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炮灰郡主后我成了团宠》TXT全集下载_13(1 / 2)

她端了茶盏刚喝一口,就听“啪”一声,对面正给吴夫人奉茶的小丫鬟扑通跪下。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小丫鬟惊慌失措一连磕了几个头,脸色煞白。

第35章

郗瑶抬眼看去,见对面茶盏摔落,几滴茶水溅上吴夫人裙角。

吴夫人神色不虞,皱眉看着裙角,“郡主稍坐,臣妇去换身衣裳。”

她半个眼神也没给地上的小丫鬟,只起身出去,青衣丫鬟跟上,另有两个丫鬟拉了小丫鬟下去,那小丫鬟瘫在地上。

又有丫鬟进来收拾茶盏,擦净桌面地上,除了开始小丫鬟唔咽两声,余下的动作皆是在一种静默的气氛中进行。

看着收拾停当的丫鬟又站回原地,嘴角仍带着先前的笑,郗瑶与海棠不禁对视一眼。

这吴府……是不是太规矩了些?

片刻后吴夫人便换了一身素服回来,衣角裙摆如先前一般规规整整,分毫不乱。

两人对坐着喝了一回茶,郗瑶忍不住将来意道明。

“医学院?”吴夫人眉头紧皱。

“对。”郗瑶将建学初衷解释一通,又道夫人善医,特来求请夫人作医学院的老师。

吴夫人听着听着,眉头不紧没有松开,似乎皱得更紧了。

“夫人?”

“恕臣妇直言,郡主此举不妥!女子以贞静贤淑为要,怎能抛头露面外出行医?更何况男女授受不清,若女子行医,岂不是坏了伦理纲常?”

抛头露面?贞静贤淑?

郗瑶忍了忍,解释道,“夫人也知道京里女子求医不易,也着实不方便,若有女子行医,不更是避免了男子医治的授受不亲?”

“那也不该郡主操办!”吴夫人正色道,“郡主出身皇家,身份尊贵,医术之流……不过贱籍罢了,郡主若要玩,也该习些琴棋书画女言女工。身为郡主,享百姓供养,合该以身作则,为天下女子作表率,而不是……自降身份,实在有失皇家体面!”

“夫人说医术乃贱籍,那为何研读医书?自学医术?”

“臣妇习医术不过因婆母身体不好,为更好照顾婆母,从没有胡乱行医!自认此为一片孝心,便是沾了医术,也心甘情愿。”

合着您学医是孝心,值得褒奖,别人学医便是降身份失体面?

郗瑶不气反笑,“夫人学医确是孝心可嘉,只是照夫人所说,这医学院建立才更有必要。圣人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已及人,夫人为老夫人学医乃小情,建学院为天下人学医才是大德!”

吴夫人颇为惊讶地看了一眼面前的小丫头,听说她流落民间,去年才回京,在民间也不像能读书识字的样子,竟能拿圣人的话来压她?

不过终究还是孩子,才读了几本书,便自做聪明,吴夫人语重心长道,“郡主初读书,还是以识字为准。”

“圣人言非用在此处,须知人有分工,女子主内,操持内务,奉养长辈,抚育儿女,此乃女子本分,至于做官建院自有男子,天下阴阳二道合和已久,郡主又何必行破坏之事?”

吴夫人说着尤嫌不够,又补充道,“臣妇此次回京,便觉京中有些不妥,女儿家识得几个字,懂些道理便罢,如今竟有些人家寻了夫子教家中女儿经义之类的,岂不左了性子?”

她说这事,郗瑶怎么会不知道,此事还是从安国长公主赏花宴兴起的。

春日里有一回,花厅与竹林因一事意见不合,两边愤而对骂,当然少爷小姐们也不会像泼妇骂街似的大喊大叫,他们管这叫文斗,两边各写了文章辩论。

论文章,小姐们自然略输一筹,输了心里憋着气,扬言下回再战,私下里好几人都偷偷找夫子补课去了。

郗瑶当时见这场面也掺了一脚,只觉得这些少年姑娘有种大学校园的感觉,意气风发活泼明媚。

眼下听吴夫人这样的言辞,郗瑶只觉得内心充满疑惑。

大燕可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就拿原身娘亲定国来说,那可是以女子之身上战场的人物,差点跟着兄弟被封王。

吴夫人自己还是有名的才女,颇受推崇,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夫人自己饱读诗书,听闻幼时曾言吴氏女不输男儿郎,如今却说女儿家识几个字就好?”

吴夫人听到此言,眼神微暗,转瞬又提起精神,“正因臣妇读了如此多的书,才从前人所言得出这个道理。”

“此次回京,也有在府上开家学的打算,守孝三年,也写了女子规矩典范一书,郡主若有意,不妨来府上听课。”

郗瑶看着她让丫鬟取来的书籍,只觉得眼皮子直跳!

那两本书不过拇指厚,可封面上分明写着四个大字《女则》!

一时之间,郗瑶只觉得气血上涌,心中火烧似的。

她额角直跳,抖着手翻开,第一篇便道女子应有三从之道,四德之仪。

所谓三从,即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乃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方方面面对女子言行规范。

这种严苛女性行为规范,禁锢女性思想地位的教条,维护封建夫权父权,强调以夫为天,恪守女性本分的东西竟然……竟然是她写出来的?

郗瑶猛地站起,“夫人要教授的便是这些吗?夫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便是要拿着所学作绳索,生生束缚住女子吗?”

吴夫人交握在腹前的双手一僵,再抬头已是恢复平静,“何谈束缚?不过是规范罢了,女子……原就该如此……”

郗瑶看着她云淡风轻的样子,心中更气,冷呵一声,“夫人几十年的书便悟出这个道理,不知那一屋子的书可会觉得明珠暗投?”

郗瑶指指桌上的书册,冷声道,“书便不必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

“……夫人?”青衣丫鬟上前。

吴夫人不动,目光定在虚空,不知想到什么,忽而轻笑出声,“收了吧。”

郗瑶怒气冲冲地往外走,海棠头一回见她气成这样,心下着急忙跟上去。

半个时辰后,海棠盯着面前门窗紧闭的屋子,满脸担忧。

逢春恨不得扒窗户上,“怎么一点声响也没有?郡主今儿去吴府到底发生什么了?”

海棠哪有心思和她细说,眼看着天色已晚,郡主午膳就没吃,这都几个时辰了!

夏芷挠挠头,“上回在开封府时,郡主便有过一回。”

海棠逢春扭头看她,夏芷回想了下,“当初李家人被判流放,郡主心里难受,便一个人闷在房里,后来……还是顾公子进去的……”

夏芷说着一着急,“顾公子后来特地叮嘱过,别再让郡主一个人待着!”

几个丫鬟也知道顾公子与自家郡主情谊深厚,可这天色已晚,这时去找顾公子,被大房瞧见,又是一番口舌。

海棠一跺脚,“去,派人去前院看看大人和长臻公子可回来了!”

屋内,郗瑶气得来回走。

医术低贱?哼,这是仗着自己身处特殊阶层,求不来太医,再不济也有城中各个老大夫,怎么就不想想底层百姓的情况?

还三从四德,女子典范?大燕好不容易因着新朝缘故,民风开放,对女子没那么严苛,她倒好,一本书硬生生要将女子都拉回闺房!

郗瑶越想越气,翻出药箱,摸出银针,撸起袖子,对着自己胳膊唰唰下针。

她一直有这么个破习惯,心里不顺就想动针。当初在学校,三个室友撞见过一回,哭着叫着让她珍惜生命。后来好不容易被爷爷纠正过来,拿假人练手,这一穿越,又犯了老毛病。

郗父才放衙,就见逢春满脸急色在门口张望,知晓是何事,他连官服都没来得及换,急匆匆赶到梧桐院。

“幺儿?幺儿?爹能进来吗?”

郗瑶手一抖,胳膊一麻,扎错穴位了。

“阿……爹……等等,等等……”

等郗父进来时,郗瑶已经一脸如常地坐在桌前,郗父悄悄打量,见她精神还好,正欲点头,瞥见后头没扣紧的针盒,眉心一跳。

“幺儿今日不太顺利?”

何止是不太顺利,还窝了一肚子火呢,郗瑶长叹一口气,闷闷道,“阿爹,吴夫人不愿意。”

“嗯?”

“她与我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不仅不愿意来医学院授课,甚至还反对我弄这个学院。”

“怎会如此?吴夫人从前颇为大胆,你阿娘还夸过她心怀壮志,不输吴氏子弟。”

“唉!”郗瑶摇摇头,“我都怀疑传闻中的吴夫人与我今日见到的是不是一个人了?”

郗父看她无精打采样,摸摸她的头,安慰道,“別泄气,做事总不能处处顺利,咱们慢慢来,医学院计在长远,不急于当下。”

郗瑶嗯嗯两声,兴致不高,郗父又道,“其实学院的老师为何一定要找女子?太医院、京中各家药铺,那么多大夫,难道还求不来一个愿意授课的?”

郗瑶眼神微亮,又垂下眼,“他们能愿意将自家医术传授出去吗?多得是敝帚自珍的人……”

郗父敲敲她,这话传出去,人家愿意给你授课才怪,他出了个主意,“宫里王太医医术高明,不拘小节,尤其爱研究各种药方。”

郗瑶别的都缺,唯独药方子多,只是,“王太医负责阿祖的身体,能出来吗?”

“又不是每日授课,三五不时圣上不会不允。”

第36章

郗瑶点点头,收拾好心情,第二日便找个由头跑去了太医院。

王太医是个精瘦的小老头,头前见郡主在他面前晃还有些莫名其妙,后头看郡主拿着不知从哪弄来的稀奇古怪的方子,心下便有些痒痒。

郗瑶这回耐下性子慢慢来。只道自觉本事不足,特来和他一道研究研究,今儿一个问题,明儿一个疑问,硬是将小老头的心勾起来。

研究了两回方子,第三回开始吊人胃口了,研究到一半,非说后面的方子不记得了。

这是人干的事儿?王太医看她鬼灵精的样儿,暗骂了声,憋着没开口,撑了五六天,吃饭睡觉都在想后半段是什么。

第七天郗瑶没进宫,第八天进宫请安,离开时便被王太医堵住了。

“郡主,后面的方子可想起来了?”

郗瑶半真半假地叹气,“王太医真是对不住,不是我不想,实在是最近遇到了事,待解决了,我一定好好回想。”

等你事情解决了得猴年马月,老头子还不得急死,王太医心知她这是撒勾呢,可谁让自己憋不住心思,只好顺着道,“不知郡主所为何事?老夫……”

郗瑶心下一喜,绕着他打量一圈,“哎!说起来这事,还就缺您这样医术高超德高望重的大家。”

“别别别,”王太医摆手,“也别给老夫灌迷魂汤了,您就说您这一出究竟是要老夫做什么?先说明,不能做的事便是心痒一辈子老夫也绝不同意。”

“您放心绝不是让您为难的事!”郗瑶嘿嘿一笑,将人往亭子里让,“您请,听我给您细细分说。”

王太医没有什么医术不可外传的规矩,他没收过徒弟,完全是嫌麻烦。至于自己的医术,碰上合眼缘的就教上几手,碰不上就留几本医书让后人自己悟去吧。

是以对于郡主让他去授课的请求,王太医没怎么拒绝,只道,需得圣上同意。

郗瑶难免又去天乾宫歪缠一回,王太医隔两日去一趟的事便定下了。

学院如今不过三四十人,放到现代也不过一个班,王太医和她教医术,便足够了。

如今人还少,等这一批教出来,得力的又可教第二批,总不至于缺人。

九月初,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庄子里的孩子背着行李踏入常山医学院。

胡秀是西城胡大的小女儿,被推荐来小常山学医时,家里阿娘还有些担心这贵人说着是教授医术,收作学徒,实际上是不是变着法子买人作奴婢。

还是她爹在山上干过活,拍着胸脯道主家仁善,又有顾公子作保,才拎着包袱惴惴不安地上了山。

上山成为“常山医学院”一年级学生后,胡秀才发现原来竟真有这等好事!

住的是干净整洁的宿舍,两人一间,床铺衣柜皆齐全,穿得是院里统一定制的黛蓝白边院服,比她哥哥相看嫂子时备的衣裳还好,一日三餐更是少不了油水,上月回家,阿娘还说她胖了些。

更重要的是,院里招她们来可不是为了打杂,真有老师教识字,教医术!

她们如今已开始学习《汤头歌》了,郡主说了年里若是学得好便带她们出去义诊。

她也想跟着去义诊,早日学会医术,便能给阿娘诊治,也能去山下铺子帮忙,听说赵三哥他们每月月钱足有几百个大钱呢!

可惜她不像小七那么聪明,《汤头歌》已背了大半,不过青芜姑姑说勤能补拙,她多背多学,总不至于落下太多。

这日卯时过半,天刚亮,胡秀捂捂脸醒了神,揣着课本,轻轻地推开了宿舍的门。

在宿舍区前面便是一片药草园,她脚步轻快地找到自己照顾的一小片地,仔细查看过,给需要补水的几种草药浇了水,又看了看,确认几种草药长势良好,才放下心。

又取了帕子擦干净手,将怀中捂了一路的课本拿出来。昨日青芜姑姑教了十二个新字,有几个她还不大熟悉,趁着早饭前正好复习一遍。

郗瑶昨日也住在园子里,她站在二楼的廊下,伸了个懒腰,“咦,这么早便有人在背书?”

海棠朝远处看去,见一个小丫头捧着本书站在药园附近,笑了笑,“郡主不是说年底考核一次,若能通过便带着出去行医,都想跟您出去呢,这些小丫头可不是鼓着劲儿学!”

“也好,知道自己努力就好。”

今儿上午主要是王太医的课,郗瑶去旁听了一回,默默将分班的事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