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解决之道(1 / 2)

扶苏听到樊牧的问询有些沉默,脸上同样带着茫然之色。

显然他对于这些贵族的事情同样没有考虑过。

这事实上是因为商君变法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了,当初的商鞅变法将天下的田地性质彻底给定了下来,从而结束了延续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井田制”,从而变成了“私田制”。

从井田制变成了私田制,可不单单是更改了一个制度,而是彻底的将土地的性质给改变了。

从前,那些田地哪怕是天子分封给了诸侯、诸侯分封给了卿大夫、卿大夫再次分封给了士,可事实上这些田地依旧是属于“天子”的私产,所以这个时候又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样的说法。

因为无论田地到底分封给谁,他最终都是归属于天子的。

后世也同样如此。

但这田地的归属也好、分属也好,事实上有一个真空期。

秦朝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横跨了数百年的时间,就是一整个真空期,或者说叫做“探索期”。

周的制度是从上古商夏之时延续下来的,也是慢慢演变的,这其中虽然出现了夏的“王”,商的“王”,周的“天子”之演变,但事实上依旧是“奴隶制”的演变,所以土地性质没有更改。

可秦不一样,秦是华夏古代从奴隶制到封建制演变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所有的制度都是被打碎,而后要重新建立的。

皇帝制度是如此,朝臣制度是如此,地方制度也同样是如此。

秦存在的时间太短了,所以这些旷古绝伦的制度事实上没有彻底的塑造完成——始皇帝以及李斯等人的先后逝去让秦和天下失去了演变的“源头”。

而后高祖登基之后,一切更是稀碎。

所以才有了皇后的权力可以比肩皇帝、封国的权力甚至可以比肩当初邦周时期的诸多封国的事情。

如今秦的土地制度便是这样。

后世的土地兼并为何可以时不时的得到缓解?

一来是因为上层的统治阶级时不时的会发动变法,目的是为了拯救自身,但拯救自身的同时也拯救了黔首们。

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造反。

是的,造反。

旧的会逝去,新的会建立。

在新旧交错的时候,土地便会重新变更——即新的皇帝不认可你手中的土地,那么你手中的土地就会重新被划分,然后皇帝的手里就有了新的可以分发天下的土地了。

然后新的皇朝就会出现一派清明气象。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所谓的“继承”的皇朝、没有经历过天下兵戈而诞生的皇朝,他不能够厘清天下、不仅没有新皇朝的煌煌清明气象,也没有旧王朝的稳定。

反而是新中带旧,兼顾旧王朝的倾颓腐朽与新王朝的不稳固。

可现在.....

樊牧古怪的看着扶苏,脸上的神色真切的带着困惑:“为何你也好、陛下也好,全然没有这样子的想法呢?就任由那些旁的、已经覆灭了家国的所谓贵族继续占据贵族的位置?”

扶苏愣在原地,整个人脸颊上带着茫然。

事实上,不只是他。

还有此时正身处隔壁的嬴政、王翦、蒙毅等人,这些人你看我,我看你,脸上俱都是带着茫然无措之色。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