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图书馆原本就不够大,徐广峰临近考试,陈许便不打扰他,和高一玮、杜成松一道将图书馆内的书架摆的更加紧凑,又从档案局里借了两张桌子,才腾出足够多的空间。
除此之外,陈许的油印机终于能用起来了。
陆大有、沈长河、王安全、杜青玉到的第一天,陈许就好像资本家看到了免费的劳工,两眼放光,开始教他们如何使用油印机。
先在钢板上把字刻在蜡纸上,装上转轮,涂抹墨油,然后用手摇转轮印制,摇一次印一张出来……
第12章学习小组
大堂哥叫陈永安,花了一周时间终于办完手续。托陈许近期一直在王校长那里频繁露脸的福,顺利调入一班。平日里就和陈许一起住,陈许在床边垫了几块木板,硬生生将一个单人床变成了双人大床。即便这样,由于陈永安身形高大,床的长度不够,他睡起觉来也只能蜷曲着睡。
之后,高一玮的表妹卞千秋也顺利入学一班,十人已经全部到齐,学习小组顺利开张。
陆大有、沈长河数学较好,但是语文、英语不行,倒是和杜成松非常的互补,陈许便让他们三人分到一桌。基于同样的考虑,卞千秋、陈永安、王安全一桌,杜青玉、高一玮一桌。
至于陈许和徐广峰,暂时独立一桌,主要还是因为复习课目差异较大,并不互通,勉强排在一起只会降低效率。
当然,每桌如果遇到不懂得问题还是会来问陈许。
而对于小组成员来说,每天最重要的其实是陈许雷打不动的各科框架梳理和拟出的模拟题。在这个连出题人都在摸索前进的时代,一套学科系统框架的重要性无需再强调。
陈许还给自己准备了一块小黑板,人一多起来,一对一的辅导便不太现实,有时候便需要集中讲解。
数学方面,陈许上来就讲函数这个最大坑。首先从基本性质讲起,涉及大量的图表,穿插着例题,让一帮人仿佛发现了新世界,不断抬头低头,边看黑板边做笔记。
英语方面,陈许没有太多的英语文章让他们训练,只好使用语法配例句的方式让他们死记硬背那些长难句,还有陈许亲自整理的重点词汇,这是现阶段提升英语分数最有效的方法。当然还有作文模板,但是陈许准备留作最后冲刺的时候再说。现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物理、生物之类大体类似,离不开框架和题海两个关键词。
政zhi其实是最简单的一块,只要将重要的政策条例背一背,到时候把试卷填满就好了。拉分不多。
各科框架和例题的手稿由一个人专门负责油印,每日轮换。这样其他人的时间便得以节约下来,即便是手抄习惯了的杜成松、徐广峰也能感受到自身效率的明显提升,食髓知味,再也不提手抄这回事。
这就是经济学中伟大的“分工”!
陈许一边把控学习小组的学习进度,一边继续进行他的文抄大业。白天加晚上,以每天五千字的速度向前推进,此时是第四回“幽灵移形幻迷踪三才妙步生彀纹”,陈许正写到“穷儒”公羊羽“三才步”戏耍萧玉翎。
“……大袖一挥,如秋风中一片落叶,冉冉飘过少女头顶,落到她面前,信手一拂。无俦劲气逼得她喘不过气来,踉跄后退,掉头再跑。哪知儒生又在前面。少女一顿脚,施展幽灵移形术,倏忽变幻,眨眼间连换了六个方位,让人眼花缭乱。儒生却不慌不忙,左三步,右三步,悠悠闲闲,不改潇洒仪态,但就在他步履之间,似乎有一个笼子,无论少女如何变化,都无法越雷池半步。每每以为脱身时,那儒生就到了前方,挥手将她挡回“笼子”里……”
于是,众人在学习之余,又多了一项娱乐活动,那就是追更陈许的武侠小说。
徐广峰还有一些老师的自觉性,一开始担心会影响陈许的学习,后来发现完全多虑,便开始花式催更:“晚上写不如白天写,白天写不如早上写。你现在学校里想去就去,不如来图书馆这里多写两章。”
最激动的要数高一玮,这里面的人就属他和陈许最熟络,性格也最跳脱。他成天嘴里念叨着:“我‘黑水’一脉向来以德服人……”
十人小组开始艰难的磨合,但是除了陈许之外,其他人之间的交流并不多。陈许一心想解决这些问题,他并不希望高考之后,学习小组里的人便各自飞去,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朋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够相扶相持。
陈许一直不知道该如何破局,打破这一僵局的是杜成松。
一天晚上,杜成松抱来了整整一箱子书籍。陈许翻了翻,什么《第二次握手》、《朦胧诗选》、《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诸如此类。
“大家近来学习也太辛苦,不如放松一下,今晚组一个诗会,大家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诗?”陈许脑子一转,提议道。
这个提议获得了学习小组全票通过,甚至连徐广峰都放下了手中的《经济研究》。
陈许索性让大家把桌子都拼起来,高一玮取出自己所剩不多的瓜子,在每个人面前放上一小堆,杜青玉和卞千秋又将每个人面前的茶杯续上热水。
徐广峰说:“作为在座年纪最大的,我先来开一个头,我来朗诵一首陪伴我有十年的诗——食指的《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陈许跟着默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徐广峰感情饱满地朗诵完毕,众人猛烈鼓掌,不把手拍红誓不罢休。
紧接着就是杜成松,他带来了北岛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里面陈许最不熟悉的是高一玮的表妹——卞千秋,她带来舒婷的《致橡树》,平日里犹豫闪躲的目光此刻却变得坚定,让陈许又对她有了新的认识。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高一玮太鸡贼了,他不懂朦胧诗,直接唱了一首《我为祖国献石油》蒙混过关:“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
这给同样是“诗盲”的沈长河开拓了思路,来了一段样板戏《红灯记》经典唱段《浑身是胆雄赳赳》:“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时令不好,风雪来的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
之后杜青玉带来了《雨巷》,王安全带来《一棵开花的树》,大堂哥陈永安和陆大有又各自带来了一段样板戏。
最后只剩下陈许,众人将目光投射过来。
陈许笑了笑,说:“我就朗诵一首我最喜欢的,但是年代有些久远了。”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13章萌动
诗会之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果然出现了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之前比较拘谨的陈永安、卞千秋、杜青玉明显开朗了许多,整个学习过程中也多了些欢笑。
十二月过半,各个单位年底开始忙了起来,粮食局要清点库存,县纺织厂也要清账。陈贤和许媛夫妻俩有时候回家的比陈许和陈永安还要晚。
这一日晚自修之后,陈许、陈永安一路踩着黑夜回了家,若不是陈永安手快,陈许差点跌了一跤。
家里灯光亮着,陈贤和许媛都已经回来,在厨房里忙着。
陈许探头伸进厨房:“爸、妈,你们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你大伯今天来县里开会,送了几斤鲫鱼过来,说要炖汤给你和陈永安补一补。”陈贤又放了一些萝卜、豆腐进锅。切成片的白萝卜和豆腐在奶白的鱼汤里沉浮,自身的汁水和鱼汤交融汇合。
现在大棚蔬菜都没有普及,冬天补充维生素的蔬菜只能靠大白菜和萝卜。萝卜炖了鱼汤,陈贤又取出一颗大白菜,切成丝之后,做了一道大白菜炒粉丝。
陈许和陈永安帮忙收拾桌子,自从大堂哥来了之后,这还是第二次四人一起吃饭。
四人一人一碗鱼汤,撒上些胡椒,配上大饼,一大盘白菜炒粉丝摆在中间,除此之外还有一碟生花生米、一小碟咸菜。
陈贤说对着陈永安说:“这两天我和你二伯母单位都比较忙,都来不及关心你。来县城这几天怎么样,学习还跟的上吧?”
“和陈许他的同学比,我是差远了。但是好歹比在乡下时要好一些,还能看看书,考一个中专就心满意足了,实在不行就回村里。”陈永安吃着大饼,喝着鱼汤,嘴里嘟囔着。
陈许在一边不好说什么。陈永安的情况,确实让他有些头疼。他完全没有意料到宁城乡下的教育在这个阶段就已经衰败成这样,当然也可能是陈永安过去学习上划水太多。陈永安初中的知识都没有打牢,三角函数至今记不全,这已经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背诵积累的问题。这个问题只能靠大堂哥自己多积累、多背诵,基础的问题没人能帮他。
许媛说:“中专也行,当兵也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说道状元,现在王校长可关心陈许了。不时督促他学习,就希望他高考能放出个大卫星,弄个省状元回来。”陈永安对自身的成绩也没有太多的焦虑。
说道这个,许媛就眉开眼笑,心里像是抹了蜜,但在陈永安面前还是一番谦虚。
陈贤问道:“对了,我听说你爸现在想搞什么村办企业,有这回事吗?”
“我爸有这个想法,想把家里那个烧砖炉扩建成厂,集体做股东风险小一点,但是现在苏北不比苏南,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阻力很大。”
“。对了,最近外面也有些乱,你们晚上回家要小心一点。”许媛说:“听说你们学习小组还有女生,晚上回家都有人陪吗?”
“高一玮那个表妹自然跟着高一玮和我们走,至于杜青玉,好像都是自己走的。”陈许说道。
确实是考虑不周,整天忙活在书堆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大家都忘了。
“那不行,你们得轮流把人送回去。”许媛再三嘱咐。
陈许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
吃完饭,陈许和陈永安做完清洗工作,就回了屋。
一进屋,陈永安关上门,跟陈许说:“要不,明天开始我送杜青玉回家,我人高马大的,别人想要动我也得掂量掂量。”
“你不会看上杜青玉了吧,这么殷勤。”陈许说。
“哪有,别人马上就是大学生了,和我这个高中生不可能的。”陈永安一激动,黑黑的脸庞竟然有一丝红润。
陈许来了兴趣,立刻追问:“大堂哥,你这是有情况啊,你告诉我你是什么时候看上她的?”
“就……就是觉得她气质好,和别人不一样。”陈永安声音低了下来,“平日里她独来独往的,到图书馆也都是学习,说不上话,也谈不上了解。”
“嘿嘿,这算是一见钟情了。”
“差不多,反正你晚上可以和高一玮一道走,不用担心安全。”陈永安说,“我去送杜青玉回家,这不是两全其美嘛。”
“我原则上同意,明天去问问杜青玉意见。”支持还是要支持的,哪怕最后不成,至少陈永安不会遗憾。
陈许一表达支持的态度,陈永安兴奋地又睡不着了,开始翻《铁血天骄》。
“真佩服你们这些文笔好的,写这么长的文章改都不用改?”陈永安又重头读起,看着清爽的排板毫无修改的痕迹,佩服不已。
“这是个人天赋,其他文笔好的也不像我这样。”陈许后者脸皮吹嘘,心里想的却是,以后还是要画上几笔,别整的和韩二一样,被人翻账诟病。
……
第二日天气不错,少了云层的阻碍,太阳直射下来,照的人身上暖烘烘的。
陈许和陈永安走进教室的时候,杜青玉还在埋头做着数学。
高考有着这样的特征,不分文理,对于中低段位选手,数学永远是拉分最大的一门科目。而对于高段位选手来说,数学方向的分差已经无限接近于零,拉分最大的科目就变成了语文。
很显然,杜青玉依旧还是中段位选手,数学方向的提升空间巨大。
自从杜青玉加入学习小组以来,和陈许变得熟络了许多。看到陈许和陈永安过来,难得露出一丝微笑。
陈许开门见山打开话题:“最近挺乱的,我最天回家,就二十分钟的步行距离,都有两三批流里流气的痞子聚集在一起,不怀好意。你回家路上有吗?”
“当然有,这半年越来越多了,图书馆和学校比离我家还近一些,比之前好多了。”杜青玉难得露出愁容,抱怨道。
“不过我有这个。”杜青玉从书包里掏出一只扳手,在陈许和陈永安面前晃了晃,又快速收了回去,“有些醉汉还过来骚扰过我,不过都被我打跑了。”
情况已经危及到这个时刻,陈许便不再绕弯子:“我和我表哥商量了一下,以后晚自修之后,由他送你回家,这样我们放心一些。”
杜青玉听说之后,连忙摆手说不需要。
陈许直接说:“现在治安不好,万一出了什么情况,谁都没办法担待。如果你坚持不需要人在晚自修后送你回家,那我这个学习小组都不敢继续开了。”
话说到这里,杜青玉只好同意:“好吧。”
陈许望着陈永安一脸笑意,心想:“大堂哥,我能帮的就到这里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
第14章再见1982
时间就像肉包子打狗一样一去不回头了,过了圣诞,元旦就来了。猝不及防之间,时间即将迈入1983年。
学校难得放了一天假,陆大有和沈长河上周才补给过口粮,所以没有回家。
学习小组的学习便照常进行。只是在学习之余聚餐一番,这算是从诗会到现在的第二次团建了。
主食是用大卢面煮的稀饭,小菜就是陆大有和沈长河带过来的炸咸鱼以及一罐咸菜,陈许又从家里带了一份醋熘白菜和烧土豆片。
高一玮从家里顺了一瓶洋河大曲,男生每人倒了一些,女生则用一些白白凉开充数。
聚餐没有什么节目,只有卞千秋唱了一首《甜蜜蜜》引得众人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