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82》TXT全集下载_3(1 / 2)

我们的1982 酱汁鲑鱼 4809 字 2023-09-23

“陈许这种已经算得上是特殊人才,这些学校是会有加分政策倾斜的。”陈彦,对着陈许又说,“这论文要尽快写完发表,剩下的事我来帮你联络。”

意外之喜!

陈许乐了,说道:“谢谢陈教授。”

然后又想到要有所回馈,转身又对徐广峰说道:“徐老师,我这人数学上有些天赋,最近正好和几个人想成立一个学习小组,每天晚上一起学习,互帮互助,地点暂时在县图书馆,徐老师没事要不要过来指导指导语文教学?”

“别别别,可别叫我徐老师,今日之后,你也算得上我师弟,叫我徐哥。学习小组这个主意好,我现在天天一个人看数学,效率太差。”徐广峰说,“不如和你们一起学习,还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这也是我把广峰叫过来的原因,之后的事你们自己商量。”陈彦中看了一眼陈许,说道,“你以后上课睡觉我也不管了,这一周把论文写完交给我。”

“得嘞,谢谢陈教授。”

之后陈许和徐广峰离开陈彦中办公室,两人又约好放学之后一起去图书馆,这才散去。

陈许赶回教室的时候,英语课还没有结束,便从另一旁过道出了教学楼,趁着难得的阳光,开始在学校里闲逛。

大家都在上课,除了陈许之外,只有一些野猫是活的,三五成群,在空地里追逐玩耍,安闲惬意。

“嗨,陈许……”有人远远地打招呼。

陈许心里疑惑,这个时候大家都在上课,谁会叫自己。转头一看,发现是陆大有和沈长河,一个高胖,一个矮瘦,在阳光下被拉长的影子显得更加明显。

“陈许,你怎么没有在班级里上课?”陆大有问道。

他和沈长河加快脚步走了过来,走到近处,陈许才发现他们手上一人拎着两条鱼,提手是用草穿过鱼嘴,那鱼嘴还在不断闭合扩张,显然还是活的。

“刚刚和陈教授在办公室说了些事情,出来的时候英语课都已经上到一半,就想等到下课再回去。“陈许说,“你们呢,怎么回来还带着活鱼?”

“我和沈长河早上去菜市场卖鱼,没想到卖的又快,价格又高,够了交辅导资料的钱,还剩下四条,我们就寻思着带回来给老师们尝一尝。”陆大有一脸耿直,有啥说啥,让人很难不生出好感。

“那你们可以先去办公室,陈教授和徐老师都在。”这几条鱼可真够大的,陈许啧啧称奇。

沈长河在一边一直在掏着口袋,左边、右边、里面掏了个遍,终于掏出一把零钱,仔细又数了一遍,递给陈许:“上次王安全说,辅导资料的钱最后都交给你和高一玮。你数一下。”

陈许双手捧着接过陈长河递过来的一把混杂着鱼腥味的零钱,认真数了一遍,确认无误,整理叠好,放进口袋里:“好,我记下了。”

陈许一直两人走远之后,若有所思,托了托口袋,感觉沉甸甸的。

……

高一玮发誓,他这辈子见过的徐阎王的笑容都没有今天见到的多。

下午放学之后,陈许说还要再等一个人,高一玮先是好奇,看到人之后开始懵逼,一路到图书馆都没有回过神,只记得陈许和徐阎王有说有笑,真是奇了怪哉。

杜成松没有高一玮那些心理负担,加上他和徐广峰都热爱文学,如同对暗号一般的对上两首朦胧诗,讨论《今天》杂志,便在心里接纳了这一位同志。

之后几日,几人便在这个狭小的图书馆里相互帮助,共学共进。

就连高一玮的心理包袱也放了下来,没事还敢和徐广峰开两句玩笑,然后观察徐广峰的反应。如果是一脸笑容,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一脸严肃,高一玮就安静了下来,好像老鼠见了猫。

杜成松从档案局借到了一台油印机,一块钢板,一支铁笔,几张蜡纸。钢板是10*30的规格,上面是密密竖纹或斜纹的格子。刻字的笔杆是黑色的硬塑料制作的,中空。笔尖尖锐锋利,不会出墨。“光明牌”蜡纸装在淡黄色的纸筒中。这些蜡纸可是宝贵的很,刻起来稍不留心就会划破蜡纸,这是陈许浪费了好几张蜡纸才吸取到的教训。

刻蜡版是个讲究运力的技术活。刻时力度要恰到好处,刻重了,容易把蜡纸划破,油印时会漏油墨;刻轻了,印出的字模糊不清。

现在学习小组人还不够多,陈许用了两次之后发现效率反而更低,便搁置在一边。

陈许几次易稿后,终于将完稿的论文递给了陈彦原本的名字叫《安城历史上商品流通跨地区跨时间替代性研究》,陈彦中毫不客气的改为《一种偏微分方程在经济史当中的研究——以安城历史上商品物价变动为例》。

陈彦题目还是要突出亮点,你这篇论文就是典型的方法比结论更重要,不要搞错重点。如今数据少,你的论文结论也不一定正确,但是即便日后论文证伪,这篇论文所有的方法仍有价值。这才是核心所在。”

确实不如陈彦中考虑的周全,陈许点头同意。

之后陈彦一道寄了一份挂号信给他在首都的同学。

……

时光匆匆,十来天之后宋中原最终还是走了,临走之前,宋中原去供销社买了不少零食分给陈高两家。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说动陈教授。如今百废待兴,除了首都之外,好像沪城、粤省都有人过来邀请陈彦中教授。

杜青玉的钱直接交给了高一玮,加上陈许手里的一块五,借由图书馆的名义汇至省图书公司。很快省图书公司的辅导书便到了安城,效率超乎想象。班上的同学如饥似渴,恨不得把卷子给吞了。

又过了几日,到了十二月,安城一中的高三生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模考。

第9章模考和经济危机(改

学习小组的四人近几日便不再上晚自修,各自回家早些休息,就连杜成松都托徐广峰的福,蹭到了个考试名额。

这次全市高三模考完全模拟真实高考,高一高二的学生全体放假,就为了给高三学生腾出考场。考试前最后一天,整栋教学楼都能听见桌椅来回拖动的声音。

这个年代的高考还是全国一道卷,但是各地的分数线还有出入。

在苏省,按照往常的难度推测,文科考生起码要考到420分,理科学生则至少要考到440分,才能确保上本科。而安城一中一九八一年的高考,一百八十一名参加,十二名进入本科,二十三名上了大专,这已经算的上是不错的战绩。

全市模考难度略高于高考,出卷人也是优中选优最为资深的考试,而且照往年看,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在模考中都不会太差。

第二天一早,每个人都带着准考证在指定的考场外等待。

陈许后面站着的就是陆大有,上身还裹着一件棉袄,下身却只穿着一件绿色的单薄军裤,浑身上下小幅摇摆抖动。

“你这是在干什么?”陈许好奇地问。

“太冷了,取暖。”陆大有又搓了搓手,哈了一口气。

陈许哈哈直笑:“你太逗了。”

这就是“取暖全靠抖”。

陆大有疑惑挠了挠头,不明所以。

陈许往远处一看,高一玮被分到了隔壁,和杜成松一个考场。

杜成松在这个学校里一个人也不认识,只能跟紧高一玮说话。

高一玮看了看杜成松准考证:“杜哥,你就坐我前面,考试时候多伸伸腰,懂吗?”

高一玮言语隐晦,但是杜成松还是懂了:“你别耍这个小聪明,要不然我告诉你爸,告诉高馆长。”

“我……我是说考试时间太长,多伸伸腰醒醒困。”高一玮只好解释。

“你说你和陈许从小一起长大,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杜成松不由问道,“成绩这一方面就不说了。别人都喊徐广峰‘徐哥’,你只敢喊‘徐老师’。”

“啥差距啊,搁一个月前,他就和我一样,谁知道他吃了什么人生果,成绩进步这么快。”高一玮撇了撇嘴,“再说了,他就是成绩好才敢喊徐阎王‘徐哥’的,徐阎王也不好意思向自己的学生请教问题呀。”

“有志者,事竟成。你也努力,有吃了人生果的陈许帮忙,半年时间足够冲刺一个本科了。”

“那必须的,不只是本科,我还要去首都……”高一玮又飘了。

铃声终于响了起来,各个考场的监考官陆续到位,学生手上拿着准考证和身份证有序进场。

第一场是语文。语文这一门学科是陈许除了政治之外最没有把握的一门课,好在这个时代语文的难度还远远不及二十一世纪。风险最大的一块就是作文,如果走题就全完了,这几日杜成松和徐广峰这两位文系大佬叫了他不少小窍门。

三段论啊……关键时候借景抒情……抒情篇幅的多寡……作文名不会起就稳着来,可不能写偏……诸如此类。

除此之外,至于试卷前段的诗词、改错、注音,前世的记忆都有很大的帮助,基本上不会失分。

下午是数学,陈许最有信心的一块。

这场考试陈许要做的就是克制,切记不能直接引用超出大纲的知识点。等到试卷全部写完之后,草稿纸刚刚用了两行,陈许四周观察一下,发现大家连一半都没有做完。

没法等了,时间宝贵,我的时间不允许我这么低调。陈许心想,随即举起了手。

监考老师是从二中抽调过来,陈许并不认识。

监考老师走了过来:“你有什么问题?”

“做完了,想交卷。”周围考生都不由偷开关注的目光,有的心态一慌,无意之间直接用笔在试卷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口子。

监考老师看了看陈许填的满满的试卷,说了一句:“再检查一下。”

陈许只好有检查了一遍,在几何题里补上一条更加直观的辅助线,再一次举手。

监考老师再也没有理由阻止,只好让陈许交卷离场。

趁着大家考试,陈许去找了陈彦中教授聊了一会。

陈教授果然要走了,半年之后,等这一届学生毕业之后就走。考虑到医疗卫生条件,对于陈彦中这样的大学者,安城确实不是久留之地。不过地点不是首都,而是沪城,至于具体单位更要等到陈教授去了之后再选。

陈彦我已经帮你发了出去,虽然上不了《经济研究》这样的一流期刊,但是其他期刊还是绰绰有余的。我有一些同学现在还在清北任教,我已经和他们打过招呼,但还是需要你过去面试一次。”

陈许给陈彦中添了杯茶:“其实我觉得自己的实力不用加分也能上。”

陈彦化功底应付高考绰绰有余,但是加一道保险总归是好的,高考不比平时,错过一次,就要等一年。”

陈许只好欣然接受。

陈许在陈彦中办公室里免费蹭了蹭《参考消息》,接着上面的新闻两人又谈论起现在美国的经济危机。

传统经济学的定义里,失业率和通胀总是呈现的此起彼伏的态势,统计成图就构成了经济学教科书上大名鼎鼎的“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制定者也常常会根据这个规律来调整政策。同业率上升,就发点钱来刺激经济,控制通胀的过程也不得不以牺牲失业率为代价。自凯恩斯开始,这样的规律屡用不爽。

但是到了七十年代之后,美国则是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高失业率和高通胀同时并存,这样的情况被称为“滞涨”。

现在正是欧美最头疼的时候,扩张式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双“失灵”了,两三个月前刚刚摔了一跤的撒切尔夫人只能靠出售国有资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从此之后“铁娘子”的形象更加的深入人心。

陈彦中最后总结道:“政策的介入深度不仅仅在我国是一个重要话题,全世界都一样。但是政策的介入与否并不是‘滞涨’的关键,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才是‘滞涨’的根本原因。”

陈许夹着私货补了一句:“发展生产力才是硬道理。相对于分配方式的讨论,现在把饼做大才是关键。”

陈彦中颇有深意望了一眼陈许:“你不比我们半截入土的老人,以后说话谨慎些。”

……

第10章副业进行时(改

辞别陈彦中,陈许又进入了备考复习的状态,力求不丢掉任何不该丢的分,拿下所有该拿下的分。

除去语文和数学,接下来是政治、物理、化学、生物、英语。

即便是再有把握的人,这一套下来也得休息一阵子。

连续两天的紧张考试,模考终于结束。安城一中的同学们却来不及休息,又回到了日常的学习状态之中。

县图书馆夜晚的灯光也开始亮了起来。

相对于陈许、高一玮和杜成松三人,徐广峰的学习任务更加的沉重,明年二月份就要去首都参加人行研究生的笔试面试,现在满打满算下来已经不足三个月。他已经开始不时的请同事帮忙开始代课,节约下来的时间都扑在图书馆看书复习。

徐广峰今年已经将近三十,孩子都有了两,之前一直在家看书,效率低,但是家里人不担心。现在他长期泡在图书馆,老婆担心,过来看了两次,发现生活条件意外的不错,有地瓜,有茶水。徐广峰老婆又送了两袋炒面给大家吃,学习小组的伙食水平又提高了。

人行研究生的笔试除了语数外之外,专业课的考试并没有参考书目,徐广峰只能托着陈彦中和图书馆的关系订了大批量的报刊杂志,《经济研究》、《读书》、《参考消息》、各类外刊……工资的完全不够支付,幸好只是两三个月的时间,不是常态。

陈许也有侧重的多花精力在徐广峰身上,不仅仅是高中数学、大学数学,还包括经济学、金融学,想着法塞些私货给徐广峰,希望他能在面试的时候更多的展示自己。

gu903();高一玮在三人的带动之下,开始进入状态,为了不被陈许甩的太远,他也是拼了。一时之间,竟然找出了学习的乐趣,有些乐此不疲。理科方向基础弱的科目,就按着陈许搭出来的框架重头开始巩固基础,文科方向基础弱的就靠杜成松、徐广峰指点,少走了不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