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 / 2)

赵四娘家 璇源 2234 字 2023-10-14

gu903();赵四娘心里咯噔一下,眼珠一转,笑道:“哥哥,虽说宁国有钱,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钱呀我师父说他们那儿也有吃不上饭的穷人呢”

“当真那里可是宁国呀不至于还有人饿肚子吧”赵三郎不信道。

“傻孩子,你是没出去过,不懂外面的世道呀这世上有有钱人的地方,就会有穷人呀不然有钱人的钱从哪儿来呢”姜老爷子叹道。

“是呀,人说皇帝家还有三门穷亲戚咧宁国有穷人不稀奇。”杨氏也道。

好不容易快把这个谎圆过去了,一旁的赵三娘又发问道:“四娘,要说这做菜的方子是你师父教的,那你刚刚拉面的手艺呢那可不像是教了就能学得会的呀”

赵四娘心中叫苦不迭,暗暗埋怨自己显摆得太过了,只得继续瞎编:“教一次当然学不会了我师父感念我对他的救命之恩,三天两头就来咱们赵家村教我本事。这手拉面的功夫师父亲自敦促我练,我足足练了三个月,还只是练了个皮毛。要让我师父拉,能拉成头发丝细呢”

“头发丝细”众人震惊了。

“是呀,不过那得用宁国的面粉,咱们燕国的面粉最多能拉到棉线粗细。”赵四娘胡扯道。

只见众人都露出一副果然是宁国的东西好的表情。

赵四娘暗暗擦汗,果然撒了一个谎就要用九十九个谎话来圆啊她的这个谎漏洞百出,再问下去就要露馅儿了还是赶紧转移话题吧

正文第十九章商议出路

赵四娘一脸正色地问道:“外公,我听舅舅说他平日里在码头上搬货,每天能得五十个大钱,还给包一顿晌午饭,是真的吗”

“不错,不过那是给苏记商行搬货才能得的待遇。要是给别家搬货的话,多的也有五十文,少的就只有四十文,不过都不给包晌午饭。”说到这儿,姜老爷子叹了口气:“昨儿就是听说苏记商行来了一批货,你舅舅才跑到码头上去搬货,结果”

赵永忠见赵四娘哪壶不开提哪壶,猛给她使眼色,让她不要再问了。赵四娘只当没看见,接着问道:“那苏记商行经常有货过来吗给的晌午饭又是什么呢”

“苏记是咱静海县,不,应该是幽州最大的商行,每隔那么三五天就会有货过来。晌午饭嘛,一人给发两个白面馒头。”姜老爷子道。

“唉,你舅舅他孝顺,不管是不是给苏记干活儿,都只吃自己带过去的干粮,苏记发的馒头每回他都带回来给咱们老两口吃。”杨氏插口道。

“那舅舅带些什么做干粮呢”赵四娘接着问道。

“家里哪能给他备啥好东西只能给他两个窝窝头,有时他连窝窝头都舍不得吃,偷偷拿着两个番薯就走了”杨氏叹道。

“干嚼干粮那不是噎得慌,有没有东家会供点儿热汤,或是有谁在码头上卖点儿热汤呢”赵四娘打破砂锅问到底。

“东家给两个白面馒头已经是仁义了,哪能再让他们备热汤呀卖热汤的我也不曾听说过。”杨氏说到这儿,忍不住落下泪来,哽咽道:“干嚼干粮可不是噎得慌吗干那么重的体力活儿,连口热汤都喝不上,就只能吃着堵嗓子眼的干粮唉,这么孝顺的好孩子,老天怎么就不长眼,让他伤了腿了呢”

“四娘,没事儿问这些有的没的做啥”姜氏见赵四娘把杨氏惹哭了,忍不住斥责道。

“娘,我只有问清楚了,才能知道在码头附近开个面铺是成还是不成。”赵四娘道。

“啥面铺”众人都忍不住惊呼出声。

“是呀,我在想码头上干活儿的人吃的这晌午饭,不管是东家给的也好,还是自己备的也罢,基本上都些是干巴巴的干粮。要是我们在码头附近开一个卖汤面的铺子,说不定他们中会有人愿意花钱来吃呢”赵四娘解释道。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开铺子做生意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想都没有想过呀

“这四娘啊,在码头上搬货,虽说一天能赚个四五十文钱,可那些都是血汗钱。你不知道,在码头上干一天活儿累死个人,家境稍微过得去点的,是不会去码头上搬货的。恐怕恐怕他们不会有人愿意花钱买面吃呀”赵永忠虽然不想打击女儿的积极性,可是做生意是大事,听着这主意有点不太靠谱,他也只能出言阻止了。

“是呀,今儿咱在镇上吃一碗清汤面都要五文钱。虽说你那肚肺汤不值什么钱,甚至比那清汤成本还要低些,可奈不住白面它贵啊在码头上卖面,估计它卖不出去呀”姜氏表示反对。

“不见得,我看这主意中”这时从隔壁传来姜华洪亮的声音。

原来杨氏在给姜华送完晚饭后,忘记把房门带上了,刚刚堂屋里的对话姜华听了个一清二楚。听到姐姐姐夫纷纷出言反对赵四娘的主意,他就忍不住出声了。

“舅舅,你还没休息呀”赵四娘在一阵反对声中,好不容易听到有人赞成,当然要抓住这个契机。于是她像小蝴蝶一样飞进了姜华的房间。

众人知道,在码头上搬货的姜华能够接触到南来北往的人,颇有见地,想要听听他的意见,便也跟进了屋子。

“舅舅睡了一整天了,哪里还睡得着我原本听说今儿晚上这么好吃得肚肺汤面是你做的,心里还有些不信,后来才知道原来咱们四娘拜了名师啦”姜华笑着对赵四娘说道。

这时见众人都进来了,姜华正色道:“我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因为自从朝廷下了禁海令之后,不能再走海路,有不少商人改从咱们姜家滩码头上岸。我经常听他们抱怨说咱们码头上啥都没有,坐了那么久的船好不容易上岸了,想吃口热乎的,还得跑到镇上去。咱们要真在码头附近开个铺子卖面条,就算搬货的人舍不得买,他们也会买的。”

“就算是卖白面做的面条,我也没有打算像镇上一样卖五文钱一碗。”赵四娘见舅舅力挺她,就忙把账细细算给众人听:“在咱们幽州白面一般卖六文钱一升,按林家面馆里每碗面条的分量来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