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2 / 2)

所以,想要做生意,肯定还要买稻米,二房的稻米也快要用完了,看来要再买一批了。

只是这次,元氏吓怕了,又怕正房那边出什么幺蛾子,不敢再在村里买了,索性娘家的稻米多,那只能回娘家那边买了。

崔氏和李猛在农忙季节,也没有停下做生意的脚步,依然忙着镇做生意,家里的活儿也不做,黄氏也不能咋样,自从不让孙子去念书后,这个儿媳一直在对着干,大概是亏欠,韩氏在和黄氏抱怨时,黄氏竟然沉默了。

下雨天,黄氏也忙着晒稻谷,韩氏在她耳边叨叨了很久,她依然不去谴责崔氏,即使崔氏挣了银子,很少交到公,她也不敢。

小儿媳妇真的疯起来,谁都拉不住。

大房懒惰,李奕章也是个偷懒的,一到农忙时节,每天不着家,根本不愿意帮忙,桂丫又要照顾家里,自然不能去地里帮忙,仅仅是李邦和李老汉,还有韩氏从帮忙,压根做不过来。

十几亩地,南方多雨,大小暑第一天,天气好,整个时节天气都不会太差,若是赶巧遇到下雨,整个时节都是雨多的,晒稻谷都很难。

二房勤快,田又少,三亩地,小暑天气好,赶巧是小暑收拾完毕,可正房那边,是十几亩地,三个人,累得够呛,整个小暑都在忙,也只是能收下一半的粮食。

小暑天气好,一般是大暑天气差,到了大暑,又来了大风,把稻谷吹倒了,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雨,稻谷在地里发了芽,太阳一出来,又有了温度,地里没收回来的稻谷,立马发了芽。

一发芽,绿油油的一片,减产是小事,怕以后地也不好犁了。看着二房这边连地都犁好了,而正房这边,还有一大片倒下的稻谷

周围不少人家,也因为勤快,将地里收拾得妥妥当当。

李老汉气得把一大家子叫去,等太阳出来了,三房必须和大房一起去收稻谷,李奕章若是再跑出去,打断腿,不许进门了。

、241第241章为啥不让他帮忙

241第241章为啥不让他帮忙

崔氏和李猛不敢违抗李老汉,只能应下,做生意还要用稻谷,他们也不能太过分。

连续两个月下来,三房两口子去镇摆摊,一共能挣到二两银子,若是去镇打工,也是这么多,摆摊还更累。

可是崔氏一直觉得自己一定能将生意做大,即使薄利,即使辛苦,她也要坚持,崔氏铁定了心。

当然,这些不让其他人知道,韩氏以为崔氏挣到了很多的银子,家里的地也不收了,肯定是挣到了大钱,所以趁着下雨天,没法出去干活,想质问崔氏,想从她的兜里把钱拿出来。

可事实哪有那么简单,崔氏才懒得理跳脚的韩氏,她躲在自己的屋里不出来,韩氏在外面一直挑衅,让整个李家成了笑话,李老汉一直以来都不会计较儿媳妇的过分,今天他着实不想再忍下去,旱烟丢在一旁,责骂韩氏。

韩氏觉得自己辛苦割稻谷,半个多月下来,风里来雨里去的,已经够累的了,不说是要功臣,但也是没功劳也有苦劳的,李老汉这么责骂她。

韩氏又和李老汉吵了一架,黄氏看儿媳妇不尊敬老伴儿,又出来怼了一顿韩氏,乡村交响乐,是这样可笑。

当然,吵架的时间过得很快,三天后,天气放晴,李家一大家子下田了。李奕章和李奕淳也被抓去了,以前李奕淳看到李奕章这个哥哥不下田,他也不去。

现在大家伙都去,加起来也有七个人,速度不是盖的,一天下来,已经收好了两亩地,还剩下四五亩这样,明儿,两个女人把稻谷打出来,剩下五个男人去地里,如此算下来,大概三四天便可以做完。

李老汉仿佛找打了出口,在一团迷雾当,寻找到了出口,他松了一口气,还好是赶了时节。

第二天,依然是艳阳高照,李家一群人都下地了,这次李老汉态度很强硬,谁都不敢抱怨,只能闭着眼睛,努力收拾地里,崔氏和韩氏在家里打稻谷,腰酸背痛的。

第三天,没有前两天天气那么好了,在午时,下了一场大雨,六月天,像孩子的脸,变得很快,前一刻艳阳高照,下一刻便大雨倾盆。

倾盆大雨下来,雨滴落在稻谷,让稻谷又沉重了起来,李家倒霉,次来了大风,田地的稻谷几乎都倒了下去,这次下雨下来,彻底全倒了。

若是再不早点收拾完,可能全都发芽了,发芽了可不能拿去交租子,也不能卖出去,只能吃,半年才吃了好几个月乱七八遭的稻谷,下半年还要吃

韩氏的脸闪过一丝不耐烦,晚的时候,正在吃饭,乡下人也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所以韩氏抱怨道:“爹,为啥不让老二帮忙,老二这么多人,他家的地都犁好了,玉米都种了,咱家啥都没做,他也是您的儿子,不能帮帮您我可是听说了,元氏带着孩子去元家村帮忙了两天。”

、242第242章有事

242第242章有事

韩氏和崔氏动作都不快,即使用尽力气,家里的一摞稻谷,也不能打出来,眼看着天气时而下雨,并不好,她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做好。

以前十几亩地,老二动作快,割稻谷也快,力气大,也能挑。走路带着风的庄稼汉子,十几亩地在他眼里不是事儿。元氏动作更是不必说,打稻谷有技巧,动作快,一摞稻谷在那边,可能一个早完了。

韩氏和崔氏加起来,未必能够做完,所以韩氏看村里一个个的,都已经完工,地里的粮食又是等不得的,所以她着急,想要让二房帮忙。

李老汉心一动,夹菜的筷子一顿,说道:“明天我去老二家一趟。”

李老汉自然知道不该如此不要脸,再去打扰二儿子,可是地里辛苦种出来的粮食,总不能平白糟蹋了。

粮食面前,脸面算个啥

于是,李老汉想着要让二儿子帮忙,二儿子动作快,若是一家过来,有如神助。

韩氏达到了目的,微微一笑,愉快地吃了饭,崔氏听闻,却冷笑。

她不像韩氏天真,想要二房过来帮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二房早不是那个随意人人揉捏的二房,他们已经独立出去。说得难听点,叫翅膀硬了。

韩氏以前那么对待人家,真以为别人没脾气

二房过来,崔氏都能直播。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家子都没出门,李老汉去了二房那边,却吃了一个闭门羹,李奕安和李奕权去山砍柴去了,周家做房子,要做饭,花柴火,周礼和李桂川很少去捡柴火,一般都是用二房的。

李奕权兄弟力气大,十几岁的少年,有使不完的力气,所以默认了妹妹和妹婿的懒惰,经常去山捡柴火。

元氏和李海去镇摆摊,小三小四去隔壁村念书,二房竟然空无一人。

无法,地里的稻谷等不及,李老汉第一次踏进了周家,至少周礼这个孙女婿还在,人高马大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