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混同江两岸,三箭之地,一如忽汗河之例如何”阿骨打这时才突然想起了什么,决定做一点小小的补充。击掌方落,手掌犹疼,对吧
于艮先是若有若无地摇了摇头,终于略带无奈地举起了手掌,“混同江一如忽汗河,三箭之内兄弟共有。土民任其择主,两军不动刀兵。着为永例,兄弟既逝,子孙继之”
沃淩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先是挠手心,后来又抠手心,现在就变成了掐手心。翻译起来也是漫不经心的,好在有急于表现的兀术作补充。
于艮基本上能够听懂女真语,知道兀术的翻译大致靠谱。阿骨打略作琢磨,也觉得没什么不妥当,兄弟两人的大手,再次高擎三击掌。
阿骨打的第一句话,算是答应了于艮的要求。第二句,算是补充协议,也是扩大了协议范围。而于艮那句话,只是操作细则和时间界限那就是一万年
会盟至此,双方终于达成了一个略有操作性的协议。
阿骨打还真是不吃亏啊忽汗河大部,目前掌握在阿骨打手里。让给于艮用,甚至双方共有,也算是付出代价了吧。
不过呢,忽汗河才有多长混同江也就是松花江又有多长忽汗河只是松花江的支流而已,还不是最大的,其长度、流量和流域面积均是不可同日而语。
而越里吉地处混同江中游,整个五国部都在混同江的中下游讨生活,至少是拥有半条混同江吧。越里吉至阿勒楚喀这一小段,就算是双方共有吧。而阿勒楚喀之西之南的混同江,却在大辽的领土内。
呵呵,阿骨打拿了大辽的半条江,换了于艮的半条江,算盘打得精啊
换言之,忽汗河流域,只占女真领土的一小部分。而混同江中下游流域,却是五国部的全部
所以,于艮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协议,以全兄弟之谊。
实际上,于艮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哥要的就是混同江哦
沿混同江,也就是松花江逆流而上,可直达其南源长白山。
而东北排名第三,全国也能排入前十的辽河,其支流与松花江支流最近处相距不过百公里。最重要的是,辽河注入渤海湾,渤海湾何处去不得
松花江没有沟通辽河,实在是造物主留下的遗憾。
若是松辽沟通,则水路运输可以起于渤海湾,止于北海和日本海,贯通整个东北境,直达任何重要区域。古代居民都是逐水而居的,重要城市当然也建在河边。
如此一来,中央政府对东北三省的控制力将有质的提升,东北三省的历史也将安全不同。最起码,应该没有我大清努啊尔哈赤什么事了。
历史上的我大清康熙朝,倒是实现过松辽联运,由辽河运军粮直上瑷珲。瑷珲也就是后世的黑河市,因瑷珲条约而闻名于世。瑷珲条约是清末各不平等条约中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一个。
不过,康熙朝的松辽联运,在两河支流之间,尚有五十公里陆运,并未开挖运河。正式提出松辽运河概念的是孙中山。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把在辽河与松花江之间开凿运河,作为全国实业计划的一部分。当然,孙中山的事情,也就是说说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辽河航运,五十年代有松辽运河开发可行性报告。八十年代又有东北地区“北水南调”提议,也就是调松花江水济辽河
于艮了解这些,是因为一个天涯热帖,东北的筒子们火大了。康熙朝的五十公里陆运,此时已经沧海桑田变成了百余公里。即使百余公里的运河,放在国家层面也不是多困难的事情,参考近两千公里的京杭大运河。
松辽运河始终未能开挖,自然是因为国家忙不过来,边边角角的小事先搁一搁。从湖北调水入京,这多大场面,首都人民不是已经喝上长江水了吗当然,黑龙江的筒子不愿给水,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结果就是辽宁的筒子喝不上松花江水,一直渴得不行。
呵呵,哥来到古代了。虽然没去实地考察,但想来此时沟通两河,距离肯定是低于五十公里的。古代好啊,没有拆迁成本,老百姓的苦力也不要钱,阿骨打也不吝啬水源。哥何不就此解了辽宁人民的千年之渴
渤海湾那是什么地方环湾皆是宝地啊出湾则经略黄海,运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棒子半岛,殖民大倭奴国扯远了。
于艮设计的宏伟蓝图,就是以渤海湾为核心的。由渤海湾直通越里吉,这是一条重要的运输命脉。而越里吉将是东北地区物流中心,也是北方的大本营。
越里吉早已是区域交通枢纽,西南通往阿勒楚喀,北上通往铁骊,东北通往盆奴里直至极北的剖阿里。现在的交通,当然指的是陆路。
于艮则更看重水路交通。水运的规模和成本,远非陆运可比拟。后世当中,从美鬼海运到上海的成本,还低于上海到北京的陆运成本。待商业王国建立后,各种东北资源就要在越里吉聚集,尽可能的利用水路运输
“沃淩,带纸了吗”于艮觉得,口说毕竟无凭,还是落在纸上比较好。
“没有”沃淩没好气地回答。出来打雪仗,带纸笔干嘛
“师父,我备了”兀术又一次大声叫喊。今天实在是太长脸了
与阿玛会面之前,兀术绞尽了脑汁。带上纸笔,其实是为了给阿玛演示拼音文字的。师父说过的,“文字是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也就是说,文字对女真人的后续发展,具有脱胎换骨的巨大效能。
而沃淩发明的用拼音来书写胡里改语,当然也被兀术学到。女真语和胡里改语,本来就系出同源。所以,兀术要向阿玛显摆,显摆之后要向全族推广。兀术相信,以阿玛之智慧,完全可以看出文字的重要意义
兀术以最快速度取了纸笔过来,于艮就把执笔的重任交给了他。而且用的不是惯常的铅笔,于艮从自己口袋里取了签字笔给兀术。搞得阿骨打等人直愣愣地看着于艮的迷彩服口袋。
协议内容就是刚才那几句话,兀术先用汉语书写了一遍,又用女真语书写了一遍,当然都是拼音,然后得意洋洋却又一本正经地解释给阿骨打听。
阿骨打果然眼前一亮。这东西要是学会了,在行军传令中太有用了应该不难学的吧,兀术这种脑瓜子,也才学了一个来月
兀术书写之后,沃淩验证无误。于艮又让兀术抄了一遍,算是一式两份,反正就是从数学作业本上撕下来两张纸。可惜没个章子啊阿骨打也不像是个有玉玺的。
“那个谁,你过来”于艮指了指阿骨打背后的壮汉。那壮汉立即“duang”、“dua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