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炎看了一眼马大宽,此刻的马大宽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毕竟丁秋峰是他带来的人。
马大宽把自行车靠在一棵大树上,就朝着丁秋峰跑了过去,好一通安抚,终于,把自行车给了丁秋峰,让他骑自行车,这样也就没了说话的机会了。
这已经是第四遍了,路导演喊:“各就各位啊,再来一次”
葛大业也很无语,这么一个简单的镜头居然拍了四次,可是他绝对想不到,这个镜头这一次也不一定能拍成功。
因为丁秋峰骑着自行车,这一次没有说台词的机会,所以前半部分顺利通过,这一次,葛大业拉住了一个人,正是迎面走来的刘俊瑶,葛大业就问:“你有没有看见一只小狗呢”
刘俊瑶还是比较淡定了,他摇摇头,说:“没看见啊”
这都没问题,可是,就在这时,刘俊瑶突然把脸转向了摄像机的镜头,并且还做出了一个微笑。
说实话,刘俊瑶长得挺帅的,这一个微笑也很帅,可是,看镜头是路人甲的大忌,立刻,陆导演又发出了一声雷鸣般的大叫。
“这都哪儿招来的奇葩,看镜头干什么,你以为你自己很帅吗”陆导演盯着柳炎说,“这种基本常识,难道你就没告诉他们吗”
马大宽朝着刘俊瑶跑了过去,说:“哎呀,你看镜头干嘛”
刘俊瑶说:“我当然要看镜头了,要不然,观众怎么能看见我这张帅脸呢”
马大宽和柳炎一起很无语,马大宽对柳炎说:“不好意思啊,要不我这几个同学都撤下来吧,看来他们不是干这行的材料”
柳炎叹口气说:“那怎么行,现在群众演员人手不足啊”
这时候,送餐车开到了,一看时间,都到了中午,该吃饭了。
柳炎只好让剧组的人都休息一下,大家先吃饭,吃了饭再继续。
说这些话的时候,柳炎一直都陪着笑脸,马大宽觉得,干这行还真挺不容易的。
大家开始站在餐车前面领盒饭,赵鹏飞对于吃饭那是相当的积极,排在第一排,抢着给大家领盒饭。
路导演经过餐车的时候,死死地瞪了几个人一眼,低声说:“演戏不行,吃饭倒是很踊跃”
赵鹏飞听见了,想要反驳几句,被马大宽拦住了,这不怪人家导演不高兴,的确是他带来的人演技也太差劲儿了。
吃了中午的盒饭,休息了半个小时,继续拍摄之前那个镜头。
路导演本来打算,这个镜头最多花费1个小时就拍完,没想到,一直拍到了下午5点,才算是满意收工了。
好在拍电视电影用的不是胶片而是数码硬盘,要不然,这一下午拍下来,胶片都不知道要报废多少卷了。
第156章:郑钱打眼了
秋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是凉爽,来古文化街游玩的客人也特别多,尤其是在周末。
不过,组团来旅游的客人,进古玩店一般是只看不买,在店里乱瞧乱摸,这样的客人非常烦人。
李槐树和老顾干脆把店门虚掩上了,坐在里面喝茶聊天,门上留了一条缝隙,只要是常客或者老客户,依旧可以进来,并不妨碍做生意。
这一天又是周末,下午,作璞轩里来了一个客人,应该说是同行。
此人的名字叫做郑钱,就是在新店开张的时候,那个来店里找茬儿的郑钱。
郑钱戴着一副圆眼镜,依旧是穿着流里流气,有种二货的感觉。
李槐树和老顾一看到这个人又来了,就是气不打一处来,老顾就问:“哎呦,今天是什么风把郑老板给吹来了啊”
李槐树也冷冷地说:“是啊,郑老板,你不是又来踢馆吧,怎么这一次,就一个人来呀”
郑钱听出了二人的挖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嘿嘿,熟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咱们不打不相识吗”
李槐树说:“那么,听这话里的意思,郑老板今天是有事儿”
郑钱说:“是啊,有点儿事情,想要请你们店里的马老板给帮忙掌掌眼,不瞒二位,我上礼拜,收了几件瓷器,都是国外回流的瓷器,证书上都盖着火印和国外的交易证明,我看着流传有序,东西也都不错,我就买下了一些,可是,拿回店里,好几个店铺的掌柜看了,都说那几件瓷器不真,是高仿瓷,我这心里不踏实,也拿不准,所以,我很想请你们马老板,不,马老师,上我店里给看一看,不知道马老师在没在店里呢”
马大宽的确在店里,正在2楼画画呢,听楼下一吵吵,已经从小楼梯上往下走。
说实话,对于郑钱这个人,马大宽是从心里比较讨厌的,不单是长得丑,而且穿的衣服也那么难看,非常没有品味的一个人。
但是,既然人家郑钱厚着脸皮来店里求助,为了与其他店铺和谐相处,马大宽也不好拒绝。
“郑老板,关于瓷器的事情,我也不是太熟悉,”马大宽走下楼说,“我可以去你店里看看,也不一定就能看出问题来。”
“马老师水平高,整条街上的人都知道,你就别谦虚了”
说着,马大宽就跟郑钱出了作璞轩的门,朝着郑钱的小店里走,后面还跟着李槐树,也许是一起去看热闹。
很快,三个人就来到了郑钱的店铺,柜台上,已经摆着几件瓷罐和瓷碗,旁边还有一个放大镜。
看这阵势,大概是刚才郑钱一直都在研究这几件东西,结果拿不准,心里着急,没办法,就只好厚着脸皮去找高人了。
马大宽不用放大镜,因为这几件瓷器一看就不真。
不过,这类高仿瓷有个特点,属于回流物品,都是当年,我们的店主忽悠老外买走的,结果,这些瓷器在外国待了几年,又被我们国内的一些有钱的烧包,千里迢迢奔国外又把那些个假货倒腾回来了,弄张发票,过海关时戳上一个火印,这似乎就表示流传有序了。
这些假货回国以后,偏偏有一些拍卖公司对国内老百姓手里的宝贝挑三拣四嗤之以鼻,可一见着火印和国外交易证明就如获至宝,拿着就拍,而且还十拍九成交。
尤其是最近一两年,这类所谓“海归”的瓷器,还在市场上非常抢手。
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售假,在当时,还有一些人专门倒腾这个,比如韩国和岛国的文物贩子,从我们国家买了一些工艺品或者赝品,带到国外转一圈儿又卖给我们自己人。
不过,在当时,这种骗术属于新鲜事物,很多人都不了解,连古玩店的店主都不了解,比如郑钱不就上了当了,以为国外回来的必定都是老东西。
要不是马大宽以前开古玩店经历过这类事情,或许他也看不懂里面的门道。
记得在很多年之后,马大宽看过一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