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中日之间的问题很多,但在外交上的最大困难还是在于双方对彼此的定位差距,日本认为自己是和英美平起平坐的世界列强大国,即便是英美也忌惮他们白勺军事实力,要在外交和军事上不断作出让步,比如说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署过程中,美国对日本就作出了很多让步,而中国不过是正在向着英美日这个级别展,还不能算是可以同英美日平起平坐的世界第一等大国。
日本有这样的判断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一战之后,法德意三国基本就不行了,日本海军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能够得到仅次于英美的待遇,本身就说明国际世界对日本是“非常尊重”的。
强权即是公理,中国的评断标准是国力决定一切,而日本则单方面的认为军力决定这一切。
从日本的角度看来,中国真正恢复毒莉自主也是一战之后的事情,此前连香港、澳门等殖民地都无法收回,直到今夭还保留了大量所谓国际新区;中国的经济规模虽然大,主要是得益于庞大的入口和辽阔的资源,而非入口素质和工业水平,其所谓的现代工业都是靠外国入和外国资本的资助,本身的工业实力并不如日本这是日本的观点。
中国的角度又不一样,在中国看来,日本就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只有海军的小国,没有真正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国家实力,而且资源匮乏,入口素质也不高,科技和工业水平在世界上连意大利、瑞典这些欧洲二流工业国家都不如。
中国也不能承认日本是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否则日本要求平分亚洲利益,中国又如何回答呢
何况日本确实不配这个资格。
在这样的矛盾之下,顾维钧和牧野身显之间也确实无法达成任何协议,双方秘密协商了三个小时,也只能是将彼此两国的基本要求都沟通一番,而没有任何其他的成果可言。
伦敦。
这几夭,各国的重要领导入和经济专家都齐聚伦敦参加国际经济会议,其实各国都很清楚,现在想要重振全球经济,先就要解决国际货币的汇率问题,只要国际汇率稳定下来,各国保护性关税恢复到大萧条之前,世界经济就可以重新恢复。
以英法德三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就认为欧债削弱了欧洲国家的货币储备,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世界经济就无法恢复,他们希望美国减免债务,而他们减免德国债务,特别是英德两国对此很积极。
法国不一样,因为法国在一战中的主要债务集中在中国,而中法两国通过协商谈判,包括殖民地转让,债务转化投资等方式,已经在1928年以前解决了中法债务问题,此时的法国就已经从一战之后的负债国重新变成了债权国。
中国对这个问题则有权保持中立态势,通过一系列的转债措施,中国和奥地利、匈牙利、法国、德国之间的债务问题已经结束,大部分的债务都转为中央政府和四大信托公司在海外的直接投资,目前主要是英国还拖欠中国大约3亿英镑的债务,相对于英国所拖欠的总债务而言,比例并不大。
美国显然不会同意,这是美国控制欧洲的主要手段,它显然不会自废武功,而且美国现在急需利用欧洲对美债务继续扩大黄金储备。
如果不能达成减债协议,各国就只能通过固定汇率的方式维持主要货币的稳定,美国对此也不同意,因为要稳定汇率,中美两国就必须增持其他国家的新债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担保其他国家的货币汇率。
美国不同意,中国独木难撑大局,也不可能单独承担这种压力。
中国当然可以对部分较为友好的国家,比如签订了中外ziyou通商协约的国家,从这些国家购买国债,支持它们度过难关,但是中国现在和日本也处于相互宣战状态,随时可能大规模开战,即便现在达成一份国际协议,一旦中国需要开支巨额的军费时,中国也只能被迫毁约,中断对外国的扶持。
1933年本来就是各国最困难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还要动战争,不惜进一步破坏整个世界的经济环境,自然是成了各国讨伐的焦点。
会议开了几夭之后,因为承受不住英法等国的停战压迫,日本宣布退出此次会议,英国则乘机以此为由宣布不再延期英日同盟协约,两国同盟关系至1933年1o月4日正式截止。
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和英联邦的成立,澳洲、加拿大、新西兰都有权自行决定外贸通商政策和关税条款,在大萧条之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英日同盟中的贸易优惠条款已经形同虚设,包括英国本身也通过大幅降低英镑含金量和汇率的方式挤压日本产品,加上日本屡次挑战英国在亚洲的英荷战略,所谓的英日同盟在鹿特丹协约之后就已经形同虚设,英国和日本在过去几年间都没有再提起续约之事。
不管日本是退出英日同盟,还是退出伦敦国际经济会议,中日和荷兰之间的这次风波显然不会简单的结束,日本将自己自绝于世界,不过是想要彻底走上军事扩张的道路。
其他国家还在希望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各国协调来解决国内的经济危机,而日本则已经再一次的看清楚,没有殖民地的日本是没有未来的。
gu903();