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下旬的第一天。
今日天晴,风雪暂歇。
和县,四个当地人牵着五匹满载物资的骡子,顺着蜿蜒的公路,向辽县出发。
在经过城门口岗哨查,鬼子发现骡子上驮运的都是粮食,一部分是小米、豆子等粗粮,还有一部分白面等细粮,税收登记完备,目的地是蝗军控制的县城的时候,也就放行了。
鬼子对于日战区商业的控制并不严格,甚至还有一部分鼓励——商业才是最好的掠夺,低成本且高效率。
唯有一个鬼子兵嘀嘀咕咕了一句:
“这两天,去和县的粮食好像比以前更多了。”
但这句话,并没有引起谁的注意。
···
辽县。
罗凡照例和董老板见面。
“前天和昨天,一共兑换了六千边币。”
“六千?!”
罗凡一惊。
根据小学级别的课本知识,去年十月,边币才正式发行。
和大部分货币一样,边币一开始发行,其实是很小规模的,到现在的十二月中旬初,发行时间不到两个月,最多也就发行两百万,甚至可能不足两百万。
毕竟,目前边币多是小额为主,主要作为流通辅币,其余的,先在核心根据地逐渐逐步取代法币位置,然后扩大扩展。
如今的根据地依旧没有禁绝法币,边币也远没有法币坚挺,边币生存空间不大,脆弱的根据地经济也经不起冲击。
而一个辽县,一个晋中地区人口仅仅几万的小县城。
而且还是鬼子控制的县城。
但就是这样一个县城,一天就收集兑换了六千边币,比前几天暴涨三倍还多。
“看来,货币的流通性,远超自己预料。”
他以为,以此时的交通水平,尤其是晋中地区靠近太行山脉的辽县,基本上只能靠人力畜力,现在还是冬季,货币流通的速度会比较慢,毕竟,这个时代,货币是跟随人流通的。
现在看来,货币的流通速度,远远超乎了他的预料。
想来,利润会推动并加速货币的流通。
“加大兑换力度。”
收起边币,罗凡将五千大洋交给了董老板。
两天兑换六千,估摸着后面还会继续涨,涨到一天一万很轻松,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收集边币的速度越快,他的实力提升就越快。
如果能解锁初级单兵作战能力,即便锁头不提升,他干掉鬼子的速度也能翻倍。
不过,现在有一个问题。
目前,干掉一个鬼子能爆五百大洋,昨晚,他又干掉了四个鬼子,收获两千大洋。
但不够。
董老板预期,过一段时间就能每天兑换六千边币,需要三千大洋。
后续可能每天更多。
入不敷出,有两种办法,开源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