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拍摄(中)(1 / 2)

赵斐一直是位极其重视视觉感的摄影师。

《一代宗师》的时间背景跨越民国、抗战、内战。

南君策为呈现这段史诗般的武侠特意强调过,这部影片不在于故事,而是把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刻画人物身上。

他要用一个个武林的鲜活人物,去展现这个大时代背景下武林的辉煌和落寞......

镜头语言多用特写和大特写,好多镜头都顶在人脸上拍,让人物的每个表情,都能凝固成一种性格或态度,这对演员的演技要求不是一般的高。

也就是着重意象。

这正好符合赵斐,可以说这也是后者所擅长的。

通过光与影来展现嘛。

同样,这也很符合姜闻的口味。

可以说,赵斐擅长光与影的运镜,而他则擅长刻画人物。

不过,说是如此,但其实并不容易。

影片的视觉需要呈现融汇时间的沧桑、武功的奇绝、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坚守。

就要求每一帧画面,都得精益求精。

姜闻觉得特别有意思。

还是那句话……

这样拍电影才有劲!

怪不得那小子一直强调我是他的半个偶像!

影片追求诗意画面,才是一个导演的最高追求。

姜闻回头望着南君策,轻笑了一声,道:“君策,你这部电影改变讲故事的低级状态,而是追求意象,不怕别人看不懂了?”

监控器前,南君策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道:“所以我要出书啊,虽然说懂又不懂在于眼光,但若是让观众看得一知半解,那就不美了。”

他也不想!

但是王佳伟的模板如此,他有什么办法?

况且,这部电影,用画面和镜头语言传递天朝文化和武术神韵。

这种涉及文化和思想内核,需要用画面去艺术表达。

若是单纯酷炫的武打场面,反而落入俗套。

只能说天朝文化的太极图的阴阳鱼,文化内涵和思想性太强。

贯穿始终的“一横一竖”、“有灯就有人”……

也只能通过物、景形成的画面张力去表达。

至于人物特写,也是一样,故事里面每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状态、情绪、思想等都不同。

若是把每个人物都拍成一个样子,那就是一场灾难。

所以想在一个空间,表达清楚不同的人,不同的内心的时候,只能这么去刻画拍摄……

或许这就是艺术性吧。

只要不是艺术形式大于内容,那他一定不介意。

他拍这部电影,纠正的地方无非就是一些他自己感觉不爽的地方。

在原导演王佳伟看来,功夫动作最重要的是情绪,而不是动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