗现世,实在是让人惊讶这首诗和那首词当在沈城学子前三”首座翰林定论道。
“只是,这一词一诗作者都是谁,却是让我看一看”
“极是极是,快看看署名为何,是哪一位俊杰所作”
说着众人便将目光看向那一诗一词的角落署名处,然后所有人的神色都愣住了。
“这竟然无人署名怎会如此”
只见两张纸上都是除了诗词再无任何痕迹,只余墨迹新鲜散发暗暗墨香。
注:惜黄花慢菊作者是宋朝吴文英,题菊花作者为唐朝那位赫赫有名的屠夫黄巢,黄巢菊花诗有二首,都很喜欢。
第十三章屠院长
没有落款这是个不小的问题,一词一诗引得厅中众人瞩目,待两方学子都弄明白了这件事情顿时两方脸色就大不同了。
沈城学子们本在那冰天雪地寒梅时节里颤栗不已,而今竟然遇到这雪中送炭的好事情,大为意外之后便是狂喜,两首极好的诗词加上刘重湖的一首正好可以和对方试试身手,更况且那题菊花一诗又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仿佛久旧的诗坛里流窜进来的一道清风。
气势之足,景愿之高皆是让这群年轻人不由得心怀激荡。
只此一首便可说已将此局定下来半壁江山
这已经是最后的一轮比试,如若他沈城获胜,那便是大大的文名,即便是百年之后地方志上也要留下一笔。
而相对应的乌衣诸郎则是脸色僵硬,神态肃然,这本来板上钉钉的又一座胜利的石碑已经举得高高但是如今竟有倾覆的风险,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王兄你看这两首诗词”谢十八低声道。
王家十二郎暗暗摇摇头,叹道:“我不如远也。”
“那咱们真的要输这怎么可以我乌衣巷才俊哪能输给这些”谢十八急切道。
“别急,我们还没输呢”王十二哼了一声,然后忽然站起身来走到中间开口道:“如此两篇诗作真是让我家兄弟大开眼界,沈城不愧是大启十大名城之一,人杰地灵学生实在佩服得紧。”
见众人目光看来,他微顿后忽然道:“不过,似乎这两篇诗作并没有署名不知是在座何人所作”
说完,他微微躬身向座中沈城学子集体问道。
这下连多位老先生也一同将目光聚拢,那粗粗的探寻目光如幕轻易覆盖了厅中沈城所有年轻人。
“王公子所言甚是,这诗这词是何人做作呀”一位老先生举起诗词两张单薄纸张,淡笑道:“这两篇诗词虽无署名但字迹却出自同一人之手,不知是哪位年轻才俊大胆站出来无妨,这比试并不限制一人所作的篇数,即便是两文同出一人也无碍。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