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孩子准备一天偶遇你爷爷三五次呢。”
陈白羽也无奈的笑了笑,“没事。我爷爷有钱。”
顾延年纵容的笑了笑。
“舞狮要开始了。”陈乐乐很激动,挥动这手里的红包,“欧耶。欧耶。”
狮子头舞动着各种姿势走过来,在梅花桩前做着跳跃或者试探的动作,假装不敢上梅花桩。
试探了一次又一次,好像在找能攀登上梅花桩捷径,挠头,皱眉,眨眼,看起来趣味也搞笑。
舞狮子一般有两个人,一个人舞头,一个人在尾,两个配合默契。
狮头一般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狮子头的眼帘、嘴都可以动,动起来很逼真。
南师的舞动造型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宝、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
舞狮的人通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
“哇。跳上去了。”
舞狮子头的人率先跳上梅花桩,舞着尾巴的人还在下面,然后很快尾巴也上去了。上梅花桩最需要默契。
因为两个需要互相帮助,互为助力。
两个人在高低不一的梅花桩上舞动着狮子,动作惊险。
各种甩跳的动作迎来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喔。喔。好。”
有人往梅花桩上抛红包,舞着狮子头的人会一边做动作,一边接住红包。虽然大部分都没有接住,飘落在地上,但偶尔也会接住一两个,然后又是一阵阵的激动的叫喊声。
“欧耶。好。”陈白羽也激动得叫起来。
顾延年看了一眼激动的脸颊通红的陈白羽,微微的笑了笑。在大唐农场的陈白羽和在京都的时候真的很不一样。
更活泼,更灵动,更随意,更孩子气。
舞狮人在梅花桩上做完一整套动作,没有点功夫的底子是根本就完成不了的。
“要跳了。要跳了。”
陈白羽激动得直跺脚,然后瞪大着眼睛看舞狮子头的人从梅花桩跳上了村委会的屋顶,然后站在屋顶上做一些作揖、恭喜或者是挠头的动作。
然后是雄狮醉卧屋顶。
在舞狮表演中,一般都要体现狮子时而威武勇猛,雄壮威风,时而嬉戏欢乐,幽默诙谐。
舞狮的人一般都会有一点点武功底。
最起码要能跳,能攀。
在攀跳的过程中,还要表演喜、怒、醉、乐、猛、惊、疑、动、静、醒等神态,而且还要表演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淋漓尽致。
成功的表演让观众看到的不但是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让观众从中看出或悟到狮子在表演中的各种思维、各种动作的目的,把舞狮表演拟人化,赋予人的思想。
让人们在观赏舞狮表演中时而紧张,时而惊奇、欢乐、陶醉,从而得到人生感悟和启迪,升华思想,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
“爷爷,怎么样?刺激吧?”
顾延年点点头,相对于大唐农场的舞狮表演,他以前看的那些简直就不能叫舞狮。在京都,有些商店开业的时候,也会有舞狮祝贺。不过,那些舞狮不过是顶着一个狮子头随便的舞动几下而已。
哪里能和大唐农场的舞狮相比?
惊险。
刺激。
看似险像横生,却处处也有惊无险。
在踩梅花桩的时候,好几次都以为人要掉下来了,但却一次次的被稳住。原来,这都是故意的,是在表演,故意引起打击的惊叫。
真的很刺激。
总感觉危险,但人总是喜欢冒险的。
跳过屋顶,然后就是竹竿。
竹竿的顶端挂着一把青菜和一个红包。
舞狮到了最后一个环节:采青。
传说,“采青“原来是有“反清复明“的意思,但现在一般是寓意‘生猛’‘生意兴隆’的意思。
‘青’是指青菜,用的一般是生菜,意思是生财。
把生菜和利是悬挂起来,狮子经过千辛万苦之后把青菜一口吃掉,就是所谓的采青。
摘到青菜后,再把生菜咬碎,被称为碎青,然后还要模仿狮子吃饱的表情神态,被称为醉青,再把咬碎的菜叶吐向大家致意,所谓遍地生财的意思。
“会不会有危险?”顾延年看着带着狮子头的两人在爬竹竿的时候,心都要跳出来了。
真的太危险了。
不仅要攀爬,还要表演各种动作,有些想猴子爬树,又有些像大笨像在爬树,笨拙可爱。
很搞笑。
但就是这样的搞笑动作才危险。
陈白羽点头。危险,肯定会有的。否则,舞狮的技艺也不会慢慢的随着时间而慢慢的没落了,成为了没有看头,没有意思的娱乐项目。
“虽然经过长久的训练,但谁都不能保证在最后表演的时候不出事故。能做的就只有小心再小心。”
舞狮的人摘了采青和红包,然后下来。
完满完成动作,然后回到庙里,开始跟着神仙巡门。
神仙巡门的时候,舞狮队会跟在后面,然后在锣鼓声中巡遍大唐农场的家家户户。这叫‘送福’。
每家每户也都会准备‘采青’和红包,一般挂在大门口处,方便摘取。
舞狮队的人会在每家每户的门口表演简单的舞狮,然后摘取‘采青’和红包。
第212章后尾箱的爱
看了舞狮,陈白羽又带着顾延年去看粤剧,正在唱的是《陈世美》,正唱到秦香莲要带着孩子出去找丈夫。
因为没有钱,所以正在乞讨。
乞讨也是粤剧演员和观众互动的一个环节。
秦香莲在哭得凄凄惨惨戚戚,一手拖着女儿,一手拉着儿子,跪求各位好心人捐献一点点爱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秦香莲一边唱一边哭,观众纷纷解囊,把一些小红包或者硬币或者一元几角的抛过去。
秦香莲带着儿女捡了钱后,就唱祝福,祝福大家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大吉大利,幸福美满。
总之就是把各种吉利的话唱一边。
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一边唱祝福,一边跪着感谢大家的慷慨解囊。
两个小演员唱得也好。
顾延年的眉头皱了皱。
陈白羽却已经习惯了,“粤剧团的收费不高,所以会在唱戏的过程中增加一些能增收的环节。习惯就好。”
“别看大家扔得热闹,其实钱不多的。那些小红包里面一般都是一分或者一角的。”
这些都是在过来看戏之前就准备好的。看得高兴了就扔一个,看得开心了也扔一个。
反正,即使扔一把也不会心疼,不过是找个开心而已。
“一共有三个地方同时唱粤剧。村委会,晒谷场,庙门口当个地方同时唱粤剧,但唱的戏不同。”
顾延年:“很热闹。”也很有意思。
“过年也这样热闹?”顾延年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热闹的元宵。他小时候在小前村长大,因为属于北方,过年的时候特别冷,大家连出门都不太愿意,就想在坑上呆着。
哪里会像大唐农场这样,又是唱戏,又是魔术,又是舞狮的?
唱戏声音,锣鼓声,然后各种叫好声交织在一起,听着就热闹。
喜欢听粤剧得多数是四十岁以上的人,特别是六七十岁的人特别多。坐在小木凳上,双手提着一个火笼,听得有滋有味的。
“晚上还有皮影戏。”陈白羽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一把瓜子,“看戏的时候不吃瓜子,会少了一半的乐趣。这些瓜子虽然没有我阿婆炒的好吃,但也能将就。”陈白羽塞一把在顾延年的手里。
顾延年看能力一眼正在看粤剧的人,真的几乎是人手一把瓜子,嗑得飞快。瓜子壳就随手扔在地上,有时候还会很不卫生的‘呸呸’两下。
一边看,一边嗑。
“爷爷,要不要吃甘蔗?这些甘蔗都是本地人自己种的。”
顾延年看一眼蹲在地上,一口一口啃甘蔗的小孩子,摇摇头,“不了。”他都一把年纪了,蹲在地上啃甘蔗什么的,真的不适合他。
陈白羽看了一眼顾延年身上的大衣,也觉得不适合啃甘蔗。不过,过年时候的甘蔗真的特别甜。
“我小时候换牙的那段时间不能吃甘蔗,看见别人吃就嘴馋,然后阿婆就会把甘蔗削皮放在锅里煮糖水给我吃。大哥就说我矫情,还不如喝一碗糖水呢。但我就是喜欢甘蔗煮出来的糖水,比白糖的糖水要好和多了。阿婆在煮甘蔗的时候喜欢加入薄荷......”
小时候的事情,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可能陈白羽自己都没有发现,她在说小时候的时候眼睛会发亮。
顾延年看了陈白羽一眼,再一次确定陈白羽小时候过得比他想象的要好。
“小五,也看戏?”
“哇。大学生,什么时候开学?”
不少人看到陈白羽纷纷和她打招呼。
有老人,有孩子,也有同龄人。
陈白羽笑盈盈的和大家打招呼,聊天。不管别人问什么,她都认真回答,即使很不耐烦也不敷衍,一个问题即使回答了n遍也不会烦躁。
笑盈盈的,两个酒窝深深,看起来乖巧有礼。
大人都喜欢乖巧的孩子。
“小五,这是你爷爷?亲爷爷?”
“听说是京都人是不是?”
“你阿公说是大人物?”
大家在看到顾延年的时候,一般会问这几个问题。
“认真看起来,你和爷爷很像。你爷爷太瘦了,再胖些就更像了。”
“还真别说。看起来,五官也有些像,不过小五更好看一些。小五更圆一些。”
......
因为‘京都’二字,大家对顾延年很好奇。
会有人偷偷的看顾延年,也会有人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顾延年今天多少岁了?是做什么工作的?家里有什么人?
不要以为这是不礼貌,在农场大家聊天一般都是这样的话题。
遇到莫名其妙的陌生人,农场人会想办法赶出去,遇到亲戚,却会想办法尽快的熟络起来。
村头谁家有个什么亲戚,村尾人家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
“很热情。”顾延年捏捏鼻子,有些招架不住。
“所以农场人对别人家的亲戚也很熟悉。谁家有了个什么亲戚,村里的人都会一清二楚。外人想要混进来,很难。”
顾延年点头,在和陈白羽相认前,他让人来大唐农场调查陈白羽的信息,简直就是难以上青天。
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半点收获。
因为大唐农场的人实在是太排外了。对陌生人的警惕让人奇怪而又无可奈何。一个陌生人出现在大唐农场会在第一时间就引起别人的注意,然后被人盯着。别说偷偷的问一些问题了,没有被打出去就算好了。
听说李家老爷子让人来调查李白,因为说了不该说的,直接被打了出去。
排外,护短。
这就是农场人。
“爷爷,你还要看吗?”陈白羽对《陈世美》提不起兴趣,不大喜欢。这出戏她在几年前就已经听过了。
陈白羽看了一眼舞台后面。
后面是演员换衣服,化妆的地方,堆放着不少的木箱子,一些戏服就随便被搭在木箱子上。
有些演员正你是北方人?北方是不是很冷?下雪吧?”
顾延年点头,“很冷。下雪。很大的雪。冬天,我们基本上是不出门的......”顾延年和大叔公说起北方的大雪。
大叔公就和顾延年说起陈白羽小时候。
陈小五小时候就是个人精,听话,读书好,还有礼貌。村里人在说起陈小五的时候,会有说不完的话题。
从跳级说到考试第一,说到拿大奖,然后现在说最多的就是承包农场。农场的人都喜欢有人来承包农场,但都没有想过承包人会是陈小五。
在很多人看来,陈小五考上了大学,以后肯定会有好工作,再嫁在城里,就成了城里人。
陈白羽承包农场,大家都意外。
又猜测,陈白羽承包农场是给她阿公的,然后都说陈白羽孝顺。不少人羡慕黄华茹好命,捡了个小金蛋。
陈小五才读大学就能赚大钱了,毕业后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她小时候身体不太好,但也不哭。整天笑嘻嘻的。”大叔公笑了笑,“从小就特别乖巧,能在她阿祖身边呆一整天不哭闹。傻乎乎的在草席上爬来怕去,特别喜欢她三叔公的烧蜂蛹。”
又说到陈白羽的头上的浓疮。
“大家都担心,怕她长不出头发来。满头的浓疮,又痛又痒的,她不哭不闹也恶补挠,还整天笑呵呵的。”像个小傻子。
陈白羽头上长浓疮的那段时间,真的让家里人没少操心,都担心她一个女孩子没有头发。
“有一次去放牛的时候,被黄蜂扎了满头包,发热发烧,整个人都被烧红了,晕乎乎的。她拉住我女婿叫‘爸’,然后说‘背背我,我难受。’”
“我女婿就把她背起来,哄着她。”
“说起来,她被黄蜂扎了好几次了。”
虽然,因为语言关系,顾延年听得一知半解,但也差不多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然后就剩下满满的心疼,更恨把陈白羽扔掉的人。
大唐农场的人说话语速偏慢,连蒙带猜的,顾延年奇迹的能听明白大叔公的意思,两个人能聊起来。
大唐农场的人说话语速和他们的生活态度一样,慢悠悠的,带有一种悠然自在的姿态。
大唐农场真的很适合养老。
忙忙碌碌一整天,就为了让亲戚朋友们聚在一起吃一顿热热闹闹的饭。
吃饭的时候,顾延年和陈白羽坐在一起。
亲戚们太热情,都喜欢围住他说话,问的都是关于京都的问题。
其实,大家问的问题都差不多,长城,天门,是必问。
“长城是不是很长?能走完吗?”
“天门是不是很雄伟?”
“皇帝住的地方,我们也能游玩吗?”
“听说能看升旗?”
每每这时候,顾延年就邀请大家去京都玩。
大家虽然对京都好奇,但对去京都的事情都摇摇头。
太远,太没有安全感。
“等我毕业后,再组织大家去游玩。分批过去。”陈白羽一早就想带村里的人出去走走了。
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宝阳镇。
但交通真的很不便利。
陈白羽就很想带阿祖去京都看看,只是,真的太难了。相信阿祖也不会同意的。人老了,就不愿意离开家乡,怕落叶不能归根。
别说去京都,就是去宝阳镇,阿祖也是不愿意的。
和村里的很多老人一样,不再愿意离开大唐农场一步,就怕走出去后就回不来了。
gu903();每天在大唐农场里走走,看看,然后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