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2 / 2)

大宋忽悠 夹袄 2285 字 2023-10-15

五千言诵读完毕,李文士居然入神,一时间还脱不了文青。

于艮问沃淩,“可听懂了”

“没听懂。”沃淩老老实实地回答。

“世上学问甚多,穷一生所学,亦不过九牛一毛。你可明白”于艮轻巧地点拨沃淩。

不过呢,李文士也有点拿不准,上师这是点拨谁呢好在上师的下一句话,就让李文士的一点浮躁归了学海,上师可谓知人也

“李先生浑身书香,俨然一幢移动图书馆,你须潜心向学,切不可临宝山而空手归”

这番话就说到李文士心里去了,移动图书馆吗呵呵,新颖,略贴切沃淩这孩子,有点浮皮潦草,不懂得尊重学问和学问之人啊当然,小孩子嘛,才多大点,学生岂能与她计较上师不可责之过甚。

沃淩的下一句话,却让李文士大吃一惊,“明白,师父。可是,我也能讲道德经了。”

“且讲来”于艮也是无奈。

沃淩说话时的那一记白眼,于艮知之甚详书香是没闻到,汗臭就有一些

“道德经凡四千九百九十九言,五千阙一;八十一章,九九归一”沃淩也不拿捏,当即站起身来,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开讲。虽然肚子不太给力,神态却学了七八分。

李文士愣在当场貌似刚才我所讲的内容,沃淩一字不差地复述了出来连同我对小苏学士的追忆,也学得惟妙惟肖

复述完毕后,沃淩又翻了一记精致的白眼,这回是正中李文士,不存在误炸这,这,这也太顽皮了点

“李先生,我未曾给沃淩讲过道德经。不如先生另择一生僻者,传授沃淩可好”

于艮这句话,又说到李文士心坎里去了。你说没讲过,那就是没讲过喽另择一生僻者授之也好,恭敬不如从命。

扪肚皮就是翻书。李文士酌量了一番,也不能太欺负小孩子,就讲一讲离骚吧,并不算太过偏门。当然,开篇的引言不能忽略,不同人讲相同文,引言自然不同。

“汉书地理志载,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显名。文心雕龙辨骚云,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接下来,李文士就有了屈原的幽怨,“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然后,就是沃淩的表演时间了。李文士的嘴巴张开来,忘了合上。

“此为拼音,是我所创,本为汉字注音之用。另辟蹊径,不甚工,却是方便小娃娃启蒙。不想沃淩学会之后,居然依此创造了胡里改语的拼写。其实这也是创造了一种文字,虽然粗劣,还算实用。”于艮的表情很诚恳,甚至轻描淡写的,似乎不值一提。

李文士却是如闻惊雷。汉字传为仓颉所创,历经数千年流传至今,历代先贤不断予以完善。而今亦有契丹文、西夏文之创造,却是因了汉字,依样画葫芦而已。李文士虽然对后二者所谓文字,皆是纯熟,内心实鄙视之。

这也算是辽地汉儿深层次的自豪感吧,虽然受契丹人统治已经两百余年。汉文明之博大精深,岂是胡儿所能理会得画虎类犬,徒惹人笑尔。

拼音却是不同。从音而制,类似反切却另有成套符号。单表音,不表意,完全是另起炉灶,这是真正的创造,继仓颉之后

上师之大贤,受得学生一拜

胡里改人本无文字,沃淩首创以音拼之,族人习而知其意。虽然远不及汉字之精深,亦是善莫大焉,功莫大焉。沃淩之大能,亦受得学生一拜

“至于过目不忘,过耳成诵,小技尔。”于艮轻轻地摇了摇头。虽然内心里对此等学霸实在是佩服得紧了。想当年考研时,若有一二成这桩小技,还用得着累成狗吗

沃淩过耳成诵的天赋异禀,是于艮在教授汉字及拼音中逐渐发现的。任何东西,沃淩都只需学一遍,然后就可以大差不差地讲给兀术及其他弟子听

可是捡着宝了,所以于艮整天把沃淩抱在怀里宠着,压麻了腿也在所不惜,没承想,今天此技能还有别的用场

两拜之后,李文士居然萎顿了下去。

相形之下,过目不忘果然是末技不值一提。一壁厢是莹莹之火,一壁厢是日月之辉,寻常刻书匠居然胆敢叫板苏黄米蔡

李文士化万卷书于腹内,“晒书”虽为笑谈,却并非吹牛。别人称其吹牛,李文士但笑而已。成年之后,李文士即脱离了俗务,不科考,不出仕,不婚配,不授徒。阅尽天下书,游遍天下景,放浪形骸,东走西逛

人生最大的打击就是,自家生平引以为傲的超卓能力,与人相较,居然一钱不值

上师阿布卡赫赫也就罢了,人不与神争。而沃淩,不过一介十龄女童,出自边鄙野人

“李先生不必妄自菲薄。我有离奇经历,沃淩是天赋异禀,均不可以常人视之。李先生读了一肚子书,难道就没用了吗”于艮笑了笑,半是开导,半是斥责。

难道,还有用吗李文士两眼发直不聚焦。

“沃淩虽可成诵,却不解其意。不如先生教沃淩读书,沃淩教先生拼音如何”于艮打击了人家半天,还得伸手捞出来,把人整傻了太不划算。

于艮倒是想自己教呢,恐怕还得沃淩自己背出来道德经,于艮瞎估摸着给解释下,怕也难免胡诌八扯。离骚呢,连胡诌八扯都够呛傻子才能背诵这么多东西呢

学生越来越多,传统文化需要教授。于艮知道自己的斤两,还是不要误人子弟了。不过呢,领导干部只须知人善任,何必事必躬亲诸葛亮不是累死了吗复兴汉室的大业也没咋的。

这回,天上掉下来个胖老师,可得留住了,这穷乡僻壤的老少边穷之教育事业,难啊

“当不得上师以先生相称。学生乃辽东人士,姓李名处能,表字任之。上师可直呼学生的名字。”李文士深深一揖,自报家门。

“任之,过谦了”于艮扶起了李处能老师。

“上师,其实我刚才吹牛了,记忆力比常人略强一些罢了。读书多了,融会贯通,自然记得。远非沃淩可比。”李处厚貌似卸下了包袱,恂恂然如似不能言语者。

“任之可知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于艮让李处能坐下叙话,开始布置工作。

李处能作揖道,“此昌黎先生之原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意即春秋以礼来判别夷狄与华夏,凡合礼,则夷狄亦可视为中国。反之,则华夏亦可视为夷狄。”

“夫子之谓礼,意即周礼。周亡,礼归于鲁。鲁亡,礼归于夫余”李处能老师还真是举一反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