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现在新酒坊的全套设备,如此简陋就已经是投入了一万块钱,再加上酒坊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各种瓶瓶罐罐的支出,整个酒坊也是花费了两万块钱才建立起来的。
刘家宏无法想象,一个中型的米酒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酿酒设备价格几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刘家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搞定的。
几方面的投资一算下来,刘家宏顿时得出了一个令自己都有点咂舌的结论。若是想要把酒厂建起来,没有百八十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除了资金问题之外,对酒厂前途影响最大的就是产品的销售问题。
刘家宏知道,像散装米酒这样,在青山县、青州市这样的特定区域之中,有着良好的传统市场,因此,刘家酒坊的产品才有了生存的空间。另外,刘家酒坊的产品经过特殊的发酵之后,味道确实是比较香醇,也就顺理成章地占据了足够的市场份额。
但若是刘家建厂生产瓶装白酒之后,如何打开市场这就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平时看电视和报纸,刘家宏了解到所谓的白酒企业大多都是凭借着大量的广告在消费者的心里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带动销售。
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广告和进行渠道建设,哪怕你生产的产品再好,在短时间之内也是无法打开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市场。
现在,已经不是那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
这年头,凡事都是讲究一个知名度,有了知名度之后,事情就好办了。
就比如,这两年白酒市场上很秦池和孔府两个品牌,为什么销量节节攀升不就是因为舍得巨大的投入,在广告上做文章嘛。
秦池在央视的广告招标之中投入巨资,一举夺下当年的标王,带动了整个厂子的销售如同火箭般蹿升。若不是广告的效应,秦池酒厂恐怕还在泥潭挣扎嗯。
而孔府酒厂则是很好地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大力宣传孔家的文化传统,在酒文化上做足了文章。大量的广告投入、巧妙地结合孔子的名气,让孔府酒厂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如鱼得水。
刘睿作为一个米酒行家,平时也是对白酒市场上的变化诸多关注,一些行业明面上的情况也是略知一二。
在刘家宏看来,无论是哪种情况,酒厂要想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刘家酒坊别的不缺,就是不缺钱
这也是刘家宏对刘睿所提出的计划非常不看好的原因所在。
另外,要想兴建一个大型的酒厂,管理就必须跟得上,刘家宏可不认为儿子高中都还没有读完,就能够担当这样的责任。大型的酒厂可不是小小的酒坊所能比拟的,需要涉及的事情非常多,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玩转的。
想来想去,刘家宏发现要想办厂,自家无论是资金、销售渠道、管理水平都不是那么适合,只能是暂时押后了。
听到父亲的分析,刘睿这才明白,办厂还真的不是过家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不过,即便如此,刘睿也没有放弃兴办酒厂的念头。在他看来,越是有难度的事情,若是将来做成之后,岂不是拥有更大的成就感
从现在开始,刘睿就要往着这个目标努力,在资金、管理水平和销售渠道的建设上进行慢慢的积累,酒坊和休闲农庄就是他最好的试验田
有了梦想,人就会有了动力
正文211章春暖花开
第一次和父亲讲起开办酒厂的事情,双方并没有达成共识。不过刘睿并没有气馁,依旧是把未来的目标定在了建立大型酿酒企业,将来的一切行动都是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看到儿子似乎已经偃旗息鼓,刘家宏心头的紧张也就逐渐地放松了。当然了,刘家宏知道刘睿并不是那种轻易放弃的人,不过刘家宏还是希望儿子能够更加慎重的考虑。
毕竟开办企业不是过家家,并不是脑袋一热,一拍脑袋就可以进行的。
刘家宏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自己儿女双全,夫妻和睦,大儿子能干,小儿女聪慧,没有什么烦恼的事情。家里的酒坊按照现在的状况,每年有个十万八万的纯收入,作为一个农民,你还能奢求什么呢
虽说刘睿不想去上学变成了刘家宏的一个遗憾,但是在刘睿近乎完美的创业表现之下,遗憾也就逐渐减轻了。
父子俩关于未来的发展出现了一丝分歧,不过并没有影响到刘家的正常运转。
每天清晨刘家酒坊依旧是在天不亮的时候就生火蒸米,早上十点多的时候就可以酿酒完毕,把米酒装上等在院子的货车上送到县城。若是客户需求大,刘家宏还会接着再酿造一锅,以满足市场的供应。
因为刘家酒坊的产品口感香醇,即便是喝醉了也不会上头,已经逐渐地在青山县城和青州市区打响了一定的知名度。不少的大排档以及饭庄,已经开始和销售商指定订购刘家的米酒。
为此,刘睿还特别让外公写了刘家米酒四个大字,想办法喷到每一个送出去的酒桶上。就这样,刘睿正在逐渐地创立属于刘家的品牌。
当然了,将来兴办企业的时候,注册的商标就要另外取名了,毕竟瓶装酒和散装米酒是两种不同的产品,概念上完全不一样。
才过正月初五,刘智和彤彤就已经离开家里,提前到学校补课。这些年,教育部一直申明要减轻学生的负担,不能补课,但是实际上执行并不到位。
不过,升学的压力就如同是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家长、学生和学校的头上,让他们几乎是喘不过气来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