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82》TXT全集下载_19(1 / 2)

我们的1982 酱汁鲑鱼 4772 字 2023-09-23

而《昆仑》估摸着还有两个月就要宣告完结,陈许已经把所有的稿子都写了出来。周明旭三番两次找陈许商谈下一部作品相关事宜,陈许一直拖着没弄,静待《昆仑》的影响力持续发酵。

期间,陈彦中打来一个电话,高兴的跟他说目前进展一切顺利,三通一平的工程也快要完成。德雷克斯公司表示一定会在元旦之前,将垃圾债推销出去。加里纺织工业的引进已经十拿九稳了。

至于论文,《AmericanEconomicReview》都不知道有没有看到稿子,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

时间悄悄进入十一月中旬……

……

月色如钩,高高挂在天上。周边星辰闪烁,像极了一颗颗眼睛。偶有流星划过,也不知去往何处。

顺着前门大街往天安门方向走,路过老舍茶摊两个路口之后往右拐,又进入一个胡同地界。

两辆自行车在胡同里闪避前进的,陈许跟在后面,前面是一中介。路灯稀疏,两人只有一个手电筒,即便加上月光,视野也有限。铃声不断作响,提醒着路上可能存在的路人。很快,两人在一座大宅的门前停了下来。

“这是三进四合院,搁往常,这也是大户人家才住得起的地方。”这个年头的中介对着陈许说。

“里面现在有没有租户?如果住户太多太麻烦我可不愿意。”陈许提醒。

“瞧您说的,您是文先生介绍过来的,文化人,我蒙谁也不至于蒙您。那样的四合院多的是的,我要是想坑您早就告诉您了,何苦等到现在。”中介是个老首都人,平日里还在钢铁厂上班,路子多,就顺手兼兼职,赚点零花。

中介继续说:“这次是赶巧了,老两口本来跟人签了合同,但是交易对家现在手上钱不凑手,老两口又赶着飞机去美国,才准备折价让出来。”

“多少钱?”这门看着是阔气,价钱才是关键。

“得有这个数,”中介伸出三根手指头,“至少三万。”

“那还真不少。”陈许说,“我看别人六七千就有卖的了。”

“不一样,这是三进,有那种小院子几倍大,您进去看看就知道了。”

“咚咚咚……”说话间中介敲响了门,很快主人便出来开门。

“谁啊?”

“来看房的。”

老两口精神头都挺足,虽是满头白发,走起路却是健步如飞。陈许进了四合院,左看看右看看,由着中介在一边介绍。

这“进”字是指四合院层次,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四合院;“日”字形的称为二进四合院;“目”字形的称为三进四合院。

目前陈许看的就是三进四合院,也是明清以来最为标准的四合院造型,更奢侈的四进、五进也有,但是价钱又不一样了。

陈许走进大门,正对着就是一堵墙。中介看着有些发懵的陈许,介绍说说这叫“影壁”,装饰用处更大一些。

陈许经由中介指引,左走到了“垂花门”,也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

陈许穿过“垂花门”,走进院子。院内收拾的挺干净。院中种着一棵槐树,看那粗壮的枝干,有些年头了。旁边还有一口水井,看着周边湿漉漉的样子,水井还在正常使用。老两口还在院子里养了一些花花草草,都是经过精心的修剪。哲学只是觉得好看也不理解里面有多大的学问。

房屋屋檐、窗户的一些地方经过多年的修修补补之后,丢掉了一些古意,略显粗糙,但这都是无伤大雅。日后找到趁手的工匠再修复就是了。

最后面的一个院落里还有四间空房,现在都用作仓库。

整个四合院大气宽敞。陈许非常满意,也不讲价。

“这宅子我挺喜欢的。”

这就是买家同意了。

“老先生,这位您别看着年轻,可是个文化人,报纸上的《昆仑》就是他写的。”这是文劼前几日和中介说的,中介现学现卖。

“哦,文化人好,文化人好。”老先生听着很高兴,上前握着陈许双手,“这是我的祖宅,交给一般人我还不放心。交给文化人好,交给文化人好。”

卖家瞬间也被说动了。

之后两天陈许接手,和老两口办完剩下的手续,价格依旧是三万。老两口办完手续的隔日便坐了飞机去了大美利坚,也不知他们这三万块换了多少美刀。

而陈许从此之后在这首都城,也就有了一个家。

打扫卫生清理房屋的事自然不能让他一个人来做。陈许周末一早联系了卞千秋,高一玮和陆大有。

“今天大家好好干,我买了些肉和蔬菜,晚上吃顿好的。”陈许画饼说,“然后继续干个通宵,明天一早我带大家去看升旗。”

这四合院离天安门太近,只要不拆,以后可就是千金难买了!

茅房早已废弃,之前老两口一直使用痰盂和外面的公共卫生间,现在如果要重新启用得去问问市面上有没有预埋地下的化粪池。整个清理过程关键是后面的仓库。

几人将仓库里不用的垃圾全部堆到院子里,又打水用抹布清灰,硬是又折腾出两间卧室。要干的零碎的活实在太多,另外两间屋子只能以后再收拾。

厨房之前的老两口一直在用,倒是不用收拾,油盐酱醋换了一遍,陈许又买了一批煤球。他用煤球炉子炒了几道菜,又蒸上米饭,晚饭就起火了。

卞千秋、高一玮、陆大有一个个都成了大花脸。

洗手洗脸吃完晚饭,又将两间厢房收拾了一下。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有些晚了,巷子里还有野狗急奔乱吠。基本完工的四人毫无睡意,在槐树下的石凳上吟诗赏月,一直到了深夜,才去两间厢房休息了一会。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还未亮,陆大有又叫醒陈许和高一玮:“该去天安门了。”

三人匆匆忙忙起床,又去叫醒了卞千秋,四人拿着手电筒骑上自行车就往天安门赶。

一到现场,昏暗空旷的广场上因为几处路灯勉强可视。此时游客还不多,一群仪仗兵正整齐肃穆进行着流程。

早上的风有些大了,卞千秋吹乱了的头发一直在侵扰陈许的脸颊,鼻子痒痒的,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喷嚏。

远处,一缕金色的阳光终于透过云层、刺破黑暗,仪仗兵将五星红旗向空中一抛,国歌终于奏响:

“起来,不愿……”

第57章.五十七章香江书商(求推荐求收藏)

四人一夜没睡好,看完升旗仪式之后又回到四合院里休息,一直到将近中午才出门回学校。

刚出四合院大门,太阳光还在一天最强的时候。几个早就在四合院外等候多时的小脚老太太围了上来:“你们这是新搬来的吗?”

“对,我搬过来。这是让我同学过来帮忙收拾东西,”陈许上前说,“今天早上正好去了天安门看升旗,回来休息了一下。”

“还上学吗?”老太太各个带着红袖章,像是看特务一样地看了看几个人,又仔细审问道。

“上学上学,我在北大,这是清华,那边是人大,还有北理。”

“学校还真不孬。”老太太看人的眼神柔和了许多,另一个红袖章老太太接着又开始说这个宅子的事。

“这么大的宅子你们几个人住?”

“暂时就我一个。”

“呦,那个真够浪费的。你要是不介意,我给你介绍几个住户,保准老实靠谱。”老太太热情说道。

陈许心里想:“我可信了你的邪,请神容易送神难!”

但是转眼他又微笑说道:“过段时间会搬过来不少人。”

“哦。”老太太似乎不信,但也只能说,“那倒是挺可惜的。”

几个老太太问了一番之后便离开去寻找下一个可疑目标了,陈许一行人骑着自行车顺着胡同里的羊肠小道东拐西拐,很快便消失不见。

视野里只留下一个红色的铁质铭牌,凑近一看,上面凸出四个字——“人家胡同”。

……

周一到周五,高一玮三人的课程安排并不一致,凑不到一起去,只好分批过来帮助陈许继续忙活。

陈许又穿插的叫上宿舍里的几个人和李文学。

“这宅子可不便宜,你怎么这么有钱?”吴材一脸惊讶。

“这年头作家吃香,稿费多呀。”

离那场断更风波已经远了,陈许没有刻意隐瞒,于是学校里这几个要好的也知道了陈许就是不良人。

“怪不得军训的时候你那么奇怪。”吴材这才恍然大悟,又疑惑道,“不对啊,《铁血天骄》年前就开始连载,你那个时候可还在高三。这么说你高三就开始写小说,然后还拿了一个省状元?”

“这都被你发现了。”陈许一连孺子可教的表情。

“所以军训结束的那一天,你其实是找了个地方去写稿子去了?”吴材又悟了。

“又被你说中了,你真聪明。”

吴材一脸震惊,久久不变。

同样震惊的还有李文学:“我早就知道你写的是武侠,但是没想到你就是《昆仑》的作者,你不是投稿给《人民文学》的吗,怎么又到报纸上去了?”

“说来话长以后慢慢跟你们说。”陈许不想啰嗦。

“对了,你们知道这件事就算了,不要轻易往外面传。”陈许交代说,“我还想低调的过着大学生活呢。”

“明白。”

虽然做不到。

“了解。”

我只跟要好的同学说。

一个星期下来,在大家的帮助下,大宅子可算是收拾妥当。仓库里还有不少好东西,四个大樟木箱子里面塞满了民国时期出版的通俗小说,张恨水呀!徐枕亚!平江不肖生呀!还珠楼主呀!

还有些四书五经,孤本残卷,都不知道怎么留下来的。

陈许也没扔了,他准备腾间屋子弄个小图书室,这些书到时候留作凑数。

四合院太大,陈许只是在最后一排给自己收拾了一间卧室,前面更大的厢房、正房、耳房都没有动。他住了几日整天想着怎么把这套房子给利用起来,但是租给陌生人肯定是不乐意的。

“咚咚咚……”

外面有人敲门,陈许放下手中的瓜子,拍了拍手。心里想着:“别又是小脚老太太自作主张,带人上门来看房。”

“谁啊?”

“我,文劼。”

陈许连忙开了门,文劼身边还站着一个人,西装革履的,还打着个金丝领带。一看就是外商或者涉外工作的。

“巴先生,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不良人,陈许。”文劼说完又对着陈许说,“这位是巴先生,巴鸿文,香江华文国际出版社的编辑。”

“李好,李好。”

巴鸿文伸出右手,陈许连忙接住握了握:“你好,你好。”

“快请进,快请进。”陈许将两人请进屋。

今日首都天气好,秋高气爽,没有沙尘侵扰。陈许直接将两人带到园中的石凳上,端来茶水,给两人添上。

“这次来,巴先生是想获得你的授权,让他们能在香江最好是东南亚出版《昆仑》。”文劼解释说。

“系啊,系啊。现在我在香江都能收到《昆仑》的广播,后来问了粤省的亲戚,才知道这系大陆现在最火的武侠小说。”巴鸿文恭维道。

“荣幸至极,荣幸至极。”陈许谦虚道,“这也是金庸的小说看得多了,自己手痒,才写的。之前我还去过香江,一直想去《明报》拜访一下金庸先生,不过一直在中环那里公干,没有成行。”

巴鸿文颇为意外,不敢把陈许当成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陈先森,我就长话短说。”巴鸿文说,“昆仑现在系大陆最火的武侠小说,我们出版社想取得昆仑在香江以及东南亚的独家出版权。”

“东南亚那么多国家,你们有那么多渠道吗?”陈旭问道。

“冇问题,我们有很多合作出版社。”

“那待遇呢?”

“一般来说新人的版税分成系6%,陈先生自然不算新人,我们出版社开到了12%,这已经系很有诚意的价格了。”巴鸿文继续说道,“当然陈先生也可以选择买断,但系买断就要大打折扣了,不像分成一样细水长流。我的建议还系分成实惠一些。”

“东南亚现在武侠书市还好吗?自从金庸封笔,古龙仙逝,好像很少再听到新起的武侠作家了。”陈许问到。

“还系有的,卧龙生、李凉在东南亚都挺火爆,一年各处加起来码洋也能有个四五千万。分到手里也有好多钞票,不过名声肯定赶不上金庸古龙。”巴鸿文看来是个实诚人。(码洋=单价×印数)

陈许不动声色:“我如果选择买断,一次能拿多少?”

“卧龙山李良他们买断都系七八万港元左右。”陈许想买断超出巴鸿文的意料,“不过都系一地一地分开买断,如果加起来金额肯定不止这些。“

现在港币兑人民币的官方汇价是一百港币兑三十三人民币,十七八万港币折算下来也就是不到六万人民币。

当然黑市上可能到一百港币兑八十人民币,这是后话。

“他们的篇幅也没有这么大吧?”文劼在一边问。

分开买断,篇幅不够,那这样算下来七八万也不少了。

“这倒系。”巴鸿文说,“考虑到昆仑的篇幅和东南亚的整体授权,按照授权期10年算的话,我估计能有个一百七八十万。”

单凭巴鸿文一面之词,还是缺乏更多的细节,陈许并不能有效的评估现在的东南亚市场,也不知该如何还价。

但是,这一笔无意之财不管多少,都可以很大的加快自己对未来的布局,陈许也就不想去斤斤计较。

陈许想了想说:“昆仑的授权期我给你们三十年,你们给我三百万港币的授权费,我要汇丰的不记名支票。”

巴鸿文似乎做不了主:“这个我要打电话回公司汇报一下。”

陈许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文杰送走巴鸿文,又折返回来:“还是写武侠小说好,大家都爱看。你看看之前那么多伤痕文学,海外都没有卖出去几部。”

gu903();“毕竟是通俗小说,群众基础天生比纯文学高得多。”陈许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