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心计》TXT全集下载_41(1 / 2)

闺门心计 悠南桑 4722 字 2023-09-03

恰恰是木偶才合她心意。

罢,哪怕郭家和谢家都派人来看望老三媳妇,暗示让老三媳妇管点事……但这内宅掌中馈的主母,是不必换的。

祝老太太揉搓手炉子,直到十根手指都微微发烫才停下,老太太忽然点头又笑,“我一时想岔了……六丫头是女医,替孙媳妇稳了胎,我们不该隐瞒,该替她多多宣扬,擅长正胎位、保胎、生产的女医可不好找。”

“娘,六丫头应该不擅长帮妇人生产……”董氏蹙眉道,生产是稳婆的事。

“你怎知不擅长?照我说的传出去。”祝老太太瞪董氏,她才觉得董氏合心意,转眼就要违背她吗?

董氏无奈答应下。

六丫头名声不好,嫁不进贵家,再被传成同稳婆一样擅生产,怕是清白人家都不肯娶了。

……

传言散出去,小张氏的好脾气也开始骂人。

不过祝妤君心情未受影响,那些听了流言,不管怀着什么样心思,请她替家中怀孕女子诊脉的,她都喜滋滋地应下。

对于闲到发慌的有钱人,她的诊费要往上翻百倍,安一次胎,药铺能多赠一些药。

至于生产,无人来找她,生死攸关的事,脑子正常点的都不敢开玩笑。

这日祝妤君回到药铺,正坐在炭炉边烤火。

手还没热,连昭廷便乘着他那辆华丽的马车过来了。

进药铺,脱鹤氅,连昭廷坐至祝妤君身边,眯起漂亮的眼睛,凝视祝妤君静美的侧颜。

直到祝妤君拿火钳拨炭,火星子跳起来要溅到他袍摆上,连昭廷才赶紧说道:“请六小姐随我去一趟鹿鸣书院。”

第172章不记得

祝妤君惊讶地停下手。

去鹿鸣书院吗。

闻道之老先生是鹿鸣书院的院主,不过常年在外云游,听说前两月有回一次书院办讲学。

“张老太医途中遇见闻老先生,他们两位老人家同行做了伴。”连昭廷解释道。

“我外祖父也在北地?”祝妤君更惊讶了,照之前母亲收到的家书,外祖父还需大半月才到。

连昭廷点头,“对,张老太医离开江南,想绕去京城看太子,被闻老先生拦住了。张老太医这几日常与我们见面,不便暴露行踪,待事情全部安排好,再去西府看望你们。”

看望家人可以光明正大。

祝妤君让香巧拿来披风,“事不宜迟,我们快去吧。”

闻老先生在,外祖父也在,祝妤君嘴角轻扬,眼角微有湿意。

“我还担心六小姐不信我。”连昭廷很开心,“六小姐坐我的马车,里面烧了三个炭炉,温暖如春。”

祝妤君颦眉,“三个炭炉你也不怕被毒死,记得马车窗户别关太严实。”

连昭廷委屈,他又不傻,正继续软磨硬泡,千枫从学徒那得知祝妤君要出门,兴冲冲地赶着马车过来了。

“小姐,小姐,卑职来了。”

成汉去句州找兄弟,千枫暂时保护祝妤君。

千枫看见连昭廷,高兴地说道:“公子,您看卑职的坐凳,有毛皮,六小姐令人给垫上的。”

连昭廷呵呵笑,一开始让保护六小姐,千枫还不情愿,嚷嚷要换泽平。

现在呢,瞧那笑得见牙不见眼的小样儿,怕是成汉回来,都不肯离开吧。

香巧扶祝妤君上马车。

祝妤君自个的马车亦布置得暖和,宽椅、软靠皆垫两层褥子。

一前一后两辆马车往鹿鸣书院方向行去。

祝妤君拢着手,透过车窗缝隙看街面上飘舞的雪花。

安阳城鹿鸣书院,她不曾进去过。

前世随着北地大乱,鹿鸣书院关了门,闻老先生继续云游四海。

后来有几位老夫子在南方重新开书院,彼时梁朝国力不断衰退,庙堂至民间,俱是一片颓废气象,书院内的求学氛围远不及当年北地……

学院正门不能走,马车绕到右侧山道。

鹿鸣书院倚山而建,依山势分三层。

马车停在第二层空坪上,而后连昭廷和祝妤君徒步至藏在林间的第三层。

山不高,可由于天冷,云层压得很低。

走在崖边的山道,往下看是一片朦朦胧胧的云雾,学舍、亭台、屋檐全看不见,偶有生长得格外高大的松柏,从云雾中冒出绿到发暗的树尖。

若非天气实在太冷,冻得人脑子格外清醒,祝妤君会以为此处是仙境。

“终于到了,可以喝一杯热茶暖身子了。”连昭廷感慨。

一处白墙黑瓦的院落赫然在前方。

院落大门牌匾题‘昭贤’二字,往里走,青石子路两旁随意摆放了几块雕祥瑞纹的石板。

听见动静,一名圆乎乎的小书童钻出厚厚的棉帘。

“是二公子和六小姐吗,是的话快进来,别磨蹭,我要冻坏了。”小书童埋怨道。

小书童生得可爱,祝妤君上前想摸摸小书童脸蛋,被小书童一下躲开。

“你手冰,不要碰我。”

说完抬头看见祝妤君模样,小书童脸一红,“一会手热了,我再给你摸。”

小书童主动牵起祝妤君的手。

祝妤君忍住笑,扭头调侃了连昭廷一句,问小书童是不是他带大的。

连昭廷一头黑线,他是风流不是好色,何曾像书童直接上手。

“六小姐,你哪日有空,到王府我让三弟耍大刀你看,我三弟四岁,正是滚圆好玩的年纪。”连昭廷讨好地说道。

王府三公子耍大刀……

三公子是王爷和王妃的幺子,想必很受宠,连昭廷也不怕被打。

先进一道门帘,再过一处落满雪的天井院。

小书童在一扇半弧形的菱花双扇门前停下,抬手扣门,“先生,六小姐来了。”

小书童已忽略连昭廷。

不等里面回答,小书童直接推开门。

室内暖意涌出来,带着淡雅茶香。

茶香是祝妤君熟悉的,闻老先生喜欢衡山石廪。

小书童蹬掉小棉鞋到屋里草垫坐下。

祝妤君合上门,朝屋内两位令她自骨血中涌起亲切和熟悉感的老人躬身见礼。

闻老先生是她记忆中模样,发鬓如雪,白须尺长,看似寻常老人,可双目清亮,言谈举止随意却透出儒家大成之风。

她跟随闻老先生十数年,闻老先生的学问与李神医的医术,皆是她这辈子企之不及的。

闻老先生乃恩师,可这一世,老先生不认识她。

老先生朝她点点头,拿扇子去扇煮着泉水的小风炉。

祝妤君压下与泉水一样几欲沸腾的心绪,目光转向另一位老人,她的外祖父。

相较于闻老先生,外祖父的容貌反而陌生。

外祖父这些年在外艰辛,心有牵挂又格外愁苦,刚过花甲之年,眉间是深陷的川字纹,脊背也被岁月和奔波压弯。

祝妤君张了张嘴,唤一声‘外祖父’。

张平肃从席子上站起,又惊喜又不敢置信,“月娘的女儿?”

月娘是祝妤君生母,是张平肃长女。

祝妤君乖顺地点头。

张平肃笑起来,眉间皱纹舒展,夸道:“长得比你娘机灵。”

连昭廷行过晚辈礼后笑道:“六小姐承了老太医衣钵,医术好生了得。”

张平肃自连昭廷的信里知晓祝妤君看完了他的医书和手摘,并将她祖父祝时钦的延仁药铺重新开张。

他年轻时,与祝时钦相识成为知交好友,只不想好友走得那般早。

后来祝祥渊长大成人,他看在过世好友的面上,接连将两位如花似玉的女儿嫁去祝家。

张平肃让祝妤君别拘着,过来坐下烤火。

聊两句家常,张平肃问起医理,祝妤君一一回答,条理清晰。

寻常医理难不住,还可以考生僻古籍里的病状和辩证。

张平肃越问越惊讶,闻老先生也看过来。

张平肃虽非学者,但医术在梁朝数一数二,心性更难得的坚定,故闻老先生颇敬佩他。

“你亲自在延仁药铺坐诊?”张平肃考问后相信外孙女确实看了无数医书,但是行医与领兵打战一样,最忌讳纸上谈兵。

祝妤君点头,“孙女除了看诊外,还为每一位病人写病例,病例除了纪录病人身体变化,孙女又通过病例反复比较、琢磨,自从药铺重开,孙女医术精进许多。”

“病例?”

张平肃没有听说过,祝妤君答应过两日带外祖父去药铺看一看,她写的病例本已装满一整只箱笼,延仁药铺的另外几位郎中也开始学习记病例。

“老太医,六小姐解蛇毒的方法才神奇。”

连昭廷说道,他接过闻老先生的扇子煮茶,煮好后,老先生、老太医、祝妤君,最后再自己,一人一杯。

进书院见到两位老人,连昭廷所有脾性都收敛了,与祝妤君一样,恭恭敬敬的仅是一名学生。

“蛇毒该如何解?”张平肃没有因为自己一把年纪,会的还没外孙女多而羞恼,他在外游历多年,为治好太子,求知若渴。

抗体、血清……这样的词语不容易解释。

祝妤君厚着脸皮将此方法说成是她的猜想,“……蛇毒会致命,可所有毒药都是在摄入到一定量后才致命,于是我往马匹体内注入少量蛇毒,再逐渐加量,马匹没有事,孙女猜想是不是马体内生成了能抵抗蛇毒的东西……万幸孙女猜对了,以此类推,天花、麻风等病亦可用此法治疗或预防。”

天花是人人谈之色变的疫病,麻风是不治之症。

张平肃觉得不可思议,感慨此法若有效真乃神医。

听到神医二字,连昭廷笑道:“老太医此行不正是为了找……”

连昭廷忽然顿住,他想不起来了……张老太医北地一行是为了与他们商量太子情况和看望家人吧?

第173章混毒

连昭廷和张老太医都没想起来。

他们没有因为忘记什么而惊慌。

潜意识里认定那些忘记的事本就不存在后,一切会变得理所当然。

张老太医甚至想不起他曾在纸上纪录。

“外祖父为了找什么?”祝妤君问一句。

张老太医摇摇头,大概是连二公子口误,北地没有值得他找的。

连昭廷想了想,哪怕觉得没必要,可为了回答祝妤君,还是掏出张老太医写给他的信。

哦,为了找李神医。

李神医是谁?

除了祝妤君心中如惊涛骇浪,其他人摇摇头又抛诸脑后。

“是我道听途说了,传说中的神医怎可能找得到。”张老太医无奈苦笑。

连昭廷收起信,“是啊,学生先才也较真了,传说中的不提也罢。”

祝妤君疑惑,李神医并非是传说啊。

李神医早年在南方救过不少人,外祖父是在南方知晓了李神医存在吧。

外祖父带回李神医的消息,所以王爷会在太子病危不治时四处找寻。

不过李神医踪迹难寻,刻意去找,哪怕挖地三尺,也不一定能找到。

“老太医今年可寻到救治太子的方法?拜访到江南那位药农了吗?”连昭廷问起最关心的。

张老太医摇头,神情灰败,“方法未寻到,药农拜访到了,药农手中有许多珍贵药草,甚十年狼毒、三十年半夏、五十年吴茱萸、百年陈皮……都有。”

张老太医报出的药名,祝妤君亦心动,那几味狼毒、半夏,在药典中是著名的以陈为良,年份越久,药性越强。

竟有存藏百年且不腐的。

“药农轻易不肯卖药,他要看方子和听病症,确定药对症能救人,才会按量卖。”张老太医继续道:“没有药方,得到好药也无济于事。”

祝妤君颔首认同,百年陈皮的珍贵不逊与深山老参,胡乱配药是糟蹋了。

总之太子身上的毒仍无法可解。

连昭廷看向祝妤君,从先才老太医考教医理,可知六小姐懂的不比老太医少,而且六小姐有很多匪夷所思、最后被证实可行的想法。

“太医可否与六小姐说一说太子中的什么毒,以及现在情况。”连昭廷诚恳道。

张老太医点头,一一道来,说的极详尽。

随着对情况的了解,祝妤君心渐渐提起,太子中的毒乃十种毒物混合而成。

植物毒素、动物毒素各五种。

十种毒素皆猛烈,任意一种毒素,摄入体内得不到及时解毒都会致命。

外祖父医术确实精湛,太子中毒后,外祖父立即行针控制毒素蔓延,并利用穴位的行气走向,将毒素逼至脊背一处大穴,暂且保住太子性命。

除此之外,太子保住性命的原因还有一个,十种毒素混合,下毒时又不能太明显,所以每一种毒素的量都不大。

祝妤君蹙眉沉思,十种毒素,毒性、伤害作用完全不同,单独拿出任意一种,她都有信心解,可是混在一起……

植物毒素需用草药浴,可动物毒素不行,药浴会使动物毒素肆虐,令中毒者直接丧命。

反之解动物毒素的方法又会增强植物毒性。

“将毒素逼入一处穴位,实乃不得已之举,毒积蓄在脊背,保住太子性命,可太子也只能瘫卧在榻。”张老太医惭愧地说道。

祝妤君抬了抬头,她从外祖父的医书中,看出外祖父擅长针灸,对人体经脉非常了解。

gu903();李神医不现世,外祖父的医术是梁朝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